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新銳電影導演易寒,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執導的收視熱播劇,想必很多人都看過,《幸福像花兒一樣》、《新上海灘》、《搭錯車》等電視劇,電影《春風化雨》還獲得安徽省2009年“五個一工程獎。

《遙遠南方的童年》,是易寒執導的處女作電影,與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屬於同類題材,都是關注農村教育現狀的電影。

《遙望南方的童年》這部影片,更是 稱以“樸素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品質,獲得觀眾的好評,平凡簡單的故事,讓觀眾內心更貼近產生共情。該部影片一舉獲得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教育題材最佳創作獎“”和第四十九屆美國休斯頓國際電影節“金雷獎”。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當時這部電影前期投入30萬,拍了19天,票房收益慘淡。《遙望南方的童年》在豆瓣評分達到9.4的高分及好評,被稱為是好於99%的劇情片。

該部影片取材自真人真事拍攝而成,以鄉村小學教師易明堂開辦啟明星幼兒園為核心點,這家幼兒園只有15個學生,圍繞關愛留守兒童的一系列故事,生澀粗糲的畫面,濃厚的民謠歌曲,在時代變革的洪流下,演繹出平凡而真實的故事。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電影聚焦了關愛留守兒童,簡短的故事情節體現出農村生活的真實,從而引發觀眾的共鳴。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留守兒童的現狀,同時也看到易老師守望的家鄉,守望孩子的情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讀,影片的背後是對農村教育現狀的反思,值得我們深刻思考。

01、故事情節:樸素真實的故事,從各層次的人物細節描寫,讓觀眾在情節中感到共鳴

影片採用了簡單明瞭的現實主義的敘事結構,講述江西宜春,小山村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鮮明的人物描寫,質樸清新的農村風景,讓我們真實的回到自己的童年時光,從劇情到演員,再到畫面感的真實,讓觀眾在情節中感到共鳴。

追夢少女李響,春風得意文才,這是少年和青年在未來路上的迷茫。水生的女兒李響,16歲初中畢業就要出去打工,參加超級女聲追求自己的明星夢。這也是體現農村教育在認知上的缺乏,去城裡打工掙錢才是最好的方式,導致一大批青壯年外出打工,形成打工熱潮,這也使得像李響這樣的孩子,小小年經就輟學打工。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青年文才從城裡打工回來,他滿面春風的出現,和19歲的年輕女孩子結婚,回老家風光辦酒席。文才沒有把控自身的能力,對自己的未來毫無規劃,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前進,這也為後續他老婆忍受不了大山生活,拋下孩子而離開留下伏筆。

影片在這裡的暗示,打工熱潮的興起,正是青壯年認知上的偏頗,認為去大城市打工就能改變自己的現狀。這裡情節的描寫,易老師勸導李響,不讀書就這隻有像這個女孩一樣早早的結婚。李響的臉上有很多懵懂和困惑,在易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她一步步走向正軌取消了打工的念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師,領路人的指引讓她找到了真正的夢想。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兩個典型的留守兒童砣砣和秀秀,不一樣的家庭一樣的留守,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遺憾,砣砣的父母外出打工,把砣砣寄養在同村元根,因為元根相親,而被別人誤以為這個孩子是他的。元根決定把砣砣送到幼兒園交給易老師,從寄人籬下再到幼兒園的過程中,砣砣雖然少了父母的陪伴,但是學校帶給砣砣溫暖。

秀秀的媽媽因家庭的原因,外出打工還債,秀秀面對兩年沒見的媽媽,疏離和警惕的眼神,久違的母愛讓她感到陌生。這裡也是讓觀眾感到悲涼,本是最親的人,卻因時間的原因而疏遠了,這是很多媽媽都深有體會的。後來秀秀爸媽離婚,秀秀成了沒人照看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寄人籬下,父母離異留下的秀秀,是渴望陪伴的孩子。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影片中的砣砣只有4歲,他可能已經記不清爸爸媽媽的樣子了,但是他依然每天都到父母離開的那棵樟樹下等待,孤獨的背影也使得觀眾在情感上得到共鳴。秀秀的遭遇也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時代的變革人們從思想上的變化,導致離異家庭的增多,親情的陪伴是留守兒童最渴望的,這或許是我們童年的縮影。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導演為了還原真實性影片採用非全職演員,劇中都是村民的本色演出,這也加大拍攝的難度。影片採用簡單的敘事手法,把農村的現狀深層次的向觀眾剖析展開,展現抑揚頓挫的節奏,同時抓住了觀眾的情緒。

