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近千年前,那個堪稱史上最文藝的人,在最美的青春年華里,作了一個繾綣之夢,夢裡最後的定格是:雨後初霽,雲破天開,碧空如洗,一抹清麗,若玉透青,色澤於空。夢醒後,他想起百年之前那個叫柴榮的周世宗,為燒製柴窯所寫下的那兩句詩。於是,揮毫傳旨:“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彼時,柴窯早已失傳,這道重尋“雨後初霽,碧空如洗”的天青色之聖旨,不知難倒了多少能工巧匠,最後,汝州御窯的工匠們,在傳統的石灰釉中,開創性地加入了大量當地產的瑪瑙,通過泥與火的藝術,把這大自然的奇妙造化,恆定了下來,終於燒製出了“雨過天晴雲破處”的天青之色。

瓷以釉為妝,妝以色為美,色以汝最勝。從此,代表了幾千年華夏內核文明的瓷器,終於有了它最好的著裝。

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一夢千年,這一抹天青,更跨越了歲月之煙雨,在天空最高處,似玉、非玉、更勝玉,篤定地微笑著,俯瞰著瓷器歷史的長河。

傳說中,最為神秘的柴窯,在周世宗柴榮去世後不久,便湮沒在了朝代更替和戰火紛飛中。而其實,汝窯早早在北宋初期,便開始懷戀起了柴窯的窈窕倩影。

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北宋歐陽修的《歸田錄》書中“汝窯花觚”時寫道:“柴氏窯色如天,柴窯聲如磬,世所稀有,得碎片者,以金飾為器,北宋汝窯頗彷彿之,當時設窯汝州,民間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並附詩為證:

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

汝窯磁較似,官局造無私。

粉翠胎金潔,華胰光暗滋。

旨彈聲戛玉,須插好花枝。

其時之汝瓷已然有了粉青、卵青、灰青等或深或淺等之生動模樣,但它的淡雅靜謐、自然質樸,都是在那一抹溫潤如意的淡淡天青色澄澈而出時,才在這瓷器釉色的天空裡,劃下了一道極致之痕,美不勝收,無可逾越。

遺憾的是,大約二十年後,因那著名的靖康之恥,汝窯被毀於頻繁的戰事,技藝慢慢失傳。那個最有藝術品味的皇帝,所引領的巔峰汝瓷僅存世二十來年,傳世品廖若晨星。也因於此,僅僅幾十年後的南宋,這汝窯瓷便已是珍如拱璧了。

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裡說,紹興二十一年十月,宋高宗到訪清河郡王張俊的府第,這位南宋初年名將,湖湘學派創始人張拭之父,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的大將軍,便把家中珍藏的十六件汝瓷,當作絕世之品,進貢給當朝天子。

由於宋徽宗極高的審美取向很像現在的極簡主義,那時的汝窯,瓷器最大的特點,是它不以裝飾紋樣為重,基本不加雕飾。此外,其器型較小,口徑一般在10-16釐米之間,超過20釐米在當時便是稀品,超過30釐米更稱得上絕品了。是故,瓷器界與收藏界,自古以來,便有“汝窯無大器”之說。

汝窯之前,青瓷器表所施皆為石灰釉,其高溫黏度較小,在高溫下容易流釉,故燒出的瓷器釉層較薄、透明。而汝窯,則在傳統石灰釉中加入了大量當地產的汝州瑪瑙末,使石灰釉變為石灰鹼釉。

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這種創新性的工藝引入,使釉的燒成黏度大幅度提高,從此,在陶土上厚掛釉成為了可能,厚度通常可達兩毫米以上,甚至超過胎的厚度。所以,通常的瓷器,是胎厚壁薄,而汝窯,則往往是,胎壁同厚,或者胎薄壁厚。如此之物,膚更溫潤,質更凝脂。

汝瓷從來為宮廷所御製,要求很高,成品率很低,有“十窯九不成”之說。為了達到底部亦能有完整釉色的滿釉效果,汝窯採取的還是極其講究的“裹足燒”:將底部的釉裹起來,同時,將底部用很小的支釘支起,把瓷器架在空中燒,燒成後,底部釉面會有幾個小點,皆為三、五、七、九之陽數,三五居多,七九較少,後世之人通常將這些小點根據形狀稱為“芝麻釘”、“慄米釘”等。

而石灰鹼釉濃度的大為增強,使釉層中含有大量的氣泡,也使汝瓷釉具有豐厚的質感。有心細品,你便能在汝瓷釉面上,看見那稀疏之氣泡,宛如點點之星辰,從那歷史的天際之遠,映射在這碧玉如洗中。彼時,以手輕彈之,水光乍破時,星辰更寂寥。

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汝瓷之釉面,多有細小繁密、深淺疊錯之開片,俗稱“蟬翼紋開片”。“開片”原是汝窯燒製過程中,因開窯溫差導致的自然崩釉現象,而汝窯匠人通過有意識的人工巧手,使這“蟬翼紋”成為嵌入汝窯釉面的獨特紋飾,讓這藝術之美,如那被雨點點打溼,一圈圈推開的水紋,慢慢蕩厚了你的心底,蕩舊了流光韶華。

雖說,南宋時,民間裡,還有汝窯匠人們,在追尋著“青如天、明如鏡、潤如脂、聲如罄”的身影,但異族治下,風雨飄搖的他們,想必也會在那一次次窯火後的灰燼裡,感知著“蟬翼紋、星辰稀”的漸行漸遠與不可阻擋。

此後的漫長的歲月裡,雖然也有明時成化、清時雍正竭力在追尋著它的風華,它們也曾在明媚的陽光裡,微微漾泛出天青;也曾在柔軟的天空上,輕輕潑灑下玉影。

汝瓷——那一抹夢舊了千年的天青

但汝窯,屬於那個時代,用天青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姿,將道與自然、人與自然完美融合的絕筆丹青,大概在那個絕世天才被擄北地後,便已然曲高和寡,絃斷無人和了吧?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