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的方法已經過時,家長這樣做,孩子想不聽話都難

毫無疑問,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考驗人耐心的事情,特別是比較淘氣的孩子,幾乎從出生開始,就具備了惹媽媽生氣的能力。家裡有熊孩子的媽媽都表示:最怕孩子靜悄悄的在屋裡,因為孩子一定在偷偷醞釀著給你一個驚喜!這個驚喜可能是火龍果塗滿身、麵粉撒滿地,也可能是牆上作畫、用馬桶水洗杯子……

“大吼大叫”的方法已經過時,家長這樣做,孩子想不聽話都難


大部分家長看到孩子把家裡折騰得一團糟時,都會忍不住先來一個獅子吼,把揍人的衝動壓制住,然後再去默默收拾孩子留下的‘戰場’!而孩子的反應可能是被嚇哭,也可能是嘿嘿一笑離開,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最近張蜜家的女兒可是把她氣壞了,可能女兒遺傳了她爸爸的基因,脾氣倔得很!就算是錯誤的事情,也非要去做,這讓張蜜非常苦惱。

有一次,張蜜和婆婆在包餃子,女兒不知道怎麼回事,非要吃生的餃子,張蜜告訴孩子說:“這是生的不能吃,如果餓了的話我給你煮熟了吃。”誰知女兒不聽勸告,非要吃生餃子,就在張蜜暴走的邊緣,婆婆看著還在鬧得女兒,認真地問道:“孩子,你確定真的要吃嗎?”女兒點了點頭。

隨後婆婆就把一個生餃子遞過去,女兒拿起餃子高興地啃了一口,不到十秒鐘就哇的一聲吐了出來,邊吐邊說難吃!然後一臉認真地對張蜜說道:“媽媽,我以後再也不吃生餃子了!”女兒的話還是讓張蜜激動了一番,因為她從來沒見女兒會這麼容易放棄自己想法!

很多小孩就是家長越不讓幹什麼,他就越好奇,越想嘗試一下!對於這種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自己話呢?

“大吼大叫”的方法已經過時,家長這樣做,孩子想不聽話都難


一、向孩子妥協,讓孩子自己體驗後果

幾歲的年紀正是孩子對什麼都好奇的年紀,好奇的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孩子探索的過程。很多時候家長會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不正確的,但是孩子本身沒有嘗試過,家長的干涉只會加重孩子的好奇心,從而讓父母的溝通變得十分困難。

其實這時候家長大可不必那麼費勁,只需要告訴孩子後果怎樣,然後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後果。孩子在體驗過後,好奇心自然會被滿足,也不會再對這些事情感興趣。不過家長還是要掌握分寸,一切以孩子的安全為前提。

“大吼大叫”的方法已經過時,家長這樣做,孩子想不聽話都難


二、用溝通協商代替暴力行為

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也會變成一個控制不好情緒的人,所以如果父母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那麼一定要早一些改變,不要覺得孩子打一頓就好了,更多時候,孩子會再捱打的過程裡變得叛逆,變得性格暴躁。

如果孩子做的事情不對,家長還是要耐心跟孩子溝通的,如果孩子不長記性,一樣的錯誤犯了兩次,那麼父母可以制定一些懲罰措施,來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大吼大叫”的方法已經過時,家長這樣做,孩子想不聽話都難


三、走孩子的路,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有些家長髮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家長用孩子平時對待家長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時,那麼孩子就會乖很多。比如:孩子習慣在媽媽不給自己買雪糕的時候大哭大鬧,這時候,如果爸爸用同樣哭鬧的方式問孩子要雪糕吃時,那麼孩子就會把雪糕給爸爸。

“大吼大叫”的方法已經過時,家長這樣做,孩子想不聽話都難


很多家長都用‘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這句話來調侃孩子。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潛意識裡,已經有了撒嬌可以達到自己目的這種想法,所以在家長同孩子撒嬌時他會滿足家長的要求。

生活裡,父母也可以在孩子面前轉換一下角色,讓孩子明白大人的不容易,同時變得懂事起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其實帶孩子是一門學問,只要父母用對方法,那麼孩子懂事起來還是很簡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