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農村吃香椿芽的歷史



又是一年春,我又想起家鄉的紅香椿芽來,彷彿依稀地又聞到了那熟悉的香椿香味。

那些年,那些農村吃香椿芽的歷史

我的家鄉就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山多地少,香椿樹是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種,它從來不擇地兒,不管你將它栽到山嶺薄地、地堰邊兒、山坡上、草荒地裡,還是房前屋後,它都能茁壯成長,所以我的山村隨處都能見到香椿樹的蹤影。

那些年,那些農村吃香椿芽的歷史


每年的四月上旬,香椿芽長至二寸左右時,就可以採摘了,父親總是將生長在向陽處的頭茬紅香椿芽掰下來,洗淨切成碎塊,放到碗裡,打上幾個自己家裡的雞,下的蛋,加上點鹽,攪拌均勻,把鍋兒放上油燒熱,倒進去,用鐵勺翻炒,泛起誘人的綠中帶黃的顏色,不出幾分鐘,一股濃郁的香氣便會瀰漫整個院子,甚至大街上都能聞到椿芽的味道,村裡人們都喜歡用煎餅卷椿芽炒雞蛋。

還有用雞蛋和麵調成糊狀,燒熱油,加鹽稍微淹好的椿芽醮上糊,炸出來的椿芽,黃中帶綠,既酥又脆,是人見人愛的佳餚,那是春天的家鄉獨特的味道。

還有把剛買來的鮮豆腐,切成細條或小丁,把紅香椿芽用開水輕輕一焯,然後用鹽淹一下,切成碎末,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體內肝鬱氣滯比較重,滴上幾滴香油,然後把香椿芽碎末和豆腐攪拌一下,就成了香椿芽拌豆腐,既可爽口,又可解瘀,或再加上點芝麻鹽,既簡單、美觀,又可口,吃上一口,唇齒留香,美味極了。

那些年,那些農村吃香椿芽的歷史


一到季節,人們便會扛上掰椿芽的專用杆子,起五更睡半夜地去掰椿芽,用茅草繩,綁成一把一把的,小心地排放到筐裡,自己挎到集上去賣。頭茬兒椿芽一斤能賣十幾元,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價格也隨著往下跌,香椿芽賣到最後,剩餘的,母親會把這些椿芽洗淨晾乾,撒上一層鹽排上一層椿芽,醃製成椿芽鹹菜,幾天後就能吃,上坡幹活回來,用剛攤下來的煎餅,就著香椿芽鹹菜,吃起來又脆又香,很能下飯。


那些年,那些農村吃香椿芽的歷史


香椿味伴隨著我的成長,一路走來,不知度過了多少艱苦歲月後,迎來了嶄新的美好幸福生活。香椿芽的味道依然是我們這些漂泊者,永遠難以忘卻的味道,我會一直在記憶中回憶著那種味道,那種親情,那種鄉愁。

那些年,那些農村吃香椿芽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