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本期导读

那是我第一次吃压缩饼干,蹲在牛粪旁边,身上穿着 20 块钱的一次性雨衣,36 码半的帆布鞋。

那是我第一次去高原旅行,22 岁,3 小时登上了海拔 5600m 的垭口,一路上遇见下山的游客都说:「不要再往上走了,你们上不去的」。

我知道了,旅行,远不止于行······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起源

稻城亚丁,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

被称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人世间最后的「香格里拉」。

很多人以为「稻城亚丁」是一个地方,其实,稻城指的是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的「稻城县」,亚丁指的是隶属于稻城县的「亚丁村」。

而「香格里拉」,这个缘因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声名大噪于全球的概念,实际的原型地区,其实囊括了如今云南丽江、中甸以及四川的木里及稻城县一带。

于是,一个主要包括川滇臧交界在横断山区的「大香格里拉」概念,呈现在世人面前。

2001 年,国务院批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2002 年,四川省政府批准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

2004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给中国最美的地方画了个圈」,于是,一个主要包括川滇臧交界在横断山区的「大香格里拉」概念,呈现在世人面前。

鲜为人知的是,2007 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经国务院批准编制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7—2020)》中,将跨越四川、云南、西藏以及青海四省区,囊括了33个县级行政单位,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的地理范围,规划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2019 年,我曾详尽的翻看了厚厚一本 289 页的《规划》,慨叹如今因旅游景点开发的地方性市场保护,「香格里拉」概念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混淆且杂乱。

现在是距这份《规划》的落地日期截至的 2020 年,我正在向你,介绍这个神秘的人间天堂,最初的起源。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 牛奶海 摄影by闷闷

约瑟夫·洛克,奥地利人,美国国籍,植物学家、探险家。

他有一句话,流传了近百年时间:「在整个世界里,有什么地方还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者和探险者」。

1922 年,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的资助下,在中国西南地区断断续续的生活了 27 年,从植物学家到地理学者、探险者、纳西学之父、国家地理摄影师、文化相对论者。

这个孤独且坏脾气的「丽江最有名的美国白人」,成为了世界人民认识滇西北地区的一把钥匙。

可以说,没有洛克,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就不会声名远播。

当这个世纪的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在互联网上欣赏到异国街景的时候,或许很少有人会想起,百年前,人们面对的这个世界,仍有星星点点未知的空白。

1922 年,他居住于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村庄——雪嵩村,在超额完成美国农业部交给他的考察任务后,他正准备返回美国。

这时,一件诡异的事情,留住了他的脚步。

雪嵩村最盛大的火把节,是青年男女求偶配对、互诉衷肠的时候。

可是舞到深夜,却有四对男女离奇失踪。

洛克与村民一同在黑夜中点起火把,满山寻找。终于在第二天发现了他们。

四对男女全都在树上上吊而死。

这让洛克大为震惊。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纪录片《云中孤旅》剧照

纳西族东巴教的老教徒们,得知这八个年轻人殉情而死,便齐至村中,举行了「大祭风」仪式。

当地人告诉洛克,大祭风仪式,是为了超度殉情人的灵魂,让他们能在死后前往一个只有美丽和欢乐的地方——「玉龙第三国」。

读过东巴教经书的助手,告诉洛克,他判断,这个极乐世界般的玉龙第三国,很有可能并非虚无飘渺,而是就在人间——川西贡嘎岭的一片群山中,一个叫亚丁的地方。

就此,洛克开始了探访这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的旅程。

在那个军阀混战,云南地区也不得幸免的动荡年代,当时木里王国辖区下的亚丁,其统治者木里王曾放言「如果哪个外乡人胆敢踏入我的地方,都会在被抢掠一空后再杀掉」。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洛克与木里王的合影;洛克与他招募的纳西族护卫;洛克与藏民们在雪山上

洛克的探险队,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得以顺利进入稻城亚丁,拍摄了 1000 多张珍贵的影像,并通过《美国国家地理》,第一次将她展现在世人面前。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洛克当年拍摄的稻城亚丁

