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宣告解體。這個曾經被稱為“巴爾幹之虎”的國家轟然倒塌,廢墟中獨立出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南聯盟(黑山與塞爾維亞合併組成)五個國家。

而作為前南斯拉夫主體國家的塞爾維亞更是被進一步分割,1999年爆發科索沃戰爭,在北約的支持下塞爾維亞部隊被迫退出科索沃,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的一個“高度自治”省,實際上完全是國中之國。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黃色字體標註的就是南斯拉夫解體後的幾個政治主體

塞爾維亞從曾經的一方霸主淪為邊緣國家,領土幾乎縮水到一戰前的狀態,七十年內發生如此劇變不由得令人唏噓。

不過如今的塞爾維亞還是從南斯拉夫繼承了些許遺產,這其中就包括一戰後奪取的伏伊伏丁那。故土新歸的伏伊伏丁那為何能被塞爾維亞攥在手上?南斯拉夫大廈將傾的時候塞爾維亞又為何能保有它?同為自治省,又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1.伏伊伏丁那,巴爾幹的心臟

伏伊伏丁那位於巴爾幹半島中心內陸,塞爾維亞的北方區域,面積約為2萬多平方公里,佔塞爾維亞全國(含科索沃)五分之一還多。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伏伊伏丁那是巴爾幹半島為數不多的平原地區,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且水源充足。這些條件使它非常適合發展農業,成為巴爾幹為數不多的農業基地之一。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塞爾維亞地形圖,上方綠色平原為伏伊伏丁那

伏伊伏丁那的歷史紛亂複雜,古代時期曾被匈人、拜占庭帝國、保加爾人、匈牙利人相繼統治過,而匈牙利在對奧斯曼戰爭中失敗後,這塊地方又歸為奧斯曼控制。

同時,伏伊伏丁那與塞爾維亞也有相當的歷史淵源,有較深的歷史文化聯繫,這些也成了日後塞爾維亞的統治依據。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古塞爾維亞帝國皇帝斯蒂芬·杜尚

15世紀時,塞爾維亞由於戰敗,全國完全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人對這些塞爾維亞東正教徒統治嚴苛,導致一批不願受穆斯林統治的塞爾維亞人逃亡至當時屬於匈牙利的伏伊伏丁那地區。

而匈牙利人則希望塞爾維亞人幫助自己抵禦"突厥",能在他們和奧斯曼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於是便把整個伏伊伏丁那連同生活在上的馬扎爾人(匈牙利民族)一起送給了塞爾維亞人。

塞爾維亞人便在此開始繁衍生息,擁有了與本身山地屬性截然不同的伏伊伏丁那平原農業區,但同時也埋下了當地領土矛盾的種子。

到了近代,奧地利帝國崛起後接管了伏伊伏丁那。奧地利皇帝給予當地塞爾維亞人選擇公爵的權利,該地因此被塞爾維亞人稱為“公爵領地”(Vojvodina),即“伏伊伏丁那”名稱的來源。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19世紀中期,塞爾維亞人在伏伊伏丁那的集會

在奧地利的統治下,來自王朝其他地區的移民紛紛移居伏伊伏丁那,造成了該地的民族構成的多樣性。馬扎爾人、日耳曼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都在此繁衍生息。

1867年奧地利正式改為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國家被一分為二進行二元統治,而伏伊伏丁那此時被劃分給匈牙利王國統治。

但塞爾維亞並未放棄對此地的領土要求。1878年從奧斯曼獨立後,塞爾維亞國內的“泛斯拉夫主義”分子認為他們必須建立一個廣闊的“大塞爾維亞”,伏伊伏丁那也包括在內。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泛斯拉夫民族分佈區域

一戰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中的行刺者普林西普,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泛斯拉夫主義者,他在被審判時便宣稱“我是一個南斯拉夫人,我相信所有南斯拉夫人的統一,不管是以什麼形式,那就是獨立於奧地利。”

事實上普林西普也實現了他的夢想。一戰後身為協約國戰勝者的塞爾維亞從同盟國的奧匈帝國奪得了伏伊伏丁那、波黑。而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由於懼怕意大利的壓力,也匆匆選擇與塞爾維亞建立聯合王國,1929年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正式整合為南斯拉夫。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塞爾維亞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其任內贏得一戰並整合南斯拉夫


2.南斯拉夫時代,自治與行省之間搖擺

在1929年至1945年的王國時代,南斯拉夫國內政治奉行“大塞族主義”。其觀點認為巴爾幹的諸多民族只是塞爾維亞民族的分支,國內實行民族同化政策,並且認為所有塞爾維亞人聚集區就是塞爾維亞的領土。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一戰結束後的塞爾維亞

在這種民族主義政策指導下,伏伊伏丁那的民族開始單一趨同化。原本為數不少的日耳曼人紛紛離去,塞族優勢得以加強鞏固。同時南斯拉夫加強了對伏伊伏丁那的控制,將它作為塞爾維亞的一個行省統治,極大的壓制了其獨立或迴歸匈牙利的趨勢。

到二戰後鐵托建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時,伏伊伏丁那人口中半數已為塞族,成為了一個塞族佔絕對多數的地區。這時,伏伊伏丁那便奠定了命運,註定融合於塞爾維亞。

