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退出LCD市场,曾不惜7年亏损夺第一,从此这里是中国天下?

在离开的道路上徘徊了许久的三星终于决定全面驶离LCD赛道。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三星电子子公司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宣布,三星已决定在2020年年底前,结束其位于中国和韩国的所有LCD(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工作,取而代之的,将是向QD Display事业的全面进发。

此前,三星显示的老对手LG Display也于年初宣布了将于2020年底前停止韩国的液晶电视面板生产工作。

由此,随着世界两大显示器巨头全面退出LCD市场,转攻量子点、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中国屏幕厂商或将迎来全球版图的进一步开拓。

据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的分析,三星显示提前关厂意味着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将从中韩竞争加快转向中国大陆一家独大局面。全球7代以上LCD产线中,中国大陆厂商的产能面积占比将从2019年的44.8%提高至2020年的53.3%。随着三星显示关厂逐步完成,到2020年,这一比例还将跃升至65.3%。

三星退出LCD市场,曾不惜7年亏损夺第一,从此这里是中国天下?

(图源:视觉中国)

三星告别LCD

三星与液晶业务结缘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是人人疯狂追逐液晶的时代。

1984年,三星电子子公司三星显示设备公司(SDD)设立TFT-LCD研究小组,由此开启了三星的LCD市场征战史。

不过,从初出茅庐者蜕变为LCD面板市场一哥,有着一段艰难而痛苦的路要走。1990年至1997年,三星不惜连续亏损7年,大力发展液晶业务,在1991年至1994年间其亏损值更是达到了平均每年1亿美元。

连亏7年后,三星终于在1997年末实现了“咸鱼翻身”,不仅当年的液晶业务成功扭亏为盈,其液晶面板出货量还在次年成功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占据了18.8%的份额,名列第一,远超原来的行业霸主——日本夏普,后来更是常年居于LCD市场龙头地位。

三星退出LCD市场,曾不惜7年亏损夺第一,从此这里是中国天下?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随着OLED、量子点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曾经备受追捧的LCD也渐渐失了原来的璀璨光芒。

2019年年底,市场研究机构HIS曾对LCD市场作出了一则预测:从2022年开始,全球企业对LCD面板的投资将变得更加谨慎,当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第10.5代线投产时,全球对LCD面板的投资将会正式终止。

不过,市场热情的逐渐淡去仅仅是三星等企业退出LCD市场的原因之一。而以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崛起给三星等韩国企业带来的冲击则是另一重要原因。

一方面,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中国面板公司的强势崛起无疑从三星、LG手中抢走了大量的订单和利润。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数量占全球总量的45.8%,其中京东方位列第一,华星光电排名第五,而三星则排在了第四位。

另一方面,LCD市场早已趋于饱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幅拉低了面板价格。这对于LCD生产成本比较高的三星来说,即便其以“近乎亏本”的价格销售,也很难抵挡具有明显成本优势的中国企业的攻势。

据三星2019年财报显示,其显示面板部门2019年贡献的利润大幅下滑,全年运营利润从2018年的2.62万亿韩元下降到了1.5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1.12亿元),同比减少39.69%。

对此,三星的解释是,由于中国竞争对手产能迅速扩张,液晶面板的价格下跌超过预期。

由此,在LCD面板“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放弃有着大量竞争对手的市场,转而抢占OLED、QLED、micro LED和QD-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高地就成了三星和LG的共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的退场,也给中国面板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有数据显示,2019年,三星在韩国7代以上大尺寸液晶产能面积占全球约12.2%,加上在苏州的8.5代线,比例达到至15.7%。

如此大规模的LCD产能一旦退出,将迅速空出一大片市场空缺,对于中国面板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加速LCD进入“中国时代”的好机会。

抢占下一战场

退出LCD战场已成定局,但如何退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早在2016年,三星就与华星光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透过三星显示公司向华星光电位于深圳的工厂投资了人民币21亿元,收购该工厂9.8%的股份。这一投资保证了三星即使彻底退出LCD行业,其在向华星光电购买LCD产品的同时也能获利。

实际上,近几年,三星在减产自家LCD面板生产的同时,一直在大肆向中国竞争对手采购LCD面板。市场研究机构IHSMarkit曾指出,在三星电子2019年全年的电视出货量中,从自家三星显示公司采购的LCD面板仅37.7%,同期三星电子的六成电视产品均来自中国的供货商。

三星退出LCD市场,曾不惜7年亏损夺第一,从此这里是中国天下?

(图源:视觉中国)

退出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要大举抢攻OLED、QLED、micro LED等高端显示技术市场。

据悉,早在2019年10月,三星就宣布将投资13.1万亿韩元(约合107.2亿美元),升级其在韩国的一个LCD工厂生产线,以生产更先进的屏幕——量子点(quantum dot)屏幕。

其在研发上的投入则进一步凸显了三星转向高端显示技术市场的决心。数据显示,2019年,其研发支出高达20.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8.3%,约占当期总营收的8.8%。

另据三星最新投资计划显示,其将斥资110亿美元建设一家能够生产真正QD OLED电视屏幕的工厂,以此形成与LG生产的W-OLED在技术路线上的竞争。

在生产进程上,据第一财经报道,三星将自2021年起正式生产QD-OLED面板,并于2025年前实现月产3万块的目标,此外,其还将进一步致力于推进量子点屏幕的研发及稳定生产。

实际上,不仅是三星、LG等国外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中国企业继续在LCD市场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在不断加码下一代新型显示材料。

对于之后的投资方向,京东方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其将不再在LCD面板技术上进行大的投资,而是把研发的主要精力放到高端的OLED、miniLED、microLED等显示技术上。

据悉,目前,京东方的柔性显示屏已广泛应用于华为Mate X、摩托罗拉Razr折叠手机、OPPO 5G手机、努比亚X双屏手机等产品中。

而在2月3日群智咨询发布的数据中,三星显示、京东方、LGD分别位列2019年全球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前三甲。在中国大陆AMOLED市场,京东方以30.2%的份额夺得榜首,其中柔性屏AMOLED市场,京东方更是以86.7%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除此之外,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也都已经向市场供应OLED屏,如中兴天机Axon11就采用了维信诺的OLED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