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全國多地叫停門診輸液?

村哥VLOG


因噎廢食的典型啊,我一朋友在廈門得了急性膿性扁桃體炎,在第二醫院就診,由於不能輸液只給開了口服的沙星,疼的要死要活的,去了校醫院又輸了3天沙星還是美沒好,醫生建議他去旁邊的小診所裡拿點頭孢來換一種消炎藥繼續輸液。

由於對小診所和校醫院實在是不放心,於是回家在山東輸了2天環丙沙星和替硝錯,終於能吃飯了......

如果我是廈門人生這個病,要不就去自己覺得不靠譜的小醫院開點消炎藥,要不就耗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去住院。簡直是矯枉過正啊!

但話說回來,醫院的門診輸液好歹還有病例記錄,患者還知道輸液輸的是什麼東西,醫生也基本不會亂開藥,而私人診所呢,我敢說,感冒用藥大部分都是三素(抗生素、激素維生素),所以,先把外面的診所那些輸液停了再說吧!


千麥保


自從新醫改以來,全國各地三甲醫院都開始停止門診輸液,這是醫改的新要求,也是符合醫學規律的正確的導向。

“能吃藥就不打針”,這其實是醫學常識,但由於種種原因,確實存在濫輸液的現象,無論什麼病,先吊兩針再說。現在出臺政策,強制停止,雖然難免有一刀切之嫌,但總的趨勢是好的,無論是對於醫院、醫生還是患者,都是極為有利的事情。

1、對於三甲公立醫院來講,醫藥零利潤,過多的輸液,肯定會造成過多的支出,醫院藥佔比上升,盈利能力下降,所以,大型的公立醫院一般是支持停止門診輸液的。

2、對於醫保局來講,那更是好事。在費用支出方面,輸液肯定是比吃藥要貴的多,以往有門診輸液,一些老年特種病的費用一下就用完了,現在開口服藥,節餘很大。

3、對於醫生來講,省去了很多口舌,又避免了門診輸液造成的風險,可以順利通過藥佔比的考核。以往有些病人一來就要求輸液,怎麼勸都不聽,現在只要直接告訴他說沒有。

4、對於病人來講,節省了門診的費用,也避免了門診輸液所召來的風險和不利。

但是需要正確的引導,畢竟群眾的需求與政策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病人的固有觀念一時難以改變。

綜上所述停止門診輸液,利國利民。怕就怕的人都跑到社區診所、私人診所去,那就與政策初衷相違背的。


呼吸科筆墨醫生


【春雷醫生談:門診輸液被叫停】

門診輸液的問題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

也讓有關部門制訂門診輸液的規章制度煞費苦心。

如果真的取消門診輸液,我是雙手贊同的!

但是,門診輸液取消也是要分情況的。

首先,兒科門診是不能取消輸液的,但是應該嚴格監管

兒科門診每年都是輸液大戶。畢竟,兒童的抵抗力還是不足,與成人比較其疾病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弱的。因此,兒科門診輸液不能完全取消,否則就會對部分患兒的疾病診治延誤時機。

但是,兒科門診又不能完全的開放。比如流感。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病情的輕重緩急來選擇是否需要輸液。並不能所有的都要輸液治療。也就是說,符合輸液的應該有一個標準。

其次,成人門診輸液應該大部分叫停。但是,對於一些慢性病,完全不需要住院輸液的,可以開放門診輸液規則,嚴格控制的情況下,接受門診輸液治療。

比如,對於腫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穩定期患者。很多時候都無需要住院治療。

畢竟現在住院的嚴格限制,導致醫院床位資源嚴重緊缺。導致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不能及時住院。並不需要非得住院治療的,還佔用著醫院床位資源。

所以,醫保應該制訂和出臺相關政策。避免一些不需要住院的患者,完全可以門診輸液治療。

最後,門診輸液取消的重要一個重要作用:對抗生素的嚴格限制和管控。

現在很多患者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給輸液治療。以為輸液治療比口服藥物效果好,治療效果來的快。但是,完全忽視了輸液導致的身體生理損傷。

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畢竟很多人的疾病都是和感染炎症相關。人們對抗生素也是趨之如騖。都把抗生素信為神一樣的藥物。

門診取消輸液,會對抗生素的監管起到很大的作用。


春雷醫生


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嚴格控制門診輸液。輸液只是給藥途徑之一,能口服給藥的儘量口服;只能肌注給藥的才肌注給藥;只能靜脈給藥的便要輸液。

2.嚴格控制濫用抗生素,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以防產生耐藥性。

3,嚴格控制濫用輸液補充氨基酸,白旦白等。(這些,都能在日常平衡飲食中得到補足)。

4.禁止門診輸液不可取,在特殊情況下應靈活採用,例如:①突然出現大量急性胃腸炎病人(特別是夏季),輕度失水者可口服補液,但中度失水者(又伴嘔吐),最好給予5.%葡萄糖生理鹽水輸液等等,這時開展門診輸液可減輕病房壓力;②有的老弱病殘者不能進食,又沒有住院的必要,也可在門診輸液(支持療法)。③鄉村基層醫生,城市社區醫生為了方便病人,在嚴格控制藥物能得到合理使用的情況下,應該允許門診輸液,甚至開設家庭病床,上門輸液。

我上世紀七十年代,下放在大隊合作醫療衛生站,對三個患“腸傷寒”的病人,就是設家庭病床隔離,上門輸液加口服藥物,一個月治癒的。這樣旣方便病人,又減輕上級醫院的壓力。供參考之。



