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龐統、法正,這三人的才能究竟是誰更強?到底誰更勝一籌?

人間正道陳德立


三人各有所長,不能說誰比誰更勝一籌吧。三人雖然同屬於智略之士,卻因為個性原因,各有各的特點。至於誰優誰惡劣,不好對比。比如說,龐統和法正即使才能更勝一籌,但是壽命太短,發揮空間有限,這又如何對比?再說,他們的去世和他們的個性有沒有關係呢?而諸葛亮輔佐劉備父子二十七年,從功績來說,是龐統和法正無法比的,但也不能說諸葛亮比龐統,法正厲害。我們就來分析下,他們的特點。

諸葛亮。



諸葛亮的《隆中對》之所以流芳千古,是因為諸葛亮具有良好的戰略眼光,併為迷茫的劉備指明一條上升通道。其實,周瑜和魯肅早就盯上益州這塊地方,只是周瑜未發而亡,而且益州對孫權的戰略意義明顯不如劉備,名份上劉璋和劉備同為皇室,這點也不是孫權的優勢,所以這件事才沒有《隆中對》出名。所以,《隆中對》絕對是劉備“轉運”的開始。

諸葛亮進入蜀漢後,盡力輔助劉備父子,但是因為中期人才匱乏,諸葛亮又是一個綜合型人才,政治,軍事,人事,外交一把抓,消耗了精力,導致幾次北伐無功。這也不能怪諸葛亮能力不足,一方面魏強蜀弱,一方面無人分憂,最後累死在五丈原。

龐統。

龐統作為“鳳雛”和諸葛亮齊名,也屬於綜合性人才。諸葛亮和魯肅都認為龐統“非百里之才”。但是,龐統有性格缺陷,就是太過急進。比如,劉備任用他為縣令,他消極應對被免官。個人認為,一方面是從小官慢慢升級,太慢,一方面龐統的才能確實不適合管理個小縣。結果,魯肅和諸葛亮聯合推薦下,劉備才醒悟。



隨後,龐統入蜀,出平蜀三策,上策就是秘密派遣精兵偷襲成都,連劉備也嚇一跳說:“初入他國,恩威未立......”於是取中策為上策,這裡也可以看出龐統的“急於立功”。最可惜的是,圍功雒城,被流矢所中而亡,這根本跟什麼“的盧馬”沒有半毛關係,應該是龐統也想早點拿下這座小城,甘冒風險指揮部隊,結果不幸了。當然,龐統的去世,對蜀漢來說,是嚴重的打擊。

法正。



法正和諸葛亮,龐統有一個本質的不同,法正是真正的專業搞“謀略”的,比較純粹的“謀士”。我們看他在劉備的奪蜀之戰,漢中之戰,所出的都是十分精準的“謀略”。比如,寫給劉璋的信,就沉重打擊了劉璋的鬥志。

但是,反過來讓法正治理地方,就容易出問題。正好劉備也想讓他回到身邊,於是免去太守,回到成都。《三國志》記載,法正睚眥必報,這樣的人比較小氣偏激,又怎麼會長壽呢?


總結,諸葛亮,龐統,法正的才能優劣其實是次要問題,主要問題是能為蜀漢出多少力。這當然也和壽命有關,一個人的才能即使天下第一,但是空間和時間有限,又能如何呢?

個人看法,歡迎討論。


大飛熊ヽ騎士


我覺得這三個人是同等重要的。首先,龐統在劉備攻西川的時候中了埋伏被射死,導致只留一個關羽鎮守荊州,後面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荊州丟了關羽也沒了,蜀國元氣大傷,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第二,法正軍事方面謀略很厲害,漢中之戰用計斬了曹魏統帥夏侯淵,劉備得以稱漢中王,諸葛亮也在後來的夷陵之戰敗退後說:若法孝直尚在,則必不令主東行,就即東行,也不至此大敗,夷陵之戰打光了蜀國的精銳,從此只能自守。諸葛亮的功績就不用多說了。理想情況是這樣的:龐統和關羽守荊州,法正和魏延黃忠等守漢中,諸葛亮在大後方成都總理軍務和後勤,待天下有變兩路一齊出兵,大事可成矣。


名字被搶的能貓


諸葛亮、龐統、法正,這三人的才能究竟是誰更強?到底誰更勝一籌

修遠認為,此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因為“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至於修遠認為,誰最強,在下始終認為是諸葛亮。

丞相的功績是不可被掩蓋的,其人品也已經被歷史證明了,其能力更被大眾所認可、其智慧更不用在下多說!

至於法正、龐統肯定在一些方面要比丞相厲害,但是丞相以被歷史所證明,歷朝歷代都對他視若供奉,而法正、龐統在下則不知!

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評論處留言!


修遠談歷史


諸葛亮,龐統,法正這三個人都是劉備非常信賴和倚重的左膀右臂,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材。三人各有千秋,各有所長,真的不好進行比較,分出什麼高下來。我們只能從其他方面來進行分析,評估了。在這三個奇才當中,龐統,法正都是英年早逝,未能全面展示自己,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來,如同一顆流星一般,曇花一現,很快就隕落了,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只有諸葛亮活得最長,為劉備,為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服務了整整二十七年,充分地施展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了最大的價值。因此,從綜合實力,從生命長度而言,無疑,諸葛亮是貢獻最大的一個。

諸葛亮的才能,智慧,人品,氣節,修養都沒得話說,都堪稱是一個典範人物了。龐統與諸葛亮齊名,也是一個大才。也是深得劉備信任的。劉備取益州,身邊帶的軍師就是龐統,龐統善奇謀。為劉備出謀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