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創創喜報!日前,專注AI物品識別的科創公司“品覽”正式完成由梅花創投領投、快創營跟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將重點用於通用AI物品識別雲平臺-億覽通®的產品迭代、人才梯隊建設、生態夥伴及行業市場拓展。


品覽成立於2018年6月,是一家專注通用AI物品識別技術的科創企業,提供基於物品圖像識別的大數據分析和企業運營管控自動化服務,在零售、倉儲、建築設計等領域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


本輪融資之前,品覽就曾在一年時間內順利完成兩輪融資:2018年末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2019年7月獲得眾麟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品覽創始人、CEO李一帆現就讀於長江創創與微軟、軟銀中國聯合推出的圖靈計劃首期班。


品覽對於產業數字化轉型有哪些思考?疫情給品覽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分別是什麼?什麼是做企業服務的“好模式”?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李一帆同學,如下是他的回答。


同時,我們也將從本期《創創人物誌》開始,新增番外篇“一次偶然”,請每一位受訪同學分享影響自己創業之路的一個“偶然”的故事。你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偶然”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互動。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數字化轉型分三步,信息化只是第一步


品覽最先切入的商業落地場景是快消零售行業的貨架商品識別服務,後來又拓展到倉儲物流行業,提供盤點、出入庫等場景的貨、車、人識別業務,以及為工業製造企業提供基於物品識別的業務流程自動化服務。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我們最開始想到進入快消/零售領域主要是基於一個大背景:傳統的零售商和品牌商80%的業務都在線下,貨架成為各個企業的主戰場。據統計,每年數千億的人民幣會被投入進貨架戰爭,費用高昂。這些投放高昂費用的渠道中,有很多流程的執行需要依靠大量人力資源。


比如,當我們把重要的KA業務渠道,從一線城市覆蓋到三線甚至六線城市時,企業管理者需要面對大量的前端業務人員,而這些一線人員又無法受到直接管控。那麼如何有效的管理這些人員,降低管理成本,並收集到可靠優質的信息,就成為了企業的痛點。


我們認為,在解決這個痛點之前,首先要了解數字化轉型的歷程。所謂數字化轉型,主要有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信息化。即營銷數據的記錄開始採用智能化工具。信息化的普及在這兩年做的非常好,目前僅有一些小的經銷商和店鋪還保留紙筆記錄信息的習慣。


第二步是數據化。企業的製造、倉儲和經銷等系統有很多的數據。最開始這個系統會分割在不同的部門,我們需要做的事是把數據打通。數據打通之後,企業管理者才能從整體上了解到商品的經營情況,從而做出有效的決策判斷。


第三步是智能化。這一點則是AI擅長的領域。我認為在食品、飲料這樣的快消行業,我們離智能化還有一定距離。然而當下利用大數據、AI等技術來完成數字化轉型的成本非常高,哪怕是通過互聯網設備進行數據採集,也需要大量的物質支撐。我們公司的目標,就是讓行業同仁能以最高的性價比用到最好的智能技術,將AI技術落地,切實地去解決行業的痛點。


以數據的透明化問題為例,信息化並不代表數據的透明化,使用智能工具也並不能代表所獲得的數據就更加的真實可靠。因為在執行過程中,可能你的業務員本身就沒有誠實記錄這些信息。我們現在的系統是基於表單的形式在收集數據。這意味著數據還是由人來錄入。

只有當數據收集實現無人化時,這些用來做供應鏈決策的數據才能更加的真實和透明。


基於這些思考,我們認為有效的企業決策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協同情報採集系統,幫助我們的品牌商和經銷商有效採集市場上的商品動銷數據。另一個部分是運營管理優化系統,實現企業的智能化管理和執行,從而優化價格、優化陳列、優化分銷。智能優化系統非常難得,若想獲得這個系統,就要打好數據化和信息化的基礎。


為了實現這些業務目標,需要結合以下三種技術:第一個是AI技術,用於幫助企業分析數據、分析視頻、分析語音、分析文本,最終幫助企業形成決策。第二個是雲計算技術,用於打通數據,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第三個是IoT技術,也就是物聯網技術,比如在倉庫中,一個可以自動錄入貨物信息的攝像頭可以完成超出人工幾十倍的工作量,並且可以達到7*24的工作狀態。品覽通過不斷研發基於AI的圖像識別技術,並整合IoT設備後,推出了品識——物品識別平臺。


過去一年內我們完成了大量的落地合作,微軟和英特爾都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結合雙方頂尖的軟件以及超強計算能力的硬件設備支持,我們為不同類型的客戶帶來了智能化的生產、製造、營銷等服務。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疫情倒逼線上技術社群運營


這次疫情,首先是開啟了我們對近些年整體的經濟低潮、中美貿易變化、科技封鎖和老齡化等一系列危機的深度反思。我們更強烈地意識到,勞動力在經濟中是根本問題,必須實現勞動力的升級和賦能,才能更好地對抗危機。


