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保:買保險省錢的小妙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坤鵬論保:買保險省錢的小妙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保險產品的複雜程度非常高,這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讓很多人買錯了保險的重要原因。

所有複雜的事情裡,都會有很多小技巧。

保險也不例外,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買保險省錢的小妙招。

不管有錢沒錢,沒有人願意做冤大頭、花冤枉錢不是?

本文重點內容:

  • 長期險的繳費方式有哪些?
  • 哪些情況適合長期繳費?
  • 哪些情況適合短期繳費?
  • 買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一、長期險的繳費方式有哪些?

為什麼上來就討論長期險呢?

因為像醫療險、意外險這類短期保險都是一年一投保,保障也都很簡單,相同保障下選保費便宜的那個基本錯不了。

但是,重疾險、壽險之類長險就不盡然了。

所以鵬哥重點來討論長期險。

長期險的繳費通常分為以下幾種:

  • 躉交:一次性繳費,以後不用再交保費了,累計繳納保費最少。
  • 20 年繳費:大部分產品都支持。繳費時間短,每年繳納的保費多,但累計繳納保費少。
  • 30 年繳費:大部分產品都支持。繳費時間長,每年繳納的保費少,但累計繳納保費多。
  • 繳費至 70 歲:部分產品支持。繳費時間最長,每年繳納的保費最少,但累計繳納保費最多。

當然,根據產品不同,這中間還可能會有 5 年、10 年、15 年、25 年繳費或繳費至 60 歲等。

大致意思是一樣的。

如果只這麼說,可能很多人沒有體會,我們還是以一款具體產品為例。

瑞泰瑞盈支持繳納至 70 歲,我們就以這款重疾險為例。

坤鵬論保:買保險省錢的小妙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有數據對比,結果就比較明顯了:

  • 繳費週期越短,每年保費越高,但累計保費越少;
  • 繳費週期越長,每年保費越少,但累計保費越多。

可能看完這個對比數據,有些人就會覺得,肯定是累計保費交的越少越好呀!誰會和錢過不去?

事實上真是這樣的麼?

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哪些情況適合長期繳費?

長期險在購買的時候保額和保障就已經確定下來了,所以繳費時間長短不會影響保障。

與買房貸款時間長短一樣,鵬哥更建議繳費時間儘可能長,但最好不要繳費到 70 歲,所以 30 年繳費是比較合適的。

具體原因,我們一個一個說。

1. 每年繳費壓力小

保費支出屬於錦上添花的支出。

最好的狀態是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後,保費支出又不會影響生活質量,或者不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想保持這種狀態,每年支出的保費顯然是越少越好。

如果說經濟實力允許可以多支出一部分保費,那還不如將這部分保費用於提高保額。

鵬哥一直強調,買保險就是買保額。

更高的保額才會在出現意外時給自己更好的保障。

這就像買房還貸款一樣。

買房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幸福感。

結果每個月房貸佔了自己收入的一半以上,何來的幸福感?

不影響生活質量的額外支出,才是最棒的。

2. 可以更好的應對通貨膨脹

不管你是否能體會到,通貨膨脹都是一種無法被忽視的存在。

坤鵬論保:買保險省錢的小妙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說的直白一些就是,今天的錢比明天的錢更值錢。

央行公佈的通貨膨脹率為 5%多點 。

每年!

所以有時候你以為自己每年收入水漲船高了?

其實是錢更不值錢了。

如果以 5% 的通貨膨脹率計算,今天的 10 萬元,在 10 年後的購買力只相當於 6 萬元左右,20年後的購買力只相當於不到 3.6 萬元左右。

同樣是每年支付 5000 元保費,今天支出去的就是 5000 元的購買力,10 年後支出的,就是 3000 元的購買力。

既然如此,在支出相同的情況下,顯然是付款時間越晚越好。

因為越晚,錢越不值錢。

3. 槓桿率更高

目前大多數長期險都會有保費豁免功能,投保人豁免和被保險人豁免。

在保險期間內,如果達到豁免條件,可以豁免以後保費,保險繼續有效。

如果有豁免保障,顯然繳費時間越長越划算。

案例:

