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撰文|季札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悉尼之南200公里的Tabourie大火,2020年。by Brett Hemmings

  宇宙的盡頭究竟是冰還是火?

  終極之問,其實是一個嚴肅科學問題。

  我們都無法目睹宇宙的盡頭,但森林大火,也即山火——塑造了我們的世界。

  由於疫情我們曾忽視了一條新聞——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亞消防部門表示:主火場已經完全撲滅,火勢已經得到基本控制。

  這場大火,從2019年9月開始一直燒到了2020年2月。

  最終決定性的是一場“及時雨”,將30處大火場悉數“撲殺”——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消防員大鍋開心得像個兩百斤的孩子

  這場大火,從唐斯維爾轉到布里斯班,再從悉尼終至墨爾本,縱向距離達2000多公里,有森林的地方就有大火。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這個距離,差不多從渤海灣大連這邊,沿著海岸線一路燒到廣東……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山火中,累計共有117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燬。超過5900棟建築物,至少33人遇難。

  經專家統計,有超過10億隻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死於這場大火。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累計大火燃燒區域,顏色越深燒得越久 圖據@超級數學建模

  大火始於2019年9月,但在此之前的十年,也就是2009年,澳大利亞也經過一次世紀大火。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2009年,Kinglake,維多利亞“黑色星期六”過火之後。

  這場大火173人罹難,總共500人受傷。

  相距十年的兩次大火,我們能從澳大利亞學到什麼?

  

  山火“千年”

  十年前同時出現47個著火點

  對於不在森林火災地帶的居民來說,他們的第一個問題是:WHY?

  意思是,是不是有人搞壞了環境,或者有人丟了菸頭?

  儘管深受其害,澳大利亞的相關自然地理網站仍然指出,山火是一種存在“上千年”的自然現象(Bushfires are a natural, essential and complex part of the Australian environment and have bee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shfire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lives, prop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而且在針對山火的介紹主旨時,也只是指出了成因、預防和控制 (Information about how bushfires are caused, prevented and managed),並沒有說,“消滅”這一現象。

  1967年到2013年,澳洲山火一共造成了超過8000人受傷,其中死亡433人,這幾乎是澳大利亞在這段時間非自然死亡率的一半 (酷暑致死除外)。同一時期,山火災難耗費了47億澳元,不包含間接損失。

  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特邀報告指出,2009年2月份以來,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野火災害肆虐,澳大利亞各地氣溫居高不下 (約47攝氏度), 高溫和強風 (約90公里/小時)造成大量樹木起火,火焰和灰燼鋪天蓋地而來,快速向其他地區蔓延,直到3月14日全部熄 滅。這場嚴重的野火災害,導致1800多棟房屋被燒燬,近100萬頭牲畜和野生 動物死亡。燃燒總面積達40萬公頃,經濟損失達20億美元,近萬人無家可歸。引起世界關注和震驚,美 國、歐盟派出人員和飛機支援。

  據悉維多利亞州起火時刻,居然同時有47個火點。其中14個造成了人員傷亡。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2009年,維多利亞山火的範圍及延伸示意圖。

  去年亞馬遜大火時,有一篇文章這樣提到: 相關負責人表示導致火災遲遲不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點:一是有關森林保護法律的執行力度不夠;二是農業發展引發的大肆砍伐;三是現代工業化對亞馬遜原始土著居民的入侵。自1970年以來,現代人類的工業化發展已經使得亞馬遜雨林面積縮水20%之多。據INPE數據顯示,2019年的亞馬遜森林砍伐面積又創巴西記錄,僅僅不到1年時間雨林就消失了8000多平方公里!

  但實際上,環保和山火沒有太多的直接關係。

  2019年7月,澳洲正經歷數十年以來最嚴重的高溫和乾旱。澳大利亞氣象部門給出的數據是,2019年的平均溫度比往年平均溫度高1.52°C,這是自1910年開始連續一致的國家溫度記錄以來的最高記錄。同時,2019年的全澳平均降雨量為277毫米,是自19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之前最低值為314毫米(1902年)。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澳大利亞最乾旱的一年。顏色越紅,降水越少,深紅色代表降水量是歷史最低 圖據澳大利大氣象局

  在過火面積這麼大、嚴重乾旱缺水的情況下,人類幾乎無能為力。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更是難以管控連綿山野的大火。2017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也發生了森林大火,前省長簡蕙芝 (Christy Clark)表示,關注天氣、跟蹤風勢風向以及祈禱下雨可能是唯一的辦法。

