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一崔護:題都城南莊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一一元稹:離思集之四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一、桃花運溯源及辨正

盛唐的衰落,讓大唐才子從閨怨閨情的方向抒發表達自己的憂怨苦悶。凡此類詩作,同時又是表達男女平等、抒發愛情自由和追求婚姻自主的絕好題材。以中國文學史觀照,閨怨閨情詩歌並非大唐詩人的發明,先秦的屈原宋玉;魏晉的曹子建謝靈運等文壇老將,才是閨情類文學的鼻祖。優秀文學如詩經、楚辭、玉臺新詠等等,幾乎全是類似主題的精華。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哪個男子不鍾情,誰家少女不懷春?愛情,自然是人類生命誕生、演化內涵中最為美妙的情感。古中國雖無愛情一說,但不知從何時起,詩人、騷客和風流之士,把青春男女的邂逅稱作桃花運;但後來有個誤解,彷彿桃花運專對男子而言;這是大男子作風行世的惡俗。

詩經國風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等等大量類似詩句的內涵判斷,最初歌誦的桃花運,是男女之間共同擁有的自然美趣和幸福天賴;就是指愛情。風流才子崔護,生逢自由為意識主流的大唐時代,他應該徹底領悟於此。故而,才能寫出美妙的詩歌。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相較大唐詩壇閨怨詩的總體風格,崔護和元稹的桃花運意識有所不同:他們已不是愁苦和憂怨,而是下意識地歌頌。他們把閨怨詩的老風格大膽轉型,直白的抒發出來;把女子閨怨變為己愁,表達不忍女性於閨中愁怨的平等意識;從而領悟自由愛情和自主婚姻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二、崔護的桃花戀

中晚唐才子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是一首說盡少年男女鍾情、懷春、邂逅、相思和憧憬的極品愛情詩。此後愛情詩的內涵,藝術性和廣泛性再無出其右者。之所以被歷代少年不息傳唱,被青春少女默默憧憬;正是因為人類於少年時代,天生懷有桃花情結的因素所致。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崔護,今之河北定州一帶人,大約生於775年;唐德宗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入仕之後官至京兆尹、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一生頗有建樹。

前面說過:安史之亂後的唐德宗年間,割據局面逐漸形成;但經過肅宗、代宗兩朝恢復;加之唐德宗不斷努力;相較亂世而言,大唐社會又呈現一派昇平景象。這可能是唐德宗駕崩後,柳宗元等人永貞革新失敗的因素之一:大多數仕人沉浸在歲月靜好的日子裡,又不想革新了。

閒言少敘。就是說:少年崔護,幸運地趕上中晚唐較為平和的時代。因此,除了才情個性因素之外;時代的相對繁華,應該是他的詩作之所以能夠體現清麗自然、精煉婉約特徵的社會因素。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把人類天生的美妙情感,刻畫得生動靚麗、惟妙惟肖;彷彿身臨其境,好似進入動態美麗圖畫一般,令人浮想聯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時空處理,崔護巧妙地完成了前世、今生與來世三大概念之間的過渡;把所有情感體驗融入四句詩裡;不知不覺之中讓愛情進入至高至美至妙境界,為自己詩作贏得不朽看點。

據說,女主角名叫絳娘。這位美麗村姑,原是一位知書達理、隨其曾經顯赫的父親隱居城南的世家女子;於先年春天邂逅飄逸俊朗的崔護,早已略生愛慕之情。翌年同日,崔護題詩那天不巧與老父外出;回來看見題詩即一病不起。天可憐見,崔護又神遊到此,經過一番曲折,救下病危的絳娘並結為夫妻。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從此,崔護一帆風順,接著金榜題名。他為官一生,頗有政績。這段傳說,儘管不免帶有傳統文學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夢想成分,但總能夠見證:崔護倘若沒有濃厚的自由思想和桃花情結,無論如何都不會擁有優越的天資和才情,自然就不會出現他的情感奇遇和人生成就。

