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入盆就是要分娩了嗎?4點提醒你,寶寶入盆後的動靜

孕產中經常能聽到一個話題:寶寶入盆了嗎?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入盆“。

什麼是胎兒入盆

首先,孕媽們要知道,入盆是指寶寶的先露部位也就是頭部,優先進入到骨盆中,便於生產。對於入生產而言,入盆這個過程代表著,寶寶回到正確的待產胎位。

胎兒入盆就是要分娩了嗎?4點提醒你,寶寶入盆後的動靜

有的寶寶入盆早,有的寶寶入盆晚,並不是入盆就立馬要分娩,有的女性甚至是在寶寶一邊入盆的時候一邊生產,所以不用太過擔心寶寶的入盆時間,入盆了才能順利分娩。若是二胎寶寶,則不需要考慮入盆的情況。

身邊有很多醫生朋友說,遇到過生產時胎兒還沒入盆的情況,孕婦痛的死去活來,來來回回需要走一兩個小時胎兒才入盆的。

懷孕時胎兒是自動入盆,時間有早有晚。但每個孕媽都不希望都臨產時才被醫生告知,胎兒未入盆,再去走動。其實在孕中晚期做一下簡單的運動,也能幫助胎兒更早入盆。

寶寶入盆有什麼表現

入盆前,寶寶會以”頭朝下、臀朝上、呈蜷縮”的姿勢,讓自己更利於進入孕媽骨盆,一般都會有一些症狀提醒孕媽。

胎兒入盆就是要分娩了嗎?4點提醒你,寶寶入盆後的動靜

1、孕媽的腹部形狀可能有變,例如肚子頂點從更靠近胸部的位置往下轉移,類似頂點在移動,形狀也可能從西瓜變成柚子。

2、孕媽可在寶寶入盆後,有明顯的小腹墜脹的感覺,因為寶寶在入盆後,孕媽的骨盆和骶骨會有更多的壓迫感,小腹墜感更明顯。因此,孕晚期,孕媽要避免提重物,以免因重物和胎兒的雙重重力引起胎膜早破。

3、胎兒入盆後,就是在為自己的出生做準備,所以這時候可能會有宮縮的預示,提醒孕媽自己要來了。這種宮縮一般為假性宮縮,時間短且不規律,與分娩前的宮縮有明顯區別。

4、尿頻增加,食慾變好。這階段因為胎兒下降,對膀胱、直腸的壓迫也更加嚴重,所以尿頻也是一個表現。同樣隨著胎兒下降,原先受到壓迫的胃與心肺等得到釋放與緩解,孕媽的呼吸功能、腸胃功能都會變好,因此食慾也會有所好轉。

3招幫助寶寶入盆

如果孕媽在分娩前發現,胎兒還沒有很好的入盆或者入盆位置並不如意,可以通過簡單運動來幫助寶寶更好入盆,但是還要注意,胎兒入盆並不是完全順利的,如果因孕媽生理因素導致的,需遵醫囑選擇分娩方式。介紹1個小動作,幫寶寶更好入盆。

胎兒入盆就是要分娩了嗎?4點提醒你,寶寶入盆後的動靜

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做緩慢下蹲或半蹲,保持15秒回到原位,過程中配合呼吸慢慢進行,重複數次。

胎兒入盆後意味著胎兒頭盆和準媽媽骨盆相稱,而且胎兒已經固定,胎位不會再發生變化。此時準媽媽可不必過於緊張,做好產前檢查及分娩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

 1、消除不良情緒。

 2、做好產前準備。

 3、做好個人衛生。

 4、注意飲食。

 5、做好產前檢查。

準媽媽最好每週要按時參加產檢,及時瞭解胎兒具體情況,聽取醫生的建議,若不符合順產指徵要提前進行剖腹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