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寒門出孝子",這幾種家庭,"寒到觸底"也是白搭

百善孝為先,萬惡懶為首",孝道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提倡的傳統美德。

都說"寒門出孝子"其實只要教導有方,無論什麼家庭都會培養出孝順的好孩子。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對孝道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

中國是象形文字,根據孝子的由來,也可以看出"孝"就是兒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

雖然法律上面目前對孝沒有有明確的界定,但這就是一種優良的道德品質,值得全社會推崇和傳承

都說

安家電視劇裡面的"潘貴雨",這樣的父母畢竟是少數。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有時候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地震中用身體保護孩子的母親不禁會讓人潸然淚下,為大面積燒傷的孩子捐獻皮膚做移植手術的父親又會讓多少人淚目。

父母的愛猶如山一樣深沉海一樣廣闊,從來不願讓孩子受一點點的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裡面的老嚴夫婦已經上了微博熱搜,上萬評論都在漫罵他們的不孝子。

老兩口賣包子,辛辛苦苦攢了大半輩子的血汗錢給兒子買了房,結果自己還住不上。

前段時間法制日報報道過"因母親拒付彩禮,女朋友打胎提出分手,兒子酒後毆打母親致死"的新聞。

這種"白眼狼"的內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道德淪喪竟會對自己的親生母親下手

不孝順父母的集中表現

都說

1、 屢次頂撞父母,不服管教

日常生活中經常出言頂撞父母,對父母的教導置若罔聞。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很叛逆,有時候調皮一點比較正常,但是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對父母的批評不樂於接受,總是持有牴觸態度,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不尊重父母,自然也就沒有孝順可言。

2、不懂得感恩,認為一切愛和給予都是理所應當

做事情從來不計較後果,認為無論做什麼都有爸媽撐腰。

從來不關心父母,張口閉口就是要錢,家裡的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平時總是一味的伸手向父母索取,把父母給予的愛都當成理所應當的一種習慣。

心中根本就沒有對愛的理解,自然也就不懂的愛是什麼,不會愛父母也自然不會關愛身邊的人。

都說

3.、自私自利,沒有擔當

以自我為中心,全世界只有自己最重要,父母都是應該為我付出的。

自私自利到了一種境界,從來不考慮他人感受,也不會設身處地的去考慮父母多麼不容易。如果犯了錯誤,首先想的就是逃避錯誤、推卸責任,沒有一點擔當可言,這種人不會孝順父母

,也根本就成不了什麼大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

孩子不孝的深層次原因

1、 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寶,父母視為掌上明珠"握在手裡怕灑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父母過分溺愛自己的孩子,驕縱過度讓愛成為孩子眼中的一種習慣,覺得很正常,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對愛完全沒有一個更深的認知,導致孩子對孝根本沒有定義。

都說

2、 孩子越來越聰明是事實,但是現在的孩子更加調皮、叛逆。

教育方法稍微有點不對,就會讓孩子反應很強烈,特別是一些過激行為。

比如,常常因為學習或者日常生活小事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態度過於嚴苛,存在打罵孩子的情況。

這樣容易挫敗孩子,打擊孩子自尊心,有時候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3、 重男輕女思想的驅使,導致父母區別對待孩子

這樣讓孩子容易心存不滿,感覺父母是有意偏袒,心裡落差會特別大。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提升,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

4、 社會紛繁複雜,很多孩子會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容易出現盲目攀比的思想,如果父母不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會產生怨恨情緒。

自己對父母只知道一味的索求,沒有一顆感恩之心,從來都不會感激父母的付出,把自己的父母當做"取款機"。

都說

5、 父母過於自私,干涉孩子太多。

孩子隨著年齡的長大慢慢的想掙脫枷鎖,這時候勢必會跟父母起衝突

平時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孩子會跟父母學,如果父母不孝順經常在老人面前出言不遜,這也會在孩子心理形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

佛說:"因果報應自有循環,種業因得業果"。究竟如何才能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呢?

1、 學習中國的孝文化,從三字經到弟子規,讓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從小薰陶孩子。

給孩子內心樹立起孝道意識,把尊重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課。

都說

2、 時間總是可以擠出來的,經常花時間多陪伴孩子,跟孩子講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美德故事,學習一些禮儀邦規,讓孩子從小就有彬彬有禮的執念。

平時生活中,通過一些小事情來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孝順父母的習慣。

比如,讓孩子給媽媽打個洗腳水這樣的行為,能夠有效激發孩子的孝心。

3、 通過一些必須的社會體驗,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

有的可以讓孩子下地乾乾農活,有的可以讓孩子去體驗做個勞動,比如說打掃家務,做做志願者,適當可以給孩子一些鼓勵,增加孩子對生活的敬畏從而激發感恩意識。

4、 給孩子樹立榜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與人相處要體現出作父親的紳士風度,作母親的知書達理,尤其是對待家裡的老人一定要謙卑友愛,為孩子樹立起"重孝道,愛父母"的孝子形象。

都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句話只有真正做了父母那一天才能完全懂,那些一生中的遺憾終將無法彌補。

從現在開始為時不晚,用心善待生命中愛我們和我們愛的每一個人,讓孩子健康成長,讓父母安享晚年,此生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