  森林中最易燃的往往不是高大喬木,而是地上的枯枝枯草之類的細小可燃物。這些不引人注意的脫水地衣、苔蘚、枯枝落葉,通常燃點較低,在受到長時間的太陽直射和水分缺少時,達到燃點後會迅速燃燒,繼而連成火海。

  樹木也分易燃與難燃,像油松、桉樹、北美短葉松、班克木等含有豐富油脂的樹種都是易燃的,一旦地上的枯枝落葉開始燃燒,就會很快點燃這些樹木。澳大利亞大面積種植的桉樹更是極度易燃,幾乎是“一點就著”。

  這也是十年前維多利亞大火同時出現這樣多火點的原因。

  

  360頁山火報告中的Stay or Go

  前面說到在2009年的澳洲山火中47個起火點,在墨爾本以北30公里的Kilmore East產生的一處火場最為致命,直接造成了121居民死亡。

  “火焰跳躍過高速公路,瞬間進入森林,形成火球。”在Kilmore East的許多居民就是被這樣迅速的火場移動困住,此外有消息透露,一些人出逃時,也在路上罹難。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2009年,在Mirboo North給受傷的考拉喂水的消防員。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網絡上2020年大火中獲救的一隻考拉。

  而以2020年的火災為例,去年至今年,澳大利亞主要是受兩種氣候現象影響而罕見地持續高溫乾旱:厄爾尼諾和印度洋偶極子(Indian Ocean Dipole,簡稱IOD)。此次正IOD影響力遠大於厄爾尼諾,使得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一帶的印度洋東部地區持續乾旱,而位於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和中東國家則發生嚴重洪災。

  對於山火的研究,起火點、溫度、溼度、植被構成、風速風向都是關鍵因素。

  甚至坡度也非常重要。比如澳大利亞機構指出,“延著山坡向上推進的火焰比下坡的火焰更快”,此外,有證明顯示,“上坡度每增加10度,火勢將增強一倍”。也就是說,20度的上坡,比平地的火勢要強4倍(The speed of a fire front advancing will double for every 10 degree increase in slope, so that on a 20 degree slope, its speed is four times greater than over flat ground)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大火之後,圖據路透社James Ross

  由於山火不可避免,及時預警和可能逃出的安全道路都極為重要。2009年的8月,當年的Royal Commission發出了一份360頁關於那次山火的報告,被外界廣泛批評。民眾認為,預警和逃生通告並不暢通有效。

  但請注意,儘管成千上萬志願者和消防員投入到這場全國性的救援行動中,所有的人都認為安全有效的行動需要極度謹慎,並不推崇盲目進入火場。

  而我們也注意到,罹難者大多是被快速移動的火場困住的居民,而非消防員或志願者。

  那份報告中對居民在山火來襲時的Stay or go(走或留)問題特別提到,他們更傾向於讓居民更早離開,而不是留下來試圖挽救自己的財產。

  在加州大火中,一些居民給自己的房子澆水,對抗來襲的山火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2017年的加州大火中,大部分人都是在發現大火 5 分鐘後就匆匆逃離了家,在這一時刻特殊群體就顯得更為無助。據《每日郵報》說,遇難的 23 人中,有一對 100 歲和 99 歲的夫婦,有一位聾啞婦女。

  

  請記住澳洲的方式

  你必須學會和自然共存。

  山火是自然的一部分。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Ryan P. Crompton, K. John McAneney, 和Keping Chen寫的1925-2009山火死傷和定居、人口等分析。

  一份數據顯示,世界各地每年發生森林火災達20多萬次。

  澳洲的意義在於:

  1.及時預警和提前轉移,對山火區的區民特別重要;

  2.不鼓勵消防員“對抗”山火;

  3.請認真閱讀前兩條。

  環球同此涼熱

  祈願山河無恙

  [1] https://www.megaessays.com/viewpaper/13307.html

  [2]難逃的澳洲大火 果殼,媗媗

  [3]Australia bushfires of 2009, Cameron Stewart

  [4]Influence of Location, Population, and Climate on Building Damage and Fatalities due to Australian Bushfire: 1925–2009

  [5] http://www.bom.gov.au/climate/iod/

  [6]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eather-bureau-says-hottest-driest-year-on-record-led-to-extreme-bushfire-season-129447

  [7]http://media.bom.gov.au/releases/739/annual-climate-statement-2019-periods-of-extreme-heat-in-2019-bookend-australias-warmest-and-driest-year-on-record/

  [8]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live/2020/jan/08/nsw-fires-live-updates-victoria-bushfires-south-australia-fire-sa-australian-bushfire-near-me-rfs-cfa-latest-news-wednesday

  

澳洲啟示錄:十年兩場世紀森林火災 爭議仍在Stay or G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