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扶貧隊長李勇的扶貧故事

沅陵:扶貧隊長李勇的扶貧故事

李勇走訪貧困戶。

沅陵:扶贫队长李勇的扶贫故事
沅陵:扶贫队长李勇的扶贫故事

扶貧產業見效益。

沅陵:扶贫队长李勇的扶贫故事

易地扶貧搬遷修建的集中安置房。

紅網時刻通訊員 楊若洲 沅陵站記者 鄧永松 報道

底子摸清了,政策兜底了,老屋換新居了,增收產業有了,貧困戶笑了。三年扶貧,山青水綠的黃秧坪越變越美。

黃秧坪是湖南省沅陵縣明溪口鎮一個貧困村,離縣城偏遠,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共70戶223人,佔全村三分之一人戶,住地分散,是縣定精準扶貧結對幫扶村。

2017年6月,國網鳳灘水電廠派出以員工李勇任隊長、第一書記、聯合黨支部書記的扶貧工作隊,按照縣委統一部署,進駐黃秧坪村,兩年十個月紮實落實脫貧幫扶措施,去年圓滿脫貧。

截至2019年底,黃秧坪村除4戶7人外,其他66戶216人已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7%,駐村扶貧工作隊、黃秧坪社區、國網鳳灘水電廠均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先進和紅旗單位。

用情用愛為大家

黃秧坪村的鄭家界、中村、半坡頭3個村民小組散佈在海拔千餘米的高山上,山高路陡,往返一趟需要四、五個小時,遇到下雨,碎石板路青苔瘋長,溜滑難行。明灘底組則位於山腳,面對滔滔酉水河,出入都要坐船,交通十分不便。

進駐黃秧坪村後,李勇帶領扶貧工作隊成員,不管春夏秋冬,不辭山高路遠,頂嚴寒,冒酷暑,跋山涉水,穿村入寨,逐家逐戶走訪全村223名貧困戶,每到一戶貧困戶家中,必定仔細查看貧困戶家庭環境、生活狀況,詢問貧困戶身體是否健康、生活上有什麼困難,詳細瞭解貧困戶家庭現狀、人口狀況、耕地山林、種植養殖、外出務工、就醫就學、家庭收入情況,與貧困戶一道分析致貧原因,耐心解釋、宣講國家扶貧政策,為貧困戶登記造冊、建檔立卡,“一戶一方案”制訂幫扶措施、脫貧計劃,不遺餘力做好精準扶貧“對象精準”“措施精準”“幫扶精準”“生態補償精準”“保障兜底精準”。貧困戶“申報表”“審批表”“收入登記表”、幫扶措施和方案計劃、跟蹤走訪記錄等等許多報表、記錄都需要貧困戶本人簽字按手印,李勇每月有一多半時間跋涉在這些高山村寨之間,艱辛可想而知。

黃秧坪村林業組一名叫全生香的貧困戶是村民口中的精神病患者,她不肯見陌生人,經常躲在山裡不肯回家,也沒有相關的醫療證明。李勇與幫扶責任人一起,想方設法,在全生香出門時進行實地拍照和相關輔助信息採集取證,經過殘聯鑑定,終於給全生香辦妥了精神病二級殘疾證,落實了貧困戶應該享受的兜底幫扶政策。

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通過實施“雨露計劃”,將教育補貼、教育幫扶全面覆蓋全村43名學子。2017年8月,李勇號召發起成立黃秧坪村教育幫扶基金,獎勵全村考上高中、大學的貧困學生,兩年募集資金2萬多元,獎勵貧困學生10人以上。

為將國家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到位,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引領黃秧坪村的223名貧困戶脫貧致富,李勇一心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幾乎沒有週末休息、沒有法定假日和調休,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灑在脫貧攻堅路上,成了黃秧坪村223名貧困戶的“貼心人”。“2017年7月份以後,我就長住黃秧坪了,與黃秧坪的村民們成了一家人,一年裡回沅陵縣城與父母、妻子、兒子團聚的時間屈指可數。”李勇為了貧困戶能早日脫貧致富,舍“小家”為“大家”,犧牲“小我”造福“大我”,迎來了全村貧困戶的春天。

