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变“抵疫书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村里的人,却比村里的人更了解这个村,百姓冷暖挂在心,急难险重挺在前,其实,在百姓心里,他们已经是这村里的人了,她就是放城镇郗家峪村的第一书记——郭红。

168公里路挡不住的是她坚守一线的决心

从家到放城镇郗家峪村有42公里,一次往返就是84公里,可是这从来不是郭红停止脚步的理由。由于不擅长开车,就丈夫亲自接送,一天往返两趟放城,总里程168公里!168公里有多远?刚刚好就是从放城镇到济南的距离。

妻子忙于工作坚守一线,做丈夫的就默默支持。每天早上天才蒙蒙亮就一同出发,再一起到家时,月亮已爬上树梢。一天、两天并不难,但这一个月里下过大雪、起过浓雾、有过风雨交加,郭红和她丈夫从未停歇。

执拗捐款不变的是她忧村忧民的爱心

回村以来,她和村干部对全村人员逐一走访,登记家庭成员情况,了解与湖北人员的接触情况,发放防疫资料,宣传防疫知识。在统计过程中,她了解到村里很多急需物资紧缺,她第一时间就给村书记转了1000元,让村书记购买酒精、口罩等急需物资。可寇书记说,“你每天这么远赶来,我们就很感激了,哪能再要你的钱呢!”郭红说道“我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就是这个村的一员。村里现在有困难,就有责任、有义务出一份力。”,正是郭红这么“不见外”,又如此“不讲理”的要求,寇书记才收下了她1000元的捐款。

风雨交加熄不灭她心系贫困户的责任心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关心困难群众,越要兜牢民生底线。郭红在摸排返乡人员时,特意对贫困户也进行了走访,这几天恰逢大雨,村里本就不怎么好走的乡间小路变得更加寸步难行,但她想到贫困户本身生活条件就一般,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保障,便毅然决然走向雨中,对于贫困户,挨家挨户的走访、询问是否有紧缺物资,统计后,她组织村委同志主动提供“代购”服务,对贫困户需要的生活用品,村委每两天到超市采购一次,分发给贫困户。

“第一书记”为什么叫“第一”?就是要在解决群众所需所困面前当第一,就是要在破解村居疑难问题面前当第一,更是要在急、难、险、重的命令任务面前当第一,可以说,“第一书记”是称呼更是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