1930 年,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洛克的探险故事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作者描绘了一个神秘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那里有圣洁的雪山,幽深的峡谷,宁静的湖泊,辉煌的庙宇以及纯朴的人们······

这部小说,使得稻城亚丁闻名遐迩,以至于今天,一些西方人仍旧认为稻城亚丁,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消失的地平线》封面

历史总是很快就被遗忘,即便是一颗明珠。

直到 1995 年,一位常年奔走在西部荒原的中国摄影家吕玲珑,再一次发现了她。

国内最早的一批稻城亚丁的美景,就是通过他的镜头,展示于世人面前,他被深深的震撼道:「原来在我们的中国,还有这样一方梵天净土」。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吕玲珑拍摄的亚丁三神山

之后的数十年,稻城亚丁逐渐被摄影圈、自驾旅行圈以及地理爱好者们熟知。

2016 年,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将稻城亚丁作为取景地,一度成为旅行圈 C 位出道的「网红旅游目的地」。

近些年以来,游客蜂拥而至。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剧照

旅行,并不止于行

虽然稻城亚丁已经红遍世界,红遍网络。

甚至于,在稻城亚丁景区还未被成熟开发之前去过的那一批游客们,已经开始惋惜,有一个「绝世秘境」就这样被「公诸于世」,受到纷扰。

但我一直觉得,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稻城亚丁。

因为,旅行,并不止于行。

被评为中国 Top6 的雪山亚丁三神山,仙乃日,夏诺多吉和央迈勇,虔诚的藏民们,世世代代的在这里朝圣。

连绵的雪山融水,汇集成了稻城亚丁三大最美海子,珍珠海,牛奶海,五色海,终年倒影着与之交融的山川。

仙乃日脚下的冲古寺,日月佛音弭耳,洛克曾在这里住了 3 天,如今依稀可见的,是藏民们轻抚着转经筒,呢喃着佛语的短暂一生。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 摄影by闷闷

秋泽叶落,是世人评说稻城亚丁最美的季节,稻城亚丁的秋景也一直占据“中国最美秋景”榜首,那是画家挥动手中的画笔而就的绚烂。

冬雪肆掠,却也是稻城亚丁最仙儿的时候, 皑皑雪山,洁白高远,圣湖清透,宁静祥和。

春夏时节,草甸上野花漫开,像电影剧照一般,却也有着从眼眸,牵动到灵魂深处的跃动和欢喜。

闷闷在稻城亚丁

2016 年,我第一次踏入稻城亚丁,那是 7 月,与百年前洛克真正抵达稻城亚丁的时节,几乎一致。

我是四川雅安人,我叫闷闷,与两个老友,两个姐姐,自驾车说走就走。

顺着青衣江,进甘孜泸定县城,沿大渡河逆流而上,到达康定,翻越川藏线的第一座高山折多山,路过摄影天堂新都桥,匆匆旅宿一晚。

第二天,翻越高尔寺山,经雅砻江畔,康巴小山城雅江县,之后翻越卡子拉山,经世界高城理塘县,终于抵达香格里拉——稻城亚丁。

那时候,很多人已经喜欢用“碎片化”、“及时性”这种词汇来定义这个互联网时代了。

每一天,我们的生活中,都充斥着微信,邮件,电话和网络,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把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那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山河万物的深情。

她简单,直接,甚少的矫揉造作。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 摄影by闷闷

讲一个旅途中的故事吧。

在抵达亚丁,安顿好买完票,再乘大巴车进入景区之后,已经过去了小半天。

我们一行 5 人,马不停蹄的赶往洛绒牛场(海拔 4200m),想要在当天到达牛奶海和五色海(海拔 5600m 处),而事实上,一般人从洛绒牛场到达五色海需要六七个小时。