到了社會主義時代的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的地位又出現了變化。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認為,南斯拉夫這個民族成分複雜的國家想要存在,就只能使用聯邦制進行互相制衡,這樣才能確保不會有任何一家坐大。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

基於這樣的認識,二戰後不久,鐵托便立刻著手開始對塞爾維亞的拆解,將波黑、黑山、馬其頓獨立出來,並把塞爾維亞先前佔領的斯拉沃尼亞地區重新還給克羅地亞。最後在塞爾維亞境內建立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設立對伏伊伏丁那而言並無太大變化,但卻為科索沃開啟了獨立的魔盒,兩個自治省在之後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即使變為自治省,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時期伏伊伏丁那內塞族人口依然持續攀升,解體前已經佔當地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事實上正是這種塞族佔絕對多數的局面,才確保了在南斯拉夫解體後伏伊伏丁那能繼續留在塞爾維亞內,而不會去選擇獨立。


3.成也敗也,去留皆因民族主義

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同為自治省,但在南斯拉夫解體後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根本原因都是在於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結症。

先天原因在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從地圖上看,伏伊伏丁那一片平原,與塞爾維亞核心地區以河流相連,交通十分便利。塞爾維亞便於對其進行控制。而科索沃則處於群山之中,對外天然封閉,無論是人員往來還是軍事調動都相對困難。塞爾維亞移民可以方便的進入伏伊伏丁那,但卻在科索沃難以通行,南斯拉夫時代科索沃的塞族佔比不到20%,這決定了伏伊伏丁那的獨立傾向天然低於科索沃。

後天的問題則在民族。伏伊伏丁那本身擁有相當的塞族人口,同時在南斯拉夫七十年的歷史中不斷演化,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塞族聚集社群。而身處群山之中的科索沃則相反,塞族始終難以大規模進入進行移民,當地阿爾巴尼亞人始終佔據多數。

雙方民族的敵視歷史也由來已久,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塞爾維亞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科索沃,但雙方民族的融合交流並不十分愉快。迥異的文化習俗、大塞族主義的統治壓迫,這些都導致科索沃的阿族非常不滿塞爾維亞統治。

當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則被意大利的傀儡國“大阿爾巴尼亞”吞併,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科索沃。

但許多阿爾巴尼亞人卻對法西斯的入侵毫不抵抗,甚至為重歸“阿爾巴尼亞”而拍手相慶,由此可見兩族仇恨之深。而直到科索沃獨立前,其境內僅有不到20%的塞族人口,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族佔據絕對多數,這也正是科索沃日後獨立的基礎。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4.南斯拉夫民族分佈

再從文化上看,雙方也是十分格格不入。14世紀時奧斯曼帝國從塞爾維亞手中奪取科索沃,當地由此開始逐漸伊斯蘭化。奧斯曼帝國用一套行政手段促進伊斯蘭化,其規定知識分子只有皈依伊斯蘭教才可以進入官僚體系,而農民皈依伊斯蘭教則可以免稅。

同時大量東正教塞爾維亞人逃離科索沃向北遷徙,使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大量湧入,徹底改變了當地的文化環境。科索沃的伊斯蘭文化與塞爾維亞的東正教斯拉夫文化格格不入,這讓雙方難以互相認同並融合,成為了科索沃地區日後矛盾的隱患之一。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塞爾維亞移民的遷入,則為伏伊伏丁那帶來了東正教文化。儘管匈牙利人的主流信仰為天主教,但雙方總的來說還在一個體系下擁有共存空間。而面對完全是異教的穆斯林,就沒有那麼多求同存異的空間了。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伏伊伏丁那的教堂

事實上在南斯拉夫解體前,科索沃就不斷試圖從塞爾維亞獨立,要作為一個獨立的加盟國在南斯拉夫佔有一席之地。因此解體後科索沃的所作所為也並非一時興起,而是一種傳統政治願望的延續。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極富東正教色彩的塞爾維亞聖薩瓦大教堂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科索沃首都普裡什蒂納

反觀伏伊伏丁那,境內雖然也有為數不少的馬扎爾人,但他們可以隨時遷移去匈牙利,地區獨立或併入匈牙利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匈牙利民族也就是馬扎爾族

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則無法去經濟更差的阿爾巴尼亞,獨立便作為可行的選擇之一。另外最重要的是,從解體至今伏伊伏丁那境內塞族比例持續攀升,這給予了塞爾維亞相當大的便利,節省了大量的控制成本。

縱觀巴爾幹歷史,民族問題在這裡永遠是一筆算不清的糊塗賬。克羅地亞語和塞爾維亞語差異極小,區別僅僅在一個使用拉丁字母一個使用西裡爾字母,但雙方在近代卻稱得上是宿敵,手上都有沾有民族屠殺的血債。

詭譎的是,他們也可以一同建立南斯拉夫,為了“南斯拉夫民族”這個民族主義夢想,曾經的宿敵能握手和解。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南斯拉夫內戰中的民族武裝

過去已成往事,如今的巴爾幹半島迎來了為數不多的和平時期,曾經的血與火消散殆盡。但離真正的和解與和平,這個曾經的“炸藥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