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中國,日本為何擁有眾多獨特的鐵道文化?

一、日本鐵路發展歷史悠久。要說到日本的鐵路發展史,至少要追溯到19世紀中葉,早在1825年,英國率先設計建造出世界上第一條鐵路,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伊始,年輕的明治天皇與國民相約要“廣求知識於世界”,作為“殖產興業、富國強兵”國策重要一環,及早從英國引入了鐵道交通系統,並於1872年修建了日本第一條鐵路——京濱鐵路(新橋—橫濱),全長共29公里。打那時起,在這彈丸島國上,鐵路的建設與發展日新月異,八方雄起……

相比於中國,日本為何擁有眾多獨特的鐵道文化?

二、日本鐵路文化傳承悠久。前期發展起來的鐵路陪伴廣大日本人民一起熬過了早期工業化的艱辛及戰爭帶來的悲痛,後期也一起分享了戰後重建與經濟騰飛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喜悅。因此,對於很多日本地方政府和民眾來說,傳承百年的歷史鐵路已經不只是一條單純的鐵路,大家都不知不覺把它看成了某段歷史、某段回憶的載體,情感獨特,這一切也就導致日本鐵道文化不僅僅是某代人的愛好,而是發展成為了一項跨越地域、跨越年齡,不管男女老少都熱衷的大眾愛好,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也許會經常看到不少日本民眾在鐵道旁爭相攝影,如遇關於鐵路的展覽或相關活動更是人滿為患。

相比於中國,日本為何擁有眾多獨特的鐵道文化?

三、日本鐵路交通網密集,鐵路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國出遠門才選擇鐵路的情況不同,日本鐵路交通網更為密集、發達,有些甚至村裡都能乘坐到火車,對於日本大部分民眾來說,鐵路、列車就像我們在國內乘坐公交一樣方便,基本天天接觸,所以大家對它比較關注很正常,每一條鐵路線,每一列火車或許都承載許多人的青春與回憶。

相比於中國,日本為何擁有眾多獨特的鐵道文化?

四、日本鐵路並非“國營”一家獨大。這也是跟國內有很大的區別之處,日本鐵路運營按照資本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國營鐵道、私營鐵道和公私合營三種模式。既然允許多種運營模型,那為了吸引乘客,每家鐵道公司就得各顯神通了,顧客是上帝,比如什麼塗裝好看照你說的辦(雖然誇張點,但可以徵求民意,我國是標準化塗裝,情況不同),想在車上更舒心的觀光?沒問題;想在列車上泡腳?沒問題;喜歡鐵路攝影?那就多搞幾個開放日……不同鐵道公司的相互競爭也就促進了彼此的不斷創新與優化,從而各自達到持續吸引普通消費者眼球,進而將其轉化為忠實愛好者的目的!

相比於中國,日本為何擁有眾多獨特的鐵道文化?

五、日本鐵路技術多樣化的持續發展。這也是很大一個原因,作為較早發展鐵道技術的國家,日本迄今為止獨立開發或引進了“懸掛式單軌”、“跨坐式單軌”、“新交通”、“磁懸浮”、以及“超導磁懸浮”等多種異於常規鐵道的新技術,由此衍生的新型列車更是不少,很多不管從外觀和技術上來講都十分吸菸眼球,可以讓不少感興趣的人群轉化為忠實的火車迷與支持者。

相比於中國,日本為何擁有眾多獨特的鐵道文化?

六、日本鐵路官方傾向於與民間互動,積極迎合鐵路愛好者。鐵路文化濃不濃厚主要還得看官方,而日本鐵路公司就比較傾向於與地方互動,久不久開展鐵路相關攝影展,鐵路繪畫,有獎意見徵集,親子活動等等,有的連車站設計圖都來自民間,比如:隸屬於JR西日本草津線的油日站,2002年重建時的車站站房是由附近小學生所設計的,沒錯,就是小學生,這在國內想都不敢想(希望大家也不要盲目吐槽國鐵,畢竟國情不同,現在國內也逐漸開始注重鐵路文化發展,比如中車舉辦相關車迷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