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開發區:“三區疊加”賦能“三新一高”

“最江蘇”導讀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國家級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的新時代。“‘三區疊加’在一個區域板塊,既是歷史性機遇,也是全新的命題,”連雲港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尹哲強認為,“關鍵是要圍繞構建新業態、新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三新一高’產業體系,把機遇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勝勢。”請關注本期《江蘇要情動態》要目文章。

連雲港開發區:“三區疊加”賦能“三新一高”

中經社分析師 吳瓊

2019年8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涵蓋南京、蘇州、連雲港3個片區;同月,連雲港綜合保稅區通過聯合驗收組驗收。自此,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國家級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的新時代。“‘三區疊加’在一個區域板塊,既是歷史性機遇,也是全新的命題,”連雲港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尹哲強認為,“關鍵是要圍繞構建新業態、新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三新一高’產業體系,把機遇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勝勢。”

目前,“三區疊加”正加速賦能連雲港開發區現代產業體系。

新業態:從“一池春水”到“百花齊放”

以“擦亮牌子、用好政策”為導向,開發區管委會協同自貿區管委會迅速編制規劃、出臺政策、創新制度,聚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總部經濟、供應鏈、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正加速匯聚,呈“百花齊放”之勢。 

《江蘇要情動態》| 連雲港開發區:“三區疊加”賦能“三新一高”

全程供應鏈體系加速建立。2019年8月,總投資40億元的江蘇省重大產業項目“連雲港—裡海”供應鏈基地正式啟動,項目全部達產後,將形成“連雲港—阿克套—巴庫”8000公里的一站式供應鏈增值服務通道。與此同時,中糧集團電商綜合物流園簽約落地,華東城醫療器械供應鏈基地啟動實施……開發區全程物流供應鏈體系初具雛形。 

總部經濟加速匯聚。對標國際貿易通行規則,開發區制定了涵蓋總部經濟、先進製造業、金融服務業等內容的“1+8”政策體系。自貿試驗區獲批以來,新入駐總部型企業6家,新增註冊企業1000餘家,註冊資本超100億元。歐亞大陸能源交易中心等一批總部經濟加速匯聚。近期,開發區還以線上洽談、郵寄簽約形式,成功簽約總投資12億美元的兩家香港公司的總部經濟項目。  

功能平臺加速優化。基於綜保區與自貿試驗區聯動優勢,開發區加快集聚跨境電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展示交易等新業態。東大食品已將大中華區原料產品進出口和加工產能集中到連雲港綜保區,打造百億級區域總部食品生產基地;潤東汽車平行進口車、融福進口商品直銷中心陸續開工。自貿試驗區醫院、國際雙語學校、金融街、綜合服務中心等一批高端配套項目全面啟動建設,投資環境和功能平臺正不斷完善。

新醫藥:從“參天大樹”到“綠樹成蔭”

恆瑞、康緣、豪森、正大天晴是連雲港四大領軍藥企。在其帶動下,開發區新醫藥產業以1/8的土地資源,創造了3/5的產值,帶動了3/4的研發投入, 1.1類新藥獲批數量約佔全國的1/7、全省的2/3,贏得“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雲港”美譽。  

新機遇下,連雲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中華藥港”的總體定位,開啟了新醫藥產業高質發展、矢志跨越的新徵程。 

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發達地區研發+連雲港製造基地”的發展路徑,明確構建“3+2+X”產業體系的思路。“3”是鞏固發展化學藥、現代中藥和生物藥三大優勢產業;“2”是培育發展藥用包材和藥用輔料兩個配套產業;“X”即鼓勵扶持醫療器械、製藥裝備以及其他大健康特色產業。到2021年,產值規模達到1000億元;到2023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到2027年,實現產值3000億元。“只要按照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們堅信,‘三步走’目標一定會實現。”中華藥港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 

《江蘇要情動態》| 連雲港開發區:“三區疊加”賦能“三新一高”

