現在,你千萬不要再假裝開心了,真相居然是

說到情緒,大家腦海中一定會出現:高興,開心,歡樂,愉快,歡喜……或者憤怒,生氣,焦慮、膽怯、恐懼等詞彙,而且通常會把這些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其實,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宋代陳言在《三因極一病症方法》一書中的“三因論”裡說:七情,人之常性……也就是說人有“七情六慾”是很正常的,同時,陳言還首次把情緒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而現代心理學表達情緒的詞那就更多了……

現在,你千萬不要再假裝開心了,真相居然是

我們要理解的是: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其正面價值,適度的情緒可以調節我們的身心平衡,是給我們自己指明方向和帶給我們力量的。


現在,你千萬不要再假裝開心了,真相居然是


比如說,焦慮是提醒我們在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有個差距。我們不知道怎麼辦,他在提示我們關注焦慮背後的問題;比如:成功人士如果沒有“焦慮”作為動力,很難有行動和決策的果斷。

恐懼的情緒是在說明我們對這個事物不太瞭解,有很多未知、不確定、不可控;在面對一些危機時,適度的恐懼會令我們對危機迅速做出反應,提升了安全指數,比如面對這次疫情,如果沒有“恐懼”做動力,我們就無法像現在這樣做好嚴密的防控,後果不堪設想,沒有恐懼的人,應對危機的反應就相對遲緩。

悲傷,是一種求救信號。讓我們跟他人產生深層的鏈接,也在提醒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

現在,你千萬不要再假裝開心了,真相居然是


難受、壓抑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提醒我們去看看自己的內心到底需要什麼。

《黃帝內經》指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有“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之說,張從正解釋為:“悲可以治怒。”“喜可以治悲。” “恐可以治喜。”“怒可以治思。”“思可以治恐。”

現在,你千萬不要再假裝開心了,真相居然是


因此,我們應當儘量將自己的情緒作為自己適應周圍生活的武器而不是傷害自己的毒藥,做到《黃帝內經》中所講到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在下方留言討論,我們將抽取一位幸運讀者贈送最新版中醫教材一本(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