02、視聽語言:電影運用鏡頭語言,讓影片的意境更加深刻,突出條件的艱苦

影片中採用大量的全景和特寫鏡頭等多種鏡頭,運用鏡像細節描述出大山裡的教育是多麼艱苦,體現出大山裡對知識的渴望;更是通過大遠景,表達出影片主題。鏡頭語言的運用是讓觀眾隨著拍攝者的鏡頭轉變而感受所要表達的主題內容。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全景:孩子們在幼兒園上學的開心,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是每個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知識的時候,露出滿心的笑臉,這更是體現教育的重要性。有一段對秀秀的大全景描寫,因為媽媽外出打工,而疏離的母愛時,秀秀一時都無法接受,大全景描寫在這裡對母親的無奈和留守兒童缺乏關愛的心,情節上描述的細膩,讓觀眾看了產生共鳴感。

特寫:易老師因民辦教學的尷尬處境,辦學條件的不支持,啟明星幼兒園不達標,辦不下去了。易老師只好把砣砣送回自己的家。他把砣砣送回家時發現,砣砣的奶奶雙眼失明,吃飯都成問題,在地上胡亂的摸著茶子,面對眼前的一幕,他不忍只好把砣砣帶回家。

這裡對砣砣奶奶運用就是特寫鏡頭,隔著屏幕大家都能感受到老人的孤苦。這裡影片暗示了易老師的無奈,營造了一種沉重而無奈的氣氛,這特寫的細節更加襯托出主人公深入骨髓的無力感,也折射了失落農村的現狀。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大遠景;易老師帶著孩子們站在山坡上看南方,是因為秀秀媽媽去打工了,在南方在深圳。砣砣的父母也在南方打工。易老師帶著孩子們遙望南方,這裡他們遙望的是對父母的愛,父母的依戀。這裡隱喻教育會進一步的提升,孩子們走出大山。易老師在整部影片中的作用,是守望者的身份,守護著家鄉,守護著孩子。遙遠南方並不是指深圳,並不特指南方,而是宜春更以南,廣州深圳珠三角一帶,那是父輩們打工的地方,它特指改革開放鉅變的時代。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導演從深層次的點明主題,這裡情節的描述把影片推向了更為高潮的地方。通過鏡頭語言的運用,讓我們對劇情的發展更為明白,同時也讓劇情更為連貫,對主題表達起到了很大的渲染和深化作用,也便於觀眾理解。

03、現實意義:影片更多的是對農村教育上反思,時代變革下注重教育是走出大山的出路

該部影片採用江西宜春方言版臺詞,是為了更加還原故事的真實性,讓觀眾更加貼近,體會到故事的真情實感。這部影片採用的演員是非全職演員,15個孩子中有三個孩子,只有三歲,還有拉車的那個演員是智障,這也增加了拍攝難度。從全方位影片的情節,導演著重想表達出,關注農村教育現狀的。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影片中易老師的大哥,因為稻田引的水被同村人偷放。雖然很簡短的情節,這裡讓觀眾更加直面的貼近,農村生活的家長裡短,讓人回味。影片中很多細節,都是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也讓觀眾深刻的瞭解到農村,強烈的體會到真實感。

泰戈爾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影片中的條件雖然很艱苦,孩子們穿的也不是最好的,但是整部電影沒有一個孩子哭泣,都洋溢著堅韌的笑臉,這樣的條件下,孩子們依然是開朗、活潑的成長。

豆瓣評分9.4《遙遠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現狀是抹不去的遺憾

從民辦教育的無奈,易老師雖然一心為孩子們教書育人,但是民辦教育在時代的背景下顯得渺小而無奈,被迫而關閉幼兒園。這在普通的山區來說是很常見的事,這也是引發人們對教育的反思。

導演通過對農村生活的還原,以生活在社會底層人物的視覺,透過質樸的故事來表達對社會、對成長的看法。本片以留守兒童為題材,圍繞啟明星幼兒園為中心點而拍攝的影片,折射出農村教育的落後,更多是對農村教育上的反思,注重教育是時代變革,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寫在最後:

這部影片雖然是以留守兒童為題材的故事,但它每個人物的代表,都演繹出人生的不同階段,匯成整個失落的農村。這裡的農村也指所有農村的共性,一輩又一輩的青年出去打工,時代鉅變作出巨大的貢獻。老的一輩人又回到農村,讓這個失落的農村又恢復了生機。值得欣慰的事,這是2007年的電影,現在留守兒童已經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到陪伴的重要性,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