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读书不如老一辈的大学生那么认真?

假使把我们与老一辈的大学生相比,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老一辈的大学生的知识功底比我们要扎实得多——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们,现如今已经从青年走向了中老年,然而他们现在还能背诵当年读过的书,而我们不能——我们甚至连昨天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不能正确的表达出来。


为什么我们读书不如老一辈的大学生那么认真?


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客观原因。譬如说,当时的大学生的生活要比我们朴素,他们茶余饭后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没有灯红酒绿的都市诱惑,没有电脑、影视的诱惑,以致读书便成了他们接触外面世界的最便捷的手段,使得他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努力地读书。然而,这并不是我想表达的主题。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没能向前者那般用功呢?

除却这些客观原因,更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一个人读书效果最好的时间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这段时间,这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是一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最为活跃的时间。然而,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做什么?高中三年,拼了命地死磕课本与考题,只为考上一个好大学。大学呢,则过度地放纵高中三年积聚的高压:拍拖、游戏、睡觉、无所事事。我们常常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总而言之,在这最黄金的时间段里,我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少得可怜,我们花在读书上的精力少得可怜。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读书不如老一辈的大学生那么认真?


青年人应该多读些书,这是我常常对自己所说的话,也是我想对许多在读大学生所说的话。我喜欢阅读,享受书本带给我的快感。然而,作为类的存在,我身上也带着人的惰性。因而,不时的提醒与督促显得异常重要。当我们在某一个时间段里感觉生活过得过于轻松,过于愉悦的时候,我们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段日子没读书了?是不是有段日子没思考了?一般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这便遇到另外一个问题: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读书。


为什么我们读书不如老一辈的大学生那么认真?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从这点而言,世界上并无规定人必须要读哪些书。显然,该读什么书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是不存在的。但是,有那么一些优秀的书籍是我们不应该错过,哲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书籍我们应该有所涉猎,科学、经济学我们也不能不闻不问。当然,这个范围极为宽广,一个人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内篇·养生主》)

每个人应该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我自小便爱读书,小说、诗歌、散文都是我的喜爱。后来在大学里学中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更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阅读比我们在课堂上上课还要重要。毕竟,在课堂上听来的二手资料始终没有自己亲身体验的第一手资料深刻。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其他学科也产生了兴趣,也稍有涉猎。那时候,我觉得我自己读的书还算蛮多。

然而,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再次踏进学院攻读文艺学研究生时,我才再一次发现了自己的浅显与无知。或许,这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我知道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事实上,无知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苏格拉底还说了:“真正聪明的人是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所以,让我们做一个“无知”的人吧,让自己的学识时刻保持了“饥饿状态”。这也是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中所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为什么我们读书不如老一辈的大学生那么认真?


很多时候,读一本坏书还不如不读书。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优秀,是否值得一读,是我们明白了了自己想要读哪一方面的书之后所遇到的新的问题。因而,挑选一本好书在此刻便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每一个领域都有这个领域的经典和权威,他们是泰斗,是大成者或先行者,其著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譬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小说,鲁迅、巴金之于中国现代文学,朱光潜、白宗华、李泽厚之于中国美学,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马尔克斯之于外国文学……他们的作品经过了时间和读者的考验,成了经典文本,自然是可读的好书。这个时候,我们还应该考虑版本的问题。出版社的不同、翻译者的不同,其书籍的质量也有所不同。例如,阅读中国古典著作可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阅读外国译作可选择商务印刷馆、译林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阅读现当代作品可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等。有的时候,出版年代不同,其著作质量亦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仔细寻找出最好的版本,而后进行阅读。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从厚到薄,从薄到厚”法,文本细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归纳法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吸取的读书方法,在这儿不一一列举。需要提醒的是,我们读书应该先“进入”到书本当中去,能读懂,而后还要能从书本当中“走出来”,不受书本的禁锢。 “进不去”或“出不来”都不算好,进出自如,方算是读好了书。

总而言之,时常督促自己读书,寻找到一本好书,而后认真的阅读,是我们青年人不应该忘记的功课。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所以,多读点书吧,无论你是身在学府,亦或是走进了社会,读书与思考始终是不应该落下的;往细处说为了自身学识的增加、素养的培养,往大处看为了民族发展进步的百年大计,读书与思考始终是不应该落下的。


为什么我们读书不如老一辈的大学生那么认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