扶貧檔案實現“三化”

扶貧工作隊初到黃秧坪村時,全村貧困戶檔案不規範,資料不齊、信息不全,擺放凌亂,查找起來費時又費力,有時候甚至找不到。為迅速改變這一現狀,李勇決定利用多年擔任國網公司班組長的管理經驗,整治“短板”,規範扶貧資料檔案管理。他率領工作隊連續加班加點一個多月,早出晚歸,全面規範了全村223名貧困戶和611名非貧困戶的檔案資料,每名貧困戶從2014年建檔立卡起,逐家逐戶補齊貧困戶申請表、審批表、扶貧手冊,一一核實對應,完善了每名貧困戶家庭成員身份證、手機號碼、住房鑑定、耕地山林、生態補償、外出務工、各類經濟收入臺賬、學生學籍年級等各類信息資料和村支“兩委”、幫扶責任人信息資料,購置了100個檔案盒和6個大文件櫃,配置了電腦、網絡、打印機、複印件等辦公設施設備,將各類檔案資料分門別類、定置擺放,使全村扶貧檔案、資料全面標準化、規範化。

為使幫扶責任人、貧困戶全面掌握國家扶貧政策和信息,李勇在村支“兩委”、幫扶責任人、貧困戶中全面推廣應用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他督促指導村支“兩委”、幫扶責任人、貧困戶安裝扶貧開發信息系統APP,有的貧困戶年齡大、眼睛差,有的貧困戶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有的不會安裝下載APP軟件,有的不會註冊登錄,李勇就率領工作隊上門一個一個給貧困戶安裝、註冊好,有的貧困戶白天外出務工務農、天黑了才回家,工作隊就晚飯後上門幫助安裝註冊。在短短的時間內,黃秧坪村支“兩委”、223名貧困戶、18名結對幫扶責任人扶貧開發信息系統APP軟件安裝率、使用率均達100%,實現扶貧資料、信息查閱“一機在手,信息全有”。黃秧坪村扶貧資料檔案全面實現了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在沅陵縣脫貧攻堅檢查評比、實地考核中多次獲得好評。

易地搬遷住得舒服

為徹底解決大山中貧困戶交通不便、生活不便等問題,李勇積極動員、推動貧困戶易地搬遷至黃秧坪集中安置點。起初,貧困戶們對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村祖屋感情深厚,不願意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思想鬥爭激烈,易地搬遷安置難度大。李勇就率領工作隊逐家逐戶作解釋,宣講國家扶貧政策和惠農、惠貧力度,宣傳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的好處,終於做通了貧困戶們的思想工作。2018年12月,歷經艱辛,61戶212名貧困戶全部入住黃秧坪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新房。黃秧坪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佔地面積33.24畝,總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共24棟、64套房屋,每棟房屋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寬帶網絡等設施齊備,標準整潔,外觀現代典雅又不失溫馨親切。

為讓易地搬遷貧困戶“搬得出、住得穩”,李勇率工作隊、村委會,配合地方政府,投入數十萬元資金,完善了安置點基礎設施,硬化了進出安置點的2公里道路,對飲水、用電實行高標準改造,實現了安全飲水、安全用電,栽種了大量花草樹木,綠化、美化安置點社區環境,在安置點社區建立了便民超市、便民診所、民情驛站和便民服務大廳,建設了黨建服務設施和各類文體活動設施,社區服務溫暖、溫馨、舒心、便捷。如今,黃秧坪村易地搬遷安置點裡綠樹成蔭,一年四季鳥語花香。“貧困戶易地搬遷後用水、用電、住行、老人就醫、小孩讀書問題都得到徹底解決,再也不用背油背米爬高山了,生活幸福感、獲得感大幅度提升。”李勇對實施易地搬遷取得的成效體會深刻。

