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國外機器人創新成果應用


美國

DARPA SubT城市挑戰賽落幕CoSTAR團隊獲勝

據美國太空日報網站2020年3月3日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2月底公佈了“地下挑戰賽”-城市巡迴賽的比賽結果,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領導的科斯塔團隊(CoSTAR)贏得冠軍,展現了機器人在無人類指令、全球定位系統不可用的情況下自主導航執行任務的能力。

該團隊由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波士頓動力公司等機構的60人組成,有12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在極端環境下完成了大部分目標搜索任務,能夠根據路況繪製環境地圖,選擇相應的滾動、行走或飛行模式;機器人與後方通過無線電來傳輸視頻和數字地圖,在通信中斷後也能自主決策行為路徑,並能向機器人同伴發出行動指令,如一個輪式機器人可能向另一個四足機器人發出上下樓梯的指揮信號。

“地下挑戰賽”計劃在3年內舉辦4場巡迴賽,2019年8月第一場比賽設在礦井,此次為第二場,2020年8月第三場將設在不開放的洞穴環境,2021年8月最後一場將融合隧道、城市和洞穴環境。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Pegasus Mini混合動力垂直起降無人機系統無人地面車輛的混合體

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20展覽會上,美國Robotic Research公司展出了其最新的Pegasus Mini混合動力垂直起降無人機系統和無人地面車輛的混合體(VTOL UAS / UGV)。Pegasus Mini旨在提高密閉環境中的態勢感知能力,長40.6cm,寬20.3cm,重1.9kg(包括電池),有效負載容量高達900克。它可以在飛行模式下使用電動四旋翼推進系統留空長達30分鐘,而一套履帶使其可以在陸地上進行長達120分鐘的機動。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蛇機器人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工程師們研究了蛇的活動機制,將原理應用到了可靈活行動的機器人上,寄希望於這種機器人在搜索和救援中大展拳腳。“我們從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上尋找靈感,因為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能自如地越過障礙”,研究人員之一 Chen Li 表示,“希望我們的機器人能夠學習如何像蛇一樣滑行。”以攀爬不同高度和表面的臺階為例,研究人員注意到蛇的身體採用了側身起伏與懸臂狀相結合的形態,身體分為三部分行動,前後段來回移動,中間部分則保持不動。靠近臺階時,前段長度增加,中間段長度不變,後段長段縮短。對於較高的臺階或表面光滑的臺階,蛇的速度和搖擺幅度都會降低,以保持攀爬的穩定性。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日本

Kaleido Ver.6日本川崎重工新型人形救援機器人

川崎重工設計的這款真人大小的救援機器人身高178cm,重量85kg,主要用於災害救援現場,尤其是從倒塌或者起火的建築中解救被困人員。機器人內置電源和控制器,中心採用堅固的骨架,周圍採用配置了直行程電動執行器的筋骨結構。新型外殼採用樹脂材質,通過3D打印製作而成。頭部搭載Intel的RealSense 3D攝像頭,腳掌搭載力覺傳感器,實時採集周圍環境信息,爬樓梯越障性能優越。獨自研製液壓執行器模塊,集油缸和泵為一體,使機器人更堅固,力量更大。單腿搭載4個液壓執行器,可實現單腿站立。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FRIGO-M日本三菱電機 遠程偵察探測機器人

三菱電機 FRIGO-M遠程偵察探測機器人採用輪履複合式底盤,兼具高越障性和高機動性。機器人具備防水防塵防爆能力,防護等級IP67。配有可升降式雲臺,能夠滿足雙向音頻通信,通信質量差的環境下,可應用多臺機器人構成中繼設備,實現集群控制,通過有線或無線連接的方式,擴展通信範圍。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安全警示國內典型事故

2月份國內共收錄17起安全生產、建設工程領域的火災、爆炸、坍塌事故,其中4起較大事故:雲南曲靖市師宗恆進商貿有限公司羅平縣樹根田煤礦發生一起頂板事故,致5死;遼寧先達農業科學有限公司烯草酮車間發生一起爆炸事故,致5死10傷;山東新巨龍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龍堌礦井發生衝擊地壓事故,致4死;深圳市寶安區航城街道三圍社區一手工酸奶店發生火災,致4死。

2月份國內主要事故分佈圖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國內應急救援相關政策發佈


全國政策

2月5日,應急管理部發布《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陸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安全生產專項執法行動的通報》(應急廳函〔2020〕 27號),指出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一)部分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風險管控水平有差距;(二)部分地區執法規範性不強,敢於亮劍、嚴格執法有差距。

2月5日,應急管理部發布《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鋼鐵、鋁加工行業安全生產執法抽查工作情況的通報》(應急廳函〔2020〕 19號),指出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一)部分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消除違法行為主動性差;(二)執法人員執法規範性不強,執法檢查效果差。

2月20日,國家森防指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下發通知,部署當前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通知指出各地要加強高科技應用,充分發揮衛星監測和視頻監控等森林防火領域已有的各種信息化手段,實現衛星、航空、監控、瞭望、巡護等立體監控,同時加強應急通信設備配備和運用,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火情、上報火情。

2月21日,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發佈關於有關研究課題承擔單位的公告,指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現狀與形勢課題由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承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十四五”規劃目標和重大項目課題由北京師範大學承擔、基層綜合減災能力提升課題由復旦大學承擔。

2月21日,應急管理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印發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案的通知》(應急〔2020〕 15號),指出:建立完善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到2022年6月底前,溼排尾礦庫要實現對壩體位移、浸潤線、庫水位等的在線監測和重要部位的視頻監控,乾式堆存尾礦庫要實現對壩體表面位移的在線監測。

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應急管理部、國家煤礦安監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0〕 283號),指出: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採掘(剝)、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

2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要求研究建立危險化學品全生命週期信息監管系統,綜合利用電子標籤、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對生產、貯存、運輸、使用、經營、廢棄處置等各環節進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和監控。


地方政策

北京:2月24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北京市關於促進北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年-2022年)》,明確指出:研發適用無人系統的高性能、高精度、小型化並符合 AECQ10的多模多頻北斗/GNSS芯片,形成北斗高精度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和小型機器人等領域深度應用解決方案。

天津:1月21日,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聯合市應急局起草的《天津市消防安全責任制規定》予以公佈。明確提出:推動消防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推廣使用先進的消防和應急救援技術、設備,推廣大數據分析、電氣火災監控等先進技術、設備在消防安全領域的應用,加強消防遠程監控等智慧消防建設。

山東:2月13日,山東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印發《全省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實施方案》,要求2021年12月1日前,配備齊全車輛裝備器材,統一人員服裝及營區外觀標識,擇優選取建設速度快、質量好的單位作為試點進行復制推廣。

廣東:2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消防救援隊伍職業保障辦法(試行)》強調:維持消防救援隊伍保障管理模式,地方消防經費繼續實行財政預算單列,落實公用經費最低保障標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財政部有關地方消防經費管理辦法,提高保障標準,加大消防投入,確保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相適應。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應急救援】智慧安全創新趨勢新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