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钱?发券?

自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世界各地针对疫情对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影响,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文在宣布向韩七成家庭发钱”,“日本推出每户10万日元,自行申报政策”,“杭州再发100万个电子消费券”“郑洲将发放4亿消费券”.

在这一系列的促进消费经费的举措中,不难看出,在中国普遍采取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民众消费;在国外则普遍采取向民众发钱的方式来刺激居民消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众所周知,消费储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两大用途;一项关于世界居民收入支配占比的文章指出各国的可支配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储蓄所占比重较低。数据显示,美国消费和储蓄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是90%和10%;英国和日本消费占比在90以上%,储蓄不到10%,

而在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占比明显偏低,而储蓄占比偏高。在全球储蓄率调查中,我国的储蓄率位于全球前列.

发钱?发券?


从以上众多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普遍有储蓄的习惯,如果向民众发放现金,民众很难将钱用于消费上,不能达到刺激消费的作用;相反,消费券具有时效性,在一定时间内才能使用;还具有不可兑换现金的功能,以此来激励民众消费。

对于国外许多发放现金的做法也无可厚,毕竟达国外居民素有高消费的习惯,直接发放现金更符合他国的国情,而我国大量发放消费券,更对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综合分析。

其实,消费券并不是第一次大面积向民众发放;追溯到2009年初,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不少对外贸易受到冲击,诸多中小内外贸企业接连倒闭,引发大面积失业,民众消费心受挫,为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回暖,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来刺激居民消费。

对于发放消费券的行为,始终存在很大争议。至于能否刺激民众消费,推动经济回暖,还得看各地的具体实施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