發展產業有增收門路

“貧困戶易地搬遷後,要住得穩、有發展、能致富,必須大力發展村集體產業,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黃秧坪村山高、田少、地少,村民人均收入低,因病、因殘、因老、因學致貧現象時有發生。村民們想把自家的農副產品加工銷售出去,不僅缺資金、缺技術,而且交通不便,有貨銷不出山,村集體經濟更是一片空白。李勇率領扶貧工作隊進駐後,經過實地勘察,和村支“兩委”多次商議後,決定吸收村民入股,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組建鑫文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村集體產業,提高村民經濟收入。

2018年8月,李勇爭取到國網公司扶貧捐贈資金26.1萬元,開始建設黃秧坪農副產品包裝廠項目,從周邊農戶手中收購加工小乾魚、小河蝦和南瓜片、苦瓜片、冬瓜片以及各類時令蔬菜,真空包裝出售。2019年9月,黃秧坪農副產品包裝廠正式投運,有電商經營經驗的村民田方欽負責經營管理,產品不僅銷往沅陵、常德、長沙,而且在網上進行銷售。農副產品包裝廠的建成投運,不僅解決了1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解決了本村農副產品銷路問題,增加了農戶收入,而且帶動了周邊村居農副產品種植業的發展。2019年,黃秧坪農副產品包裝廠投運僅4個月,就實現經濟收入7.6萬元。

2019年初,李勇又爭取到國網公司扶貧捐贈資金49萬元,實施黃秧坪生態種養殖基地項目,在黃秧坪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山1公里處圍山圈地建立生態養雞場,養殖農家生態土雞,利用小溪築壩建設生態魚塘,養殖生態有機魚,同時發展休閒垂釣及鄉村旅遊。在建設生態養雞場過程中,李勇率領工作隊員唐春林、村主任田學江每天都在後山羊腸小道上,選址,測量,計算,起早貪黑,夜以繼日。2019年5月,首批1000只小雞購回後,一連半個多月,李勇和工作隊員唐春林,每天清早步行到後山,給小雞餵食、注射疫苗,察看小雞活動、防止小雞相互踩踏,天黑時候回籠、點數,防止小雞被山中野獸侵害,深夜12點後才回黃秧坪工地。2019年,黃秧坪生態養雞場出欄農家生態土雞1300只,當年即為村集體企業創收12.72萬元。生態魚塘今年計劃投放魚苗3000尾,年內即可見到經濟效益。

2020年初,李勇再次申請國網公司扶貧捐贈資金46萬元,實施明灘底雷竹筍種植基地、微菜地基地兩個項目。明灘底雷竹筍種植基地面積148畝,每畝產筍預計可達3000至4000斤,按每斤價格2元計算,年收入可達80萬元以上。微菜地基地統一規劃,分配給每名貧困戶“包乾”,種植時令蔬菜,定點供貨鑫文農副產品包裝廠。目前兩個項目正在建設中,明灘底雷竹筍種植基地已完成復墾、扶苗等勞作,2021年即可逐步見效益。兩個項目投產後,不僅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可解決數十名易地搬遷富餘勞動力就業,徹底解決貧困戶的穩定脫貧以及可持續增收發展問題,使全村人口受益長達50年。

“看到村集體產業發展起來了,看到貧困戶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了,我打心眼裡高興。所有的苦和累,都覺得值。”李勇欣慰地說,黃秧坪村集體產業從無到有,實現零突破,村集體產業發展勢頭好,村委會與村民簽訂了協議,村集體企業每年定期為村民分紅,共享集體產業發展紅利。

春華秋實,天道酬勤。2020年3月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沅陵縣等20個縣市脫貧摘帽,沅陵縣終於甩掉戴了多年“貧困”帽子,軍功章裡,有李勇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用心用情一份沉甸甸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