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净”了,于“正”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去油力真的这么强?


一年多前,《鬓边不是海棠红》刚宣布开机时,大部分粉丝都是不看好的。

这本是一部网上小有名气的耽美小说,两个男主人公,一个是民国最后一位梨园魁首商细蕊,一个是浪荡富商程凤台。

改成电视剧版后,一如既往耽美变友情,情节也往爱国热血、弘扬京剧文化上靠,连挑选主角的标准似乎都“沉重”了许多。饰演商细蕊的尹正,34岁;饰演程凤台的黄晓明,43岁。被网友们嘲笑是“中老年CP”,“磕不动”。

眼看要“凉凉”,一开播,却成了“真香”。

截止3月30日,酷云数据上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全网关注度一路飙升,稳居第三,“黄晓明去油成功”“尹正扮相惊艳”都是热门话题。

不踩不吹,瑰丽的嘈杂中,演员们在台上占尽风流,我们也来认认真真评说一番,好叫各位看官,瞧个明白。

明“净”了,于“正”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去油力真的这么强?


“洗洁精演技”

2019年,对黄晓明来说是最招黑的一年。

刚在《烈火英雄》里用隐忍克制不耍帅的表演塑造了一位不平凡的消防员,刷出一波好感,没两天,就在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里给毁了。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是你的问题,你必须要解决。”

“这个问题不需要商量,都听我的。”

这些霸道总裁式的语句,让黄晓明在节目播出后迅速登上热搜。一套“明言明语”,在网友之间口口相传,甚至发展成一门“明学”。

早年间的黄晓明,真不是这样。

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96 级,与赵薇、陈坤同班。大二时赵薇被选中出演《还珠格格》,一夜成名;陈坤大四快毕业,凭《像雾像雨又像风》跃入一线。那时的黄晓明,也演过一些主角,但一直没火起来。

班主任崔新琴曾经说:“黄晓明是个乖得老师都想‘拿脚踹他’的学生,表演课上老师要求他演打人、骂人的戏,他说:爸爸、妈妈不让我骂人。”

人生中第一次巅峰,是2001年的《大汉天子》。据说,本来这个角色选中的是上海戏剧学院 95 级明星班的陆毅,可惜最终没演成。于是黄晓明就成了少不经事的汉武帝刘彻,与陈道明饰演的东方朔、贾静雯饰演的念奴娇、陈莎莉饰演的窦太后等搭戏。“那会儿刚毕业没多久,年轻,冲动,不服输,想着跟陈道明老师拍戏,不能输。没有什么方法,完全就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结果一下撞对了。”

《大汉天子》之后,黄晓明一直不是很稳定,演过口碑不错的《新上海滩》,也交出过被恶评的《还珠格格3》。

有网友在 B 站为黄晓明剪了视频,将他的演技形容为“过山车”,一部好、一部差,观众有点信心的时候马上交出一部烂片,抱着看烂片的心态看下一部新作,又出乎意料还行,循环反复,折磨观众也折磨黄晓明自己。

张纪中选黄晓明演《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时,香港影人文隽说过:“黄晓明什么都好,就是不够叛逆。”

其实也是受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山东人、家里的长子长孙,重义气和责任,飞扬不起来。接戏时好时坏,他自己都承认过一方面是因为对剧本水准判断不足,一方面碍于性格是“老好人”,不善于拒绝。

2008 年,献唱奥运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曾经让黄晓明很受伤。他把Not at all 生硬地唱成“闹太套”,引发网友群嘲。那年他的《鹿鼎记》也被认为是“猥琐版”韦小宝。黄晓明之后接剧,谨慎了许多。

其实那几年,他是想突破的。《风声》里改变戏路,去演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反派人物武田,《赵氏孤儿》里以毁容的造型出现,塑造复仇者韩厥……

2011 年,凡客邀请他拍广告,广告词是“我不是演技派,not at all。”工作人员主动表示可以改成“我现在不是演技派”,黄晓明拒绝了,一个字没动,“我认了”。

“我用一生一部分时间去接受这些挫折,这是好事,因为它会让我将来少受一点苦。我现在真的是被人骂习惯了,我已经非常自然地去看待这个事情,早就可以自黑了,自黑对我来说都不是事。”因为《中餐厅》被骂得最狠的时候,他自己都在玩“明学”的周边衍生品。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商细蕊说过一句台词:“人活着就是身不由己”,打动了戏中的程凤台。其实黄晓明何尝不是这样,就像当年他的广告词里所写:“人生即是如此,你可以努力,却无法拒绝,哪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明“净”了,于“正”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去油力真的这么强?


学渣”变“学霸”


和黄晓明比,于正挨过的骂只多不少。他的戏有多火,身上的官司就有多多。

他的一大绰号是“于抄抄”,被琼瑶告过,被同行diss过,还当选过天涯“金乌鸦”鸦帝——“年度最恶心人物奖”,其油腻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哪怕他大多数电视剧收视率一骑绝尘,捧红了杨幂、冯绍峰、袁姗姗、赵丽颖、陈晓等半个娱乐圈,每次人们提起他,依然是鄙视大过欣赏。

