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死穴:低估值背面的2個致命陷阱

價值投資的死穴:低估值背面的2個致命陷阱

對持續低估的認知及應對

導讀:

2020全球新冠危機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學習機會:價值投資是否會涅槃重生?

1、警惕衰退或蕭條的風險

它們會導致低價股演變成價值陷阱:單調乏味的、被忽視的、遭到冷落與打壓的標的往往成為價值投資者的目標,在“價值與價格關係”的評估中要特別注意價值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對某些影響價值的突發因素要審視是短期暫時還是長期永久的。

2、市場崩潰後 在持有或增持時保持些許樂觀情緒

在危機的大背景下市場的主導情緒是恐慌,恐慌與貪婪一樣都是一種過度心理,它會演變成一種群體力量阻止我們採取某些適度的積極行動,買進的良機往往出現在資產持有者被迫賣出之時

,目前正處於這個週期中,值得積極評估崩潰帶來的特價中可能的潛在機會;

3、持續低估的時間比你預期等待的時間更加漫長

正如凱恩斯所言“市場延續非理性的時間比你撐住沒破產的時間更長”:要深刻認知“便宜”即不等於“很快上漲”也不等於“不會大跌”,不必執著於確定何時是最低谷(這隻有未來通過回溯才能確定)、也不必糾結於“是否上車太早”,當認定的便宜貨變得更加便宜時繼續持有或逐步增持都是知行合一的理性決策。

4、港股的特殊性

港股在歷史上經常出現匪夷所思、完全不能反映基本面的極低估值,主要原因可能是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比較特殊,港股市場的投資者主要由中國內地、香港本地和歐美西方三方構成,對中國內地及歐美西方的投資者而言港股市場是非主流的邊緣市場、而香港本地投資者的勢力也在逐步邊緣化,出現持續蕭條或危機狀態港股資產往往成為所謂避險的首要拋售目標。

對於一些穩定的、行業地位牢固的、長期發展前景不錯的公司也會給出非常低廉的估值;但在復甦或繁榮時期,由於各路資金的持續湧入產生共振,估值修復的力量也是相當強大,港股出現大起大落似乎是歷史的宿命。

價值投資的死穴:低估值背面的2個致命陷阱

在新冠狀病毒不斷髮酵的情況下,港股市場受到海外資本市場的影響表現出和歐美市場節奏相似的下跌,但市場所處的週期畢竟不同:美股是高位回落、港股是低位殺跌,從估值角度而言當前的香港市場早已是全球估值窪地,恆生指數與國企指數不論從PE、PB還是股息率任一指標來看,估值都處於某種極端的低殘狀態。

港股的低估已經持續多年,早期以低估價格買入的投資者已蒙受巨大虧損或時間成本,低估後的再低估似乎仍沒有看到逆轉的希望,但我仍然相信低估特別是極度低估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均值迴歸的力量。

這裡記錄幾個過往歷史中估值修復或均值迴歸的典型案例,看看歷史會不會重複:

(1)2008年10月長城汽車(02333)的PB是0.19倍,在隨後幾年估值恢復到2倍左右;

(2)2008年10月銀河娛樂(00027)的PB是0.19倍,在隨後幾年估值恢復到4倍以上;

(3)2008年11月天虹紡織(02678)的PB是0.21倍,僅僅2年多後的2011年3月PB就恢復到2.81倍。

牛市或牛股也許不是漲出來的而是跌出來的,2020也許與2008一樣充滿魅力。

文末思考:

全文點睛之筆:要深刻認知“便宜”即不等於“很快上漲”,也不等於“不會大跌”。
寫在最後:

關注一下防迷路,每天查看10+份行業、個股深度分析;

來確幸股票APP,領取100+份股民進階資料包(橫幅圖第4張);選股欄目裡,還有走長牛的精選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