比如,復工期間,線下工作無法開展,我們如何通過雲端辦公軟件,實現遠程協作?面對用工難,如何實現無人化、少人化,為企業降本增效?以前很多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的問題,現在都真實發生了。


第二個變化是,我們發現傳統的獲客模式不再奏效了。線下展會和活動紛紛取消,給營銷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我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嘗試網上直播、官網投放等數字化營銷方法。


我們是2月2號雲開工的,開工第一週就把線上的投放預算增加了5倍,效果很明顯,我們電話諮詢的量變大了,並且吸引了一批忠誠的願意跟我們積極互動的粉絲,這裡面有關注物品識別技術的公司CIO和技術負責人、行業專家和各大科技企業的同行,形成了一個高度同頻的線上社群。


我們設立了會員專區,大家在群裡共享資訊,交流想法。這次疫情對我們來說,成為一個開啟線上社群的全新契機。


第三個變化,則是企業用戶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以前可以慢慢探討一些創新的想法,現在,則是想盡快落地,用“武器庫裡最成熟的產品”,直接解決某個問題,因為大家都需要實實在在地緩解自身企業所面臨的危機。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中國企業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從CMU畢業之後,參與了一些硅谷的創業項目,儘管方向各不相同,但技術脈絡一直是AI的行業應用。我嘗試過郵件分析+AI、醫療影像+AI、生物信息+AI等領域,最終發現面向企業級市場提供AI技術服務是我比較擅長的領域,所以後來創辦了品覽,希望利用我在技術領域的積累幫助市場快速進入AI時代。


中國跟美國相比,在企業服務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資本風向決定了公司都在做什麼。在美國,風險投資基金有70%是以企業服務為導向的,但中國過去幾年的投資,大多是投向2C的領域。


其次,美國有很多好的SaaS公司,比如Salesforce等,能夠做到百億甚至千億美金的規模,但他們的客戶數量相較於2C的公司並不是很多,走的是很精專的路線。但在中國,很多企業還是停留在軟件定製化和勞務外包的階段,鮮有公司通過SaaS或者套裝軟件提供更好的規模化服務,實現降本增效。


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美髮展階段不同。美國經濟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他們從七八十年代開始,慢慢進入到效率提升和精雕細琢的階段。中國是2010年之後,消費互聯網逐漸定格,才開始進行產業互聯網的提效,大企業開始關注用效率工具來整合行業。


中國上一波做產業互聯網的企業,很多還是偏流量的思維。對於什麼是好的模式,大家還都在看、都在摸索。我們更認同的是價值為王,而不是追求估值和融資。


美國可以給我們的一點啟發是,做企業服務的公司大多不是靠流量生存的,他們的目標是幫助核心客戶群把價值做出來,專注於產品和體驗,很niche。我相信中國未來也是往這個方向發展,品覽是希望持續在物品識別的賽道上打磨產品和服務,未來成為這個賽道里的頭部。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番外:影響我創業之路的“一次偶然”


喬布斯生前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曾說,人生就像是很多點連成線的過程。當我們做出一個選擇或經歷某一個時刻的當下,我們無從知道它將如何影響人生的走向。但是,當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偶然的際遇、選擇或發現,竟為我們通向未來的道路埋下了伏筆和種子。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Because believing that these dots would connect down the road, would give you the confidence to follow your heart, even when it leads you off the well-worn path,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在今後的創創人物誌中,我們將邀請每一位被訪同學分享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偶然”。它可能是一場相遇、一個選擇、一次閱讀,或一個發現。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相信,有一些偶然,會成為定義未來的重要時刻。

以下是李一帆的“一次偶然”


建立了我人生價值觀體系的,其實有兩次“偶然”。


第一次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是四川人,地震發生的時候我還上高中,經歷了那種災難帶給人的無力感,也看到很多的志願者來四川支持災後重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生而為人,一定要做成一些事兒,一定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次是我讀大學的時候。一直都在一個思考和探索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在實驗室做過科研,也參加過很多社團活動,但是總覺得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我非常偶然地翻開了一本喬布斯的傳記。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下午,我翻開了白色封皮的《喬布斯傳》,一口氣讀完之後,我感到自己的世界被點亮了,從技術到產品到商業的鏈條,這就是我感興趣的方向。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李一帆和清華大學科創小組的同學們在一起


後來我就開始在學校裡做科創小組,申請到了知名企業的百萬贊助費,還做過一個觸覺皮膚的科創項目,幫助盲人在互聯網設備上接收信息。我成為一名連續創業者,先後參與或創辦過4個創業項目。對我來說,這個認識自我、探索自我的過程,都是從那本《喬布斯傳》開始的。


品覽李一帆:企業服務,拼體量還是拼質量?

長江創創是長江商學院旗下的【創業創新平臺】,通過專業、聚焦、創新的【創業課程】和開放跨界的【社群服務】為創業者升級思維認知和管理框架,鏈接資本、產業、跨境資源,探索未來產業與商業發展邊界,共同塑造新商業價值。

歡迎在頭條給創創留言,我們會及時給予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