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仲翔:疫情危機下的冷靜思考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 從北半球到南半球無一倖免;世界按下暫停鍵 美國成了決定疫情的關鍵 消費停滯 失業潮再現,十年牛市真的終結了嗎?

中國“封境防堵“各地開始復工促消費,世界工廠想彎道超車,它扛得起全球經濟活動復甦的重擔嗎?

避險重要 還是抄底重要?

全球Smart Beta聰明貝塔策略之父--銳聯財智創辦人暨首席投資官 也是以諾財富學堂最受同學愛戴的明星導師許仲翔教授做客以諾直播廳,與我們分享《十面埋伏 動盪市場下的配置之道》


要點梳理:

疫情—取決於防控力 哪裡破口最大

信心—取決於財政政策哪裡力度最強

經濟—取決於

消費力 哪裡反彈最快

避險—取決於自身資產配置 怎樣做最多元


救市方案猛又急的背後

在思考全球經濟是否要步入衰退階段前,我們要分析這次新冠疫情是“由上至下”還是“由下至上“的。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由上至下”,主要是因為影子銀行造成的槓桿過高,沒有得到適當的監管,銀行間互相不信任,更不願意拆借款,導致金融體系出現流動性風險。這必須要由政府來解決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由政府作為擔保人確保資金的安全,這樣“由上至下”的風險就消除了。


對於金融危機,只要政府知道哪些機構需要幫助,怎麼去疏困,就會有效。

當初的幾大銀行,政府無條件、無上限地支持,不用擔心擠兌。這種“由上至下“的系統性危機,特別適合由政府、央行來強力介入。相反,”由下至上“的危機,以911恐怖襲擊為例,大家不敢搭乘飛機、不敢去旅行、不敢大肆消費,即使政府發錢,能做的也非常有限,首先要解決心理上的恐懼因素才能恢復經濟的繁榮,這是比較困難的。

類2001科技股泡沫+911恐襲 帶來的消費停滯

許仲翔:疫情危機下的冷靜思考

數據來源:彭博,銳聯財智,數據截至2020年3月20日


美聯儲這次非常迅速地跳出來救市並且一下子放了很多水,導致很多人說是因為這一次危機更大,其實我們首先要了解到今年是總統選舉年,總統府給的壓力本來就會相對比較大,並且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是由特朗普任命的,所以某程度特朗普是他的老闆。我覺得現在全世界政府都已經很習慣有什麼事情先把央行推出來,不管是降息、降準,還是喊一下要量化寬鬆,看看市場會不會買單。期次,美聯儲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一般來講,它的效果不是特別的好,因為它有一點太溫和——什麼事情我都來降一下利或者去買一些債券,如果這是有效的話,我們根本不需要政府!而我真正要處理的問題是需要相對具有針對性的方案,這就比較困難了,在歐美社會體系中,要求兩院和兩黨達成一致,速度是很慢的,而且面對的是突發公共衛生問題,從白宮到兩黨大家都不是特別有經驗,現在最需要處理的事情反而是大家最沒經驗的事情

。所以由美聯儲出面是最簡單的,沒有“特效藥”吃一點“營養片”也是好的。

我認為市場上會不會因為灌水而出現泡沫,現在利率降低,民眾也不一定就能借到錢。現在大家都不敢出門也沒有人敢來你家做背調,所以政府即使想把錢灌到金融體系裡也不容易。再談到購買債券將價格支撐住,但是這一波危機裡,系統裡面有風險的信用債比重遠遠達不到2008年的水平,所以系統裡面並沒有一個不合理、不健康的槓桿,所以我暫時覺得流動性風險是不存在的。

零利率時代的股債平衡策略

以長期的資產配置來講,股債平衡是在機構端最普遍、最普及的策略。因為一般來說股票大跌的時候通常債券就會漲,所以這兩者是可以互相分散風險的。

但是利率已經降至0基點,配置債券已經不是正收益

,它只是為了短期的流動性,為了持有現金。長期來看,經歷大災難後價格大部分已經反映出來,現在找分散風險的避險工具意義不大。從戰略配置的角度出發,短期內有風險的資產都相對便宜,但絕對不是價格谷底。

為什麼信用債在過去的十年變成一個超級主流的一個產品,導致市場裡面槓桿變得很多,倒不是因為大家突然很喜歡借錢,而是大家突然很希望把錢借給別人,所以很多信用債的出現是來自於需求上面的一個增加。所以我們用信用債來取代政府債券會是相對合理,所以還是股債平衡,只是現在你可能要去買一些相對等級差一點的債券、公司債、新興市場的政府債,用一點風險去取得相對合理的貼水。

資產配置不是規避風險

雖然我們一直在講配置,但是很多人問的都是擇時和挑選經理人的問題。比如大家想到配置就想到說你可以告訴我明年該配置什麼?而不是說整體配置我應該買什麼?另外一個就是大家很多時候配置完,然後花大部分時間挑選經理人,去尋找哪個經理人績效最好?我是不是要去找績效最好的經理人?這不叫配置,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這次危機中,很多明星經理人的表現都相對糟糕。


