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變“抵疫書記”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村裡的人,卻比村裡的人更瞭解這個村,百姓冷暖掛在心,急難險重挺在前,其實,在百姓心裡,他們已經是這村裡的人了,她就是放城鎮郗家峪村的第一書記——郭紅。

168公里路擋不住的是她堅守一線的決心

從家到放城鎮郗家峪村有42公里,一次往返就是84公里,可是這從來不是郭紅停止腳步的理由。由於不擅長開車,就丈夫親自接送,一天往返兩趟放城,總里程168公里!168公里有多遠?剛剛好就是從放城鎮到濟南的距離。

妻子忙於工作堅守一線,做丈夫的就默默支持。每天早上天才矇矇亮就一同出發,再一起到家時,月亮已爬上樹梢。一天、兩天並不難,但這一個月裡下過大雪、起過濃霧、有過風雨交加,郭紅和她丈夫從未停歇。

執拗捐款不變的是她憂村憂民的愛心

回村以來,她和村幹部對全村人員逐一走訪,登記家庭成員情況,瞭解與湖北人員的接觸情況,發放防疫資料,宣傳防疫知識。在統計過程中,她瞭解到村裡很多急需物資緊缺,她第一時間就給村書記轉了1000元,讓村書記購買酒精、口罩等急需物資。可寇書記說,“你每天這麼遠趕來,我們就很感激了,哪能再要你的錢呢!”郭紅說道“我是這個村的第一書記,就是這個村的一員。村裡現在有困難,就有責任、有義務出一份力。”,正是郭紅這麼“不見外”,又如此“不講理”的要求,寇書記才收下了她1000元的捐款。

風雨交加熄不滅她心繫貧困戶的責任心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關心困難群眾,越要兜牢民生底線。郭紅在摸排返鄉人員時,特意對貧困戶也進行了走訪,這幾天恰逢大雨,村裡本就不怎麼好走的鄉間小路變得更加寸步難行,但她想到貧困戶本身生活條件就一般,又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基本的生活物資都難以保障,便毅然決然走向雨中,對於貧困戶,挨家挨戶的走訪、詢問是否有緊缺物資,統計後,她組織村委同志主動提供“代購”服務,對貧困戶需要的生活用品,村委每兩天到超市採購一次,分發給貧困戶。

“第一書記”為什麼叫“第一”?就是要在解決群眾所需所困面前當第一,就是要在破解村居疑難問題面前當第一,更是要在急、難、險、重的命令任務面前當第一,可以說,“第一書記”是稱呼更是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