2011年,于正的第一次巅峰时刻,凭借《宫锁心玉》拿下亚洲电视节最佳编剧奖。大结局的收视率,位居那几年里省级播出平台的首位。

当时人们对他的心理是两极的:一方面在骂他的电视剧如何不尊重历史、频频抄袭,一方面年轻人又欢呼雀跃地观看。

对这种“娱乐至死”的自带属性,于正是这样解释的:“我是希望通过《宫》告诉人家,你努力不懈,勇往直前,总有一天会成功。爱情、亲情和友情都需要珍惜,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做四平八稳的电视剧,人家有《雍正王朝》了。中国13亿人口,总是有素质高低的嘛,有些人看不懂正剧呢?要传递这些正确的能量,你要靠娱乐性的电视剧。”“如果他关心历史,看了这部电视剧,还会去看真的历史。如果他不关心,还能被愉悦到。”

10年前的《宫锁心玉》,现在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内在的逻辑其实依然如此。但外在表现上,于正显然进步不少。

先是服化道“去油”成功。之前,《宫》系列那种夸张的颜色风格,是于正牌古装偶像剧的一大特色。

这几年,于正是越来越清雅了。2017 年播出的《凤囚凰》,没有了大红大绿的滤镜,人物服装大多是白色。那时于正在微博发表过一篇名为《美学概论》的长文,讲述自己和剧组如何通过研究古画寻找灵感,重塑自己的美学概念。

2018年的《延禧攻略》,画面一下子成了高级的莫兰迪色调,服化道样样精致又遵从历史,“一耳三钳”“咬唇妆”这样考据派的风格,让历史学家都伸出大拇指。


明“净”了,于“正”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去油力真的这么强?


剧里的布景非常用心,据说花了3亿元人民币。几大主要的场景诸如皇上的养心殿、皇后的长春宫都是现场搭建的,出现率很高的御花园,植物也精心挑选、细致摆放。

也是从《延禧攻略》开始,于正开始不被“原著粉”唾弃。之前他的改编剧,总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改完被骂二百五。《延禧攻略》的改编,于正花心思在野史和各种历史书籍里找段子,既活泼了剧集,又没有改动原著走向。

比如,聂远饰演的乾隆选秀女一幕,化身“毒舌帝”点评秀女,于正说是出自《清稗类钞》:“高宗(乾隆)尝选秀女,忽见地上现粉印若莲花,推问。有一女雕鞋底作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上怒,遽令内监逐之。”

一个这样的典故不算什么,难的是那段时间,他每天在自己微博上更新,每集都有两三条,从历史小白入门书到专家著述。让人有种以前抄作业的“学渣”突然变身“学霸”的既视感。

这次拍《鬓边不是海棠红》,于正干脆请来原著小说作者亲自操刀改剧本,化腐为神奇,生生将网文改成爱国热血的梨园大戏。

“宫”系列豆瓣上评分平均5左右,《延禧攻略》7.2,《鬓边不是海棠红》目前为止7.4,只要后半段剧情不“糊”,于正的“去油”效果还是不错的。

明“净”了,于“正”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去油力真的这么强?


对传统文化深深鞠了一躬?

和原著小说作者一起被于正请来的,还有三位京剧大师——90多岁的京剧艺术家毕谷云,他的亲传乾旦弟子尹俊、尚派传人孙明珠的开门大弟子牟元笛。

毕谷云担任《鬓边不是海棠红》顾问,另两位则作为戏曲指导全程进组。

这是一部与男旦有关的电视剧,“弘扬京剧文化”是于正给两位男主和整部剧立下的人设。

用剧中演员金士杰的话说,这部剧是“对传统文化深深鞠了一躬”。

请来的京剧泰斗毕谷云,生于上世纪30年代,正是《鬓边》剧中一开场那个千年梨园最辉煌的年代。昆曲京戏、梆子乱弹、秦腔大鼓、快板评书,融汇在一起。毕老跟王瑶卿(通天教主,四大名旦都在他那里学过)学过戏,新中国成立后又拜师徐碧云、荀慧生、梅兰芳、筱翠花等,还跟方传芸学过昆曲。

另两位尹俊和牟元笛则正当年,演员能不能唱出专业人士的水准先不论,单就形式上,不至于弄出什么让票友和专业人士指责的错误。

演员进组,头几个月都是在学戏。剧中,“云手”、“兰指”、台步、水袖,一招一式,一板一眼。《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打严嵩》《救风尘》《百花亭》《玉堂春》《长生殿》《战宛城》等20多处京剧,五六处昆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涉及八九个旦角流派。

程凤台从门外汉变成懂戏、爱戏之人,颇有当代娱乐圈路转粉的劲头。剧中不时会用术语来给观众做科普,想“导流”年轻观众给京剧界的细节做得还是用心的。

剧中商细蕊的“偶像”之一宁九郎,扮演者叫雷汉,当年演过《霸王别姬》里的小四儿。


明“净”了,于“正”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去油力真的这么强?


商细蕊的“梨园吃播”,也不是无凭无据瞎写,而是参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嗜荤”的爱好。

就是尹正最被大家诟病的身形发胖,没有少年感,成了“馒头”配黄晓明“吸油”,在梨园行也有先例。梅兰芳的父亲梅巧玲就不是纤弱少年,《梨园轶闻》这么夸梅巧玲:“梅胖子,名巧玲,丰颐玉貌,态度端凝。”《梨园旧话》里也说:“《渡银河》饰杨太真,艳丽而肥,恰称环肥。”

戏曲国潮的元素,被《鬓边不是海棠红》用得很好,但目前看只是亮点,还未打中题眼。戏曲元素与剧情并未融会贯通,反而窄化成小打小闹、小情小爱。和27年前的《霸王别姬》相比,这更像是一部串了味的梨园戏。

希望后半剧中,我们能看到荡气回肠的梨园百态、世事沧桑。


明“净”了,于“正”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去油力真的这么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