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這就是菏澤丨87名無名烈士長眠菏澤 村民自發祭奠73載

這就是山東,這就是菏澤丨87名無名烈士長眠菏澤 村民自發祭奠73載

  大眾網·海報新聞曹縣4月3日訊(記者 李威 見習記者 趙世闖)清明節是傳統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日子。在菏澤市曹縣硃紅廟文莊村有一處烈士陵園,面積很小,也很簡潔,平日少有人來,但這裡卻埋葬著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87名無名烈士。70多個冬去春來,當年戰場的硝煙已經消散,每年清明節,文莊村及附近村民自發給烈士掃墓已成為傳統,並交給後人一代一代傳下來。

這就是山東,這就是菏澤丨87名無名烈士長眠菏澤 村民自發祭奠73載

文莊烈士陵園門口立有李臺隴海鐵路破擊戰烈士墓石碑

  87名無名烈士在此長眠73年

  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商丘市李門樓火車站發生了激烈的隴海鐵路狙擊戰,後方醫院設立在曹縣硃紅廟鄉李莊寨村,當時重傷不治犧牲的戰士就掩埋在李莊寨附近的文莊村。因當時環境惡劣,犧牲的烈士身裹白布,匆匆下葬,下葬時每具烈士的遺體腳邊都放著一塊瓦片,上面只用硃砂寫著烈士的簡單信息,沒有記錄姓名。2003年曹縣人民政府保護並建立了文莊烈士陵園,87名無名烈士一直長眠至今。

  文莊村民85歲老人楊性勇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以前烈士陵園到處都是溝和雜草,2003曹縣政府整修栽培樹木,建立了文莊烈士陵園。因埋葬時環境惡劣,埋葬烈士的時候沒有留下多少信息,很難知曉知道這些烈士的身份信息。73年來,也不乏有烈士親屬來此尋親,由於各種因素,大多數家屬都沒有烈士的確切姓名信息,只記得姓名(諧音),導致很多尋親的家屬至今找不到。雖然不知道烈士們的姓名,但每逢清明、中秋等節日,附近鄉村村民、學生以及不少周邊群眾都自發前來祭拜這些無名的烈士。

這就是山東,這就是菏澤丨87名無名烈士長眠菏澤 村民自發祭奠73載

附近村民祭奠留下的油菜花

  文莊第一書記為烈士“尋家”

  2019年7月,菏澤市菸草專賣局鄭凱擔任文莊村市派第一書記,通過走訪瞭解到當地村民對烈士陵園的感情十分深厚,經常去給烈士掃墓。作為一名黨員,同時也是一位轉業老兵的鄭凱就想能不能通過現代的技術為烈士找到故鄉,在向鄉鎮和縣領導彙報後,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持,並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建議,同時以DNA檢測為抓手,開展為烈士尋家工作。

  “我們通過多方渠道瞭解到在2019年8月,上海復旦大學成立了國家英魂DNA數據庫,在與對方取得聯繫後,對方很重視,等疫情好轉時就第一時間組織人員來開展工作。”鄭凱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3月18日,村民為烈士添墳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當年下葬的瓦片,上面依稀可以看到硃砂寫的字跡,隨即將照片發給上海復旦大學,對方表示,可以運用現有技術手段進行復原。雖然是大海撈針,但是讓這些無名烈士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方式。

  青山有幸埋忠骨,英烈無名亦長存。這些烈士在自己最好的年紀,為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今日幸福生活離不開英雄先烈們的奮勇鬥爭。清明時節,祭奠祖先、緬懷親人,也不能忘懷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奉獻、犧牲的英烈,也希望文莊烈士陵園的無名烈士們早日“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