一個核心快佈局。中華藥港核心區主要佈局“三大基地”,分別是核心區起步區、高端化學制劑產業園、國際醫藥創新產業園。其中,核心區起步區面積6平方公里,涵蓋辦公展示、科創研發、教育培訓、智能製造四大功能板塊;高端化學制劑產業園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已於2月開工建設;國際醫藥創新產業園總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主要建設企業總部、國際金融與貿易中心、自貿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國際教育培訓中心和醫藥CMO生產基地等。  

一批項目顯活力。按照“邊建設、邊招商”的思路,開發區緊盯世界百強、國內百強醫藥工業企業及長三角醫藥研發企業,開展精準招商。目前,恆瑞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列入省重大產業項目庫,康緣中藥固體制劑項目智能化水平行業領先,豪森創新藥物製劑、正大天晴生物藥研發製造等基地型項目陸續投產。藥港核心區已入駐企業18家,近期擬入駐企業16家,“中華藥港”初露崢嶸。

新材料:從“十年磨劍”到“厚積薄發”

近幾年,連雲港開發區一手抓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化應用,一手抓功能性膜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新興領域拓展突破,全力打造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  

《江蘇要情動態》| 連雲港開發區:“三區疊加”賦能“三新一高”

高性能纖維產業加速集聚。中復神鷹碳纖維建成了國內首條千噸級T800和百噸級T1000碳纖維生產線,在國產碳纖維市場佔有率超過一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奧神新材料成功突破聚酰亞胺纖維著色等關鍵技術;神特新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在軍民融合領域應用不斷擴大;杜鍾新奧神氨綸在國內首創可染氨綸、皮芯複合低熔點氨綸等新產品;國家“強基工程”碳纖維複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建成投用,新清玻纖製品、隆炬複合材料等上馬建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光學新材料產業異軍突起。2019年,開發區成功引進總投資88億元的光學材料產業園項目,項目由年產3億平方米OLED光學新材料項目、年產1億平方米高頻超薄柔性覆銅板項目、年產4000萬平方米超高水氧阻隔功能膜項目組成,將全力打造涉及5G應用功能性材料、柔性覆銅板、光學膜材料多領域的國內一流生產基地,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70億元。

“科技創新的目的在於產業化。現階段,我們要從研發端和應用端‘兩端發力’,厚積薄發,加速產業化進程。”連雲港開發區新材料產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

高端裝備製造:從“臨港製造”到“能源‘智’造”

依託臨港優勢,連雲港開發區集聚了中復連眾、國電聯合動力、重山風力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構建了從風力葉片、塔架,到風電機組、控制系統的完整產業鏈,成為亞洲最大的風電裝備生產基地。

“能源裝備製造領域空間巨大,我們要充分放大‘三區疊加’機遇優勢,藉助港口集疏運體系,嫁接先進技術,抓住‘小切口’,推動‘大集成’,加快能源裝備產業由製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實現做大做強。”連雲港開發區新能源與裝備製造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說,從系統集成到靶向聚焦,開發區的“港口+能源+智造”佈局正徐徐展開。

“多式聯運”催生“儲運革命”。2月,總投資15億元的中遠海運LNG壓力容器製造項目正式開工,這是繼中投泰華超低溫絕熱容器項目之後,開發區引進的又一能源裝備製造項目。兩個項目依託港口集疏運體系,改變槽車、長管等傳統儲運方式,以罐式集裝箱為儲運單元,實現天然氣儲運、分裝、轉運的標準化作業。開發區還積極推進天然氣交易平臺項目,打造“儲運銷用”一體化產業鏈,為能源裝備製造領域拓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江蘇要情動態》| 連雲港開發區:“三區疊加”賦能“三新一高”

“高端智力”催生“中國‘智’造”。去年9月,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在開發區正式開工,將填補我國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的空白,為燃氣輪機的各類研究提供先進的試驗平臺,併為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提供基礎支撐。當前,開發區正全力開展大科學裝置產業園規劃和產業鏈研究,加強與國內燃氣輪機重點企業的合作,全力打造“中國‘智’造”的新標杆。

“要以‘快乾’搶抓機遇,以‘實幹’破解難題,以‘會幹’統籌兼顧,以‘苦幹’確保目標,以‘巧幹’爭先趕超,真正把機遇轉化為現實行動,轉化為發展成果。”尹哲強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