阴天,风雨交加,体感温度已低于零度,在草草啃完诸如压缩饼干之类的干粮后,我们闷着头,一直往笔直的山上攀爬。

浑身湿透,很多路段,牛粪、稀泥和雨水已经没了脚,步履维艰。

我们上山的时间,游客们大多数已经在下山的路上,因为太晚,景区的骑马服务已经停止提供。

两个姐姐很快就崩溃了,于是放弃。

剩下我们 3 人,用了 45 分钟的时间,实实在在的,征服了别人口中需要 3 个小时的路程。

在现在看来,那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在路上 摄影by闷闷

我们站在海拔 5600m 的五色海的垭口之上,周遭平静温柔,没有一个游客了,那种孤独感吞噬着我的细胞和血液。

冰峰雪岭,山川宽谷,圣湖碧水,明月清风,人间净土稻城亚丁正在向我们展示她的旷世美景——大自然遗留下来的古老踪迹。

一路上,遇见下山的游客们都说:“不要再往上走了,你们上不去的。”

上下山途中,亚丁三神山也几乎被掩盖在厚厚的云层之中,毕竟夏季的她们,从来都是,神秘莫测,性情不定。

大多数人去了,都因为未能一睹神山的面目,失望而归。

但,也就是我们登上垭口的那半个小时时间,明媚光亮,神山露出了它的真容,我摁下了快门,定格了空无一人的梵音净土。

那一刻,毕生难忘。

直到现在,老友的电脑桌面,还是这张老照片。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 五色海 摄影by闷闷

找到一生热爱,去追寻

2017 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乐途旅游、去哪儿旅游、途牛旅游等网站的专栏上,名为「去过稻城亚丁,从此后,我心中再也没有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毕竟,那是我第一次踏入高原的旅行。

不曾想,之后的几年至今,我遍历藏地,翻山越岭,在世人认为的藏地秘境,混迹多年。

现在,随手拿起一张「藏地旅行攻略地图」。

「2099 公里」的川藏南线,「2346 公里」的川藏北线,「1728 公里」的滇藏线,「1938 公里」的青藏线,「3311 公里」的阿里大环线,「1155 公里」的西藏山南小环线,「1370 公里」的拉萨珠峰线,「1005 公里」的甘南线,「1551 公里」的成都丽江线,「1734 公里」的成都稻城亚丁线,「2332 公里」的川西环线。

来来回回走了多少遭,都数不清楚了。

路痴到回家都需要导航的我,却对这些藏地秘境,如数家珍。

此时想起,窗外云也白软。

虽然稻城亚丁已经算不上是我这些年见过的「最美的地方」,但它之于我的意义,就像洛克被「香格里拉」牵引的一生,也是我被心之所向的「香格里拉」牵绊的一生。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 摄影by闷闷

遗世而独立的稻城亚丁,如今已完全具备独自游览的条件,从成都自驾出发,抑或是直接落地稻城亚丁机场,都很方便。

我不擅长循规蹈矩的写常规旅行游记,告诉你旅行中的套路和道理,细碎诸如「旅行中应该吃什么啊,住在哪里啊,门票多少钱啊等等」。

因为旅行,就是自己去历经,只要你决定了出发,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我也相信,有心人,可以从别人的历经中获得真实的力量。

就像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写给皇上看的,让皇上学习历史,从中找到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

所以,宋神宗在为《资治通鉴》预制序言中说道:「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音 xù)其德」,我们读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并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身上,知行合一。

而我记录的这些经历,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也是写给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看的,我们的一生,除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经营事业和人生的道理,也要找到一生所热爱的东西。

在藏文中,香格里拉的含义是「心中的日月」,或许真正的「香格里拉」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人类对于未知的信仰,必将生生不息。

于我,摄影,文字,旅行,绘画,就是我的一生热爱。

我找到了。

也将用一生去追寻,找到它们的原型、原理、原力,分享给对面的你。

见字如面,也请你,满心欢喜的,和我一同看看。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 摄影by闷闷

梦境中的香格里拉

到现在,我都非常感激,那些正在下山的游客中的,其中一个,她说:「加油!很快就到了,上面真的很美」。

这个画面,这些年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香格里拉」像是在我的灵魂深处,一直在说:「不要让梦想毁在别人的嘴里,因为别人不会为你的梦想负责」。

也许她,是约瑟夫·洛克。

也许她,是香格里拉的空谷。

也许她,是我自己。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人间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摄影by闷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