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革命烈士李忠孝


史海鉤沉:革命烈士李忠孝

圖為位於織金牛場的李忠孝紀念碑


李忠孝,山東鄆城縣閻什口人,1913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

  1949年10月,李忠孝被調到接管貴州地方政府的西進支隊。

  1950年1月織金解放,李忠孝被任命為二區(織金牛場、貓場)區長,主持接管該區政權,他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培養積極分子,爭取上層人士,進行民主建政和開展徵糧徵稅工作。

  同年3月,李忠孝接到上級關於戰略轉移的通知,便與區分委會書記武夢修商量撤退的相關事宜。

  當天下午,他帶著黎迪生等7名助徵人員和通訊員王樂廷押解著三名殘餘勢力從貓場出發,到達牛場時天已黃昏,由於交通工具較為落後,加上路況不好,李忠孝決定在牛場街上休息一宿第二天再趕往織金。

  當時,牛場還未完全解放,尚有一股國民黨殘餘勢力盤踞在此處,丁守謙是國民黨政府任命的偽區長,統管牛場、馬場、龍場、等地,勢力龐大。丁守謙看到國民黨大勢已去,便去貴陽尋求出路,走時交代下屬陳大麻子見到解放軍萬不可輕舉妄動。


  這時,陳大麻子聽說解放軍進駐牛場丁家石碉後,便派數十人將碉堡團團圍住,想挾持李忠孝與解放軍談條件,雙方僵持數小時後展開戰鬥。

  身經百戰的李忠孝,沉著冷靜指揮應戰,打退陳大麻子一干敵人的多次進攻。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李忠孝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陳大麻子等匪徒為逃避責任,將其遺體拋置於牛場附近的關山荒野,無人收殮,致使李忠孝屍骨無存。

  丁守謙從貴陽回來的途中,聽說手下殺害了李忠孝的消息,便嚇得躲了起來,從此也了無蹤跡。

  1971年織金人民為紀念李忠孝同志的壯舉,便在織金縣牛場區小團坡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供後人瞻仰緬懷學習。1981年,織金縣人民政府公佈"李忠孝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號召全縣人民永遠銘記李忠孝的英雄事蹟,繼承他的革命遺志,保家衛國,建設社會主義事業。

  每年清明,織金牛場及周邊鄉鎮的政府機關、學校都會組織幹部群眾及學生到李忠孝烈士紀念碑前開展緬懷活動,講述李忠孝的英雄事蹟,傳承他的革命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