桂花芳香77105282


關於全國多地叫停輸液一事,我認為是當地衛管部門的一種偏激做法。談不到它的對與錯,更不值得社會去效仿,去弧揚,去倡導。輸液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醫療手段,血管給藥更直接,更快速,療效更顯著。可是現在的醫院由於受利益驅使,不分患者病情,只要進醫院,各種儀器檢查.化驗應有盡有,爾後就是輸液治療。大病小病都難逃法網,甚至不榨乾你的押金都休想出院……。長此以往民怨沸騰,社會反響很大,也引起了國家醫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煞煞這種醫療亂象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但如果不分病情輕重,管理上一刀切取消輸液,那又會犯了左傾錯誤。簡單一例,如果小孩高燒,物理降溫或是片劑都不能制止高燒,那麼小孩很快就會得肺炎,那是很危險的。所以一定要根據病症因病施治,以免釀成大錯,給孩子和家庭留下不應有的遺憾。白醫天使們,救死扶傷本身就是人道主義的集中體現。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一切向錢看的大背景之下,也要看一下豔陽高照之下的朗朗乾坤。


追風異族A


個人感覺早應該叫停,現在也為時已晚一些了。本人在校期間專業是中西醫結合。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去醫院,只要有一點發燒就肯定輸液,有句話叫是藥三分毒,無論西藥還是中藥,這句話都應對!我之前跟我身旁的朋友都提過這件事,小孩子不要有一點不舒服就跑去輸液,你在治療病毒,細菌,豈不知細菌和病毒,也在隨著你的藥性而進化,升級!現在醫院還有一些貓膩,第一次輸液的孩子,是第一次!第一次就給你用非常好的抗生素,那麼第二次再來輸液,這個第一次的抗生素已經不奏效了,就只能換更高一個級別的,當然,價格也高!這樣的現象幾乎每個醫院都有!

從西方醫學角度分析此事,西醫最初觀點是治表,比如腫瘤切除,哪裡有病變切除哪裡,在一定程度上給病人解除了痛苦,但是很多患者由於腫瘤擴散,全身病變,各器官相繼衰竭,這種情況已無力迴天,所以在西藥成分裡面大多是以化學合成方法制成,或者一些天然產物提製而成,也正是為了解決病質表面。門診停止輸液自然西藥用量也就沒那麼多了!

再從中醫角度分析此事,中國古代醫學有句話叫上醫治未病,什麼意思呢?就是頂尖的醫術高手是不讓疾病發生,防患於未然!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像扁鵲,華佗他們也可以用麻沸散給病人開刀。只是並不提倡,如果這樣做了,那肯定也會把疾病的根本發病原因給醫好!中藥看似一些樹根,樹葉,但是搭配在一起的藥效可不能低估。其實現在民間流傳的很多秘方可以治療一些大病,但並未被推廣出來,希望你後慢慢被大家知道吧。打個比方,你像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散結,一般的頭疼腦熱,只要對症下藥很快就見效,而且沒有西藥的化學毒素殘留體內!通過這次的門診停止輸液,希望大家都能把傳承幾千年的中醫文化重視起來,尤其是祖國的花朵們!


暮青惜文


國家本身就應該早一點,禁止門診輸液,就是住院了,輸液也應該慎用,除非危重病人,我幾十年了,都是堅持少吃藥,不輸液,除非感冒發燒,燒的太厲害了,肌肉注射兩次就好,一般感冒的情況下兩三天不好,口服兩天九九感冒靈就完全好了。不像有些人感冒了,不打吊瓶就不會好.。輸液吃藥,次數多了,自身沒有免疫力了,當然容易感冒也不容易好。


隨緣5287414194878


限制輸液,這個政策,我是贊成的,我們輸液過多,造成了很多副反應及耐藥性,對人民健康影響較大。世衛組織對於治療用藥原則,能不用藥就不用藥,能少用藥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我們以前是儘量多輸液,輸液變成了第一選擇。

2015年中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輸液在中國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濫用分不開的。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生素醫院內使用率是30%。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院內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國醫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間。

當前有的村衛生所或醫院,“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哪怕是牙痛、傷風感冒等小病,也要掛“吊瓶”。專家調查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因為輸液引起的不良反應及醫療糾紛也很多。

北京、上海、廣東、陝西、甘肅、四川、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已明確出臺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這是一個利國利了的好政策,我們要支持,要理解,對於有些病不輸液了,可能要慢一些,凡病治逾都有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如一個感冒,總要個3-5天,需要一個週期,不必那麼著急。








診博士


輸液是治療急危重病的一種方法,如果輸液行政化,會耽誤危重病的治療,甚重則危及生命,口服藥對重症患者,無效,而且延誤治療最佳時間,療程很長,對肝腎負擔更嚴重,盲目的控制,對危重患者造成生命危險,讓人民自己選擇才是最佳選項,讓醫生告知,輕症口服用藥,重症患者自己選擇是否輸液。


醫路通張國昌西醫診所1874354855


輸液實際並沒有某些人宣傳的那麼可怕,可怕的是濫用。叫停門診輸液是一種多方面考慮的結果,但並不是最好的結果。門診輸液的停止意味著大量需要輸液的病人湧入住院部,加重住院部的負荷。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他的好處,比如如果發生輸液反應,我們有更加充裕的時間(減少了往返醫院的時間)和更好的團隊及設備來應對,這樣可以降低損失。個人認為應該靈活掌握,不應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