劉先生在 30 歲時給自己投保了瑞泰瑞盈 50 萬保額,保終身,繳費時間為 10 年,每年保費 10605 元。

在投保後的第 11 年,劉先生生病了,確診達到豁免保費的輕症,向保險公司申請豁免後期保費,保險公司同意了。

這種情況下,劉先生已經交完了所有保費,共計 106050 元,第 11 年生病時保費已經交完了,沒有保費豁免。

如果當時劉先生沒有選擇 10 年繳費,而是選擇 30 年繳費呢?

每年繳費 4835 元,10 年共計繳費 48350 元,第 11 年豁免保費,少交了:

145050 元 - 48350 元 = 96700 元

只花了 48350 元卻可以得到 50 萬保額的重疾險保障。

豁免權是這樣,出險更是如此。

出險時間越早,繳納時間越長的,反而累計保費支出越少。

相當於我們花了更少的保費,撬動了同樣多的保額,資金槓桿率更高。

三、哪些情況適合短期繳費?

是不是所有長期險都適合像重疾險那樣的繳費方式呢?

顯然不是,有些情況就不適合長期繳費。

1. 理財險

理財險雖然也叫保險,但本質上還是資產增值。

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投入時間越早、投入週期越長,獲得的收益率越多。

具體就體現在,早投入、晚領取的資金 IRR 收益率會更高。

以天天向上兒童教育金為例。

坤鵬論保:買保險省錢的小妙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可以看到,躉交的 IRR 收益率是最高的,1 歲寶寶躉交投保,IRR 收益率能達到 4.02% ,而五年交的 IRR 收益率是3.83% ,10 年交 IRR 收益率只有 2.5% 。

對於理財類產品而言,收益率顯然是越高越好。

所以,如果你有足夠的財力,或者手頭有一筆閒錢想購買理財類保險,躉交是最划算的。

即使不能躉交,繳費週期也是越短越划算。

2. 年齡偏大的投保者

即使是重疾險,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長期繳費的。

比如年齡超過 40 歲的人,選擇 30 年繳費就未必划算。

長期繳費的好處在上一節中都闡述過,但問題是,真到 60 歲以後退休了,還要繼續繳納 10 年保費。

如果收入完全只依靠退休金的情況下,這個壓力也不小。

年齡越大,身體也越不好。

在看病、保健等方面還需要花錢,甚至兒女還需要時不時的支持一下。

這時候如果每年再來個保費支出,壓力會很大。

所以鵬哥是不太建議把繳費週期擴大到退休以後的。

四、買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坤鵬論保:買保險省錢的小妙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很多人喜歡購買返還型保險,即便返還型保險比消費型保險要貴出好幾倍,也是非返還型不買。

原因就在於,這筆錢最終能拿回來,並且還會有一些利息。

不管有多貴,只要能拿回來,顯然就不虧。

消費型每年 5000 元,繳費 30 年,到期未出險這 15 萬保費就沒有了。

同樣的保額,返還型保險每年 1.5 萬保費,繳費 30 年,到期未出險,投保人不僅能拿回保費這 45 萬,甚至還能拿回 12.5 萬元利息,共計 57.5 萬元。

你看看多划算。

實際上,返還型保險的保費中,只有 20% 左右是用於保障的,剩餘的 80% 左右保險公司用於投資增值。

只有這樣,最終保險公司才能在返還保費的情況下保證自己贏利。

同樣的金額,如果你不買返還型保險,而是買一份消費型保障,並將剩餘的錢購買一份年金保險,或者購買銀行理財。

到期後理財的錢一定會比你購買返還型保險拿到手的錢要多。

針對這個問題,鵬哥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有更詳細的計算,大家可以翻翻《我為什麼強烈地不推薦買返還型保險?》。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省錢方式並不一定真的省錢。

還是要認真算算賬才好。

有賬不怕算,一算嚇一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