追捧明星經理人 通常賺少賠多

許仲翔:疫情危機下的冷靜思考


大家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短期內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你是沒辦法完美避過或完美預估。所以很多時候投資人花很多時間看新聞報道進行投資預估,但是你確實再努力用功都沒法完全避開風險,因為你的很多收益都是因為承擔了風險的,如果你不想要風險,你做了研究把風險規避掉,實際也規避了收益。你要做投資,從市場賺到錢,那麼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參與了市場,必定就參與了它的漲跌、好壞,這一點是大家必須要認同的,千萬不要有規避風險只獲得收益的錯覺。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可能不太適合投資,因為可能會拿不住而變成高買低賣的的韭菜。

所以資產配置是理性地評估投資品,然後用合理的管理費去持有,這樣你的投資組合才會是最穩健的。

風險意識高不等於風險高

風險指數VIX不是告訴你現在風險大,風險永遠都是這麼大的,只是你有沒有注意到。很多時候你的風險意識出現,並不是因為現在才有了風險,風險出現一般都是滯後情況,直到出現了報紙頭條可能你才感覺到,其實你的風險意識已經慢了,通常很少人是風險發生之前會去注意到風險的。

所以VIX是告訴你現在市場風險意識很高,這跟市場上有沒有風險是沒有關係的,所以你一定是在風險意識高的時候去買高風險的產品才會賺到錢。當大家都沒有風險意識的時候去買有風險的產品,那價格一定很糟,導致沒有收益,只有風險了。相反,當我們在風險意識高的時候去買高風險的產品,雖然依舊存在風險,但至少在將來價格上漲與價格向下跌的對比中還是比較划算的。所以VIX高的時候才真的是該買東西的時候。但是前提假設是你是扛得住風險的。

大家想一想是現在風險高還是一年前風險高?一定是一年前風險高。你一年前買股票,你就會跌30%。你現在買股票下跌30%的幾率還是有,但是小很多!所以如果我自己來配的話,比較高風險的產品,我一定這個時候會試試。除了前面講到的高風險債是有機會的,如果將來大家無法繳納房貸被迫拍賣,產生對價格的打壓,出現房地產的下跌,同樣是有機會的。現在手上持有的現金要轉換成有風險的投資才能換取長期收益,這才是資產配置的概念。

不要追求精準抄底

中國疫情緩解,大家都在猜測會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市場會不會出現V字反彈。我先說一下W反轉是什麼?是疫情剛出現的時候,政府喊話說沒有那麼糟糕市場微微反彈,但是失業率突然出現12%的上升,市場迅速下跌。很多人都想問谷底在哪邊,覺著現在難得一次的股價大打折,要去搶購。但什麼時候折扣最大,這個問題非常非常難回答。

過去幾次災難都會出現好幾次打底,通常比較接近W,而不是V字形,所以現在去抄底的風險都是存在的。


不管是在歐美,還是中國想要精準抄底的投資人,都要去質疑自己是否專業。很多專業的機構對沖基金,或許有辦法及時反映市場上情緒的悲觀轉樂觀,樂觀轉悲觀。但一般投資人通常抄底的狀態是搶進在半山腰,在下跌的時候被嚇到反而賣在谷底,然後不再看股票;等市場回溫了,又快漲到山頂的時候,看到每天股票在漲,又想去買。本來想低買高賣,但通常積極擇時都是高買低賣。這裡並不是要告訴投資人擇時不可能,並不是谷底慢慢的去承接不會賺到錢;而是很多人太過激進想要完美抄底,反而造成投資上更大的虧損。所以我不建議大家去做這件事情,不是做這件事情做不到,而是說大家通常做出來的績效都很糟糕,主要是因為投資心態上的事情,大家心態上面不夠專業,所以抄底通常效果都不好。

歐美需求衝擊間接影響中國出口

疫情短期在中國需求面產生的影響已經過去,短期效應對長期影響不大,政府開始討論財政的支出,消費拉起來速度可以很快,市場信心就回來了。歐美疫情的控制還沒有給投資人信心,只看到了三大政策裡力量最薄弱的貨幣政策,市場反應就比較悲觀。

現在全球金融市場開始脫鉤了,中國市場不會像以前一樣,歐美跌就跟著跌。另外中國對第一波疫情的控制得比歐美好,但是還存在從歐美輸入疫情的問題,畢竟是全球做生意,中國又是全世界的工廠,也是全世界很大的消費國,所以還是有各種商務往來,歐美疫情有可能影響到中國未來的股市。中國是出口國,雖然內需已經漸漸的替代很多出口,出口還是佔17%,中國受到的很多影響是比較遞延的,可能會造成投資人對市場抱著比較保守的心態。未來會不會出現第二波衝擊是值得大家去關注的,

不僅要關注政府政策、央行政策,還要關注歐美失業率、疫情控制情況。


全球供給與需求端 平衡被打破

許仲翔:疫情危機下的冷靜思考

數據:CurrentPopulation Survey,美國小企業管理局(USSBA),高盛,銳聯財智,截至2020年3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