三、元稹的桃花之愛

與崔護同時同朝的,還有一位風流才子名叫元稹。元稹,洛陽人,大約比崔護略小几歲。唐德宗貞元十六年,二十出頭的元稹與詩人白居易同中同科進士附註:白居易中榜時年齡較大,不比其他是人少年得志。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閒言少敘。元稹仕初僅是朝廷八品小官,但他贏得一段桃花運: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女兒韋叢下嫁於他。正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元稹得到如此豔遇,緣於他天生的才情,定然不乏濃厚的桃花情結。正是才情並茂和後天努力,使他後來出將入相,位及人臣。

人生多艱,元稹一生並不順利。結婚七年後,韋叢病逝,當時他在仕途並未發跡,韋家的靠山看來是指不住了。可想而知,韋叢的逝世對元稹是怎樣的打擊。元稹為夫人寫下許多懷念詩;都是歌詠愛情、珍愛思念的佳作。文前選取的離思之四,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的筆下,把賢慧美麗、多才多情的愛妻置於至高至美、無與倫比的神仙境界。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為亡妻韋叢立下誓言:今生下來的時光依舊為她而活,情感的世界誰也無法取代。元稹對亡妻忠貞不渝的思戀之情,成為後世夫妻情人山盟海誓的絕唱。

四、感動文學史的桃花情結

元稹並沒有像道德家倡導的那樣為亡妻守節,後來與許多女性發生深厚感情。最著名的一段戀情,就是與因安史之亂流落蜀中的美才女薛濤展開:擔任東川監察御史之時,元稹和薛濤玩了一場影響中國文學史的姐弟戀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元稹給薛濤的贈詩內涵可見,他對後來邂逅的女性,均帶有抹不去韋叢情結。應該這樣說:元稹沒有辜負對亡妻立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誓言。元稹與薛濤同樣真摯浪漫的情感,成為後來許多文學故事的原始素材。紅樓夢的愛情故事,多少於此有關。

元稹把浪漫的桃花之戀和忠貞的愛情意識,化作對美麗亡妻的永久思念;並把這份珍貴的思念之情昇華為對女性乃至對天下萬物的大愛。凡事皆有因緣。面對大唐衰微,體制內仕人無法正面涉及制度核心,他們開始編撰愛情故事。晚年之際,由元稹承頭,與大唐其他才子一起完成了傳奇文學《鶯鶯傳》的創作。鶯鶯的故事,大約是當年大唐社會的真人佚事。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鶯鶯傳》這部被稱為中國小說始祖的偉大作品,元稹以飽蘸血淚和富於思念的筆墨,代表古中國女性向禮教提出質疑,並以悲劇的結局對等級制度進行批判;委婉表達對自由愛情、對自主婚姻、對男女平等的珍惜和追求。

《鶯鶯傳》的主題思想,一直震憾或感染著後來文壇天才的、飽含桃花情結的文化大師。僅這個動人的悲劇故事,就被超越式地不斷借鑑,改編昇華創作而成《西廂記》和《牡丹亭》等等戲曲文學名著。

大約1100年之後,清初滿懷桃花情結的文學家孔尚任,以秦淮美才女李香君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創作超越傳統忠君意識《桃花扇》。孔尚任同時代的稍後時期,以元稹《鶯鶯傳》的思想淵源和故事底稿為基礎,經過對元代王實甫《西廂記》和明代湯顯祖《牡丹亭》的成功超越;五千年文明史,終於彙集而成一部凸顯朦朧自由意識和朦朧民主意識的文學鉅著;激發更加滿懷

桃花情結的曹雪芹,創作出並不落後於世界文明潮流的東方文化明珠之偉大鉅著《紅樓夢》;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民主進程,何其曲折何其悲壯何其艱辛。

崔護元稹的桃花戀

大唐詩壇時至今日,從崔護、元稹到王實甫、湯顯祖;再到孔尚任、曹雪芹;以至傷痕文學和朦朧詩;自由民主意識依然是文化人不懈的追求和憧憬。從而註定中國文化人心胸中那屢難以磨滅又燦若雲霞般的桃花情結,

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久。那是人類情感與生俱來之本真與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