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寻亲经历

北票寻亲经历

五一期间,我和爱人去沈阳办事,抽了一天时间去了一趟北票。先去的大板镇,主要想看看戏大板村到底是什么样子,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碰到有缘人,了解一些关于蒙古族历史传说。

从沈阳到北票很方便,高铁只需要70分钟。高铁站下车后,有小巴可以到北票客运站,没人好像只需要3元钱,大约40所分钟就到了客运站。我们没有着急去大板镇,先是去了荟和街玛瑙专卖一条街,领着媳妇去看看慕名已久的红玛瑙。等到把一条街逛遍,只选了一条红玛瑙项链,作为送给媳妇的礼物。总体而言,北票玛瑙的颜色差异还是挺大的,一些精品还是很好看的。但是玛瑙一条街的生意比较萧条,顾客比较少。我跟老板聊了一些关于寻找家谱的事情,向老板请教如何寻找。老板给出了建议:就是最好不要寻找,因为可能找不到;如果人家条件很好,可能不愿意认你,如果人家条件不好,也不一定愿意认你。老板说,他们家是从山东来的,他的太爷爷曾经是文物双状元,但是他也没有回去找。这个老板的认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实,我找家谱,可能也不是为了就要认识一个族源的谁谁谁,也不敢更多的期待,只是想找寻一下,我们吴家,当初是在什么背景下,是在什么年代,离开归化城,来到的朝阳北票一带。

中午在北票吃顿饭,坐公交去了大板镇。这趟公交是去北票南站的,中间路过大板镇,车程大约30分钟。公交路过天鹅,路过下府乡,我们就在金岭寺村下的车。很巧,一起下车的还有一堆老年夫妻,我于是主动找他们攀谈起来。哪位老哥很是热情,他是退休教师,知道的事情比较多。他告诉我,我脚下站的这个地方就叫大板西,已经拆迁很长时间了,举目望去,都是农田。整个大板镇拆迁的也很多,移民出去的也很多。大板镇姓吴的目前都不是蒙古族,有在大板营子往里去的地方,有姓武的,是蒙古族。大板营子好像也没有姓吴的,但是在那个附近有姓关的蒙古族,有家谱。她说,在八九带沟里面,有一些蒙古族人。听这位老哥一说,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时间紧,这次就不去打扮影子去实地查访了。下次找机会一定要问个究竟:这部分蒙古族人,是什么时间来到的北票。

回去的时候大的出租车,本来想去会宁寺看看,司机说,去惠宁寺没意思,不如去市中心的花果山看看,打车费15元,顺道。我们觉得也行。就这样来到了北票市的花果山,登登山,俯瞰一下北票全景,觉得北票也很好看的。离开花果山之后,我们去了一趟北票市博物馆,里面也有尹湛纳希博物馆,看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就离开北票市去高铁站,返回了沈阳。

从1908年,我们吴家离开朝阳北票算起,很快过去了110多年。吴家的子孙再次踏上北票的土地,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线索。只能留下无限的想象。我们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蒙古族武将的后代,但是在那样金戈铁马的年代里,能够生存下来也十分不容易。祖先来到朝阳后,由牧民转变为农民,这是二百多年的时光,可能会经历8-10代人。那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岁月。在那样的岁月里,能够生存下来,需要一种优秀的身体素质、劳动能力和生存智慧。直到建国前,还能有喇嘛太爷保存有家谱,也算是很不容易了。虽然这个家谱没有保存下来。

我也有一些困惑,老叔说我们家祖先是武将,三姑说我家先是姓武,后来改成吴。到底谁说得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