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春節傳統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使得假期大家的注意力都不自覺地被新上映的電影大片吸引走了。今年又是國產電影在春節檔表現不凡的一年——《飛馳人生》被影迷評為“最燃的中國賽車公路片”,《流浪地球》為觀眾成功地創造了“中國科幻片元年”的歷史……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我們都欠他一張電影票”的周星馳導演的作品《新喜劇之王》卻得到了兩極化的評論。有人說這是星爺又一令人驚歎的力作,有人卻說他只是在“炒冷飯”,有人甚至質疑星爺只是掛名執導,根本沒有參與拍攝。但其實,如果認真地看這部片子,你會發現其中真真切切地存在著星爺和他家庭的印記,並一不小心就投射出了成千上萬中國式家庭的影子。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熟悉星爺的人都發現了,片中叫如夢的女主角分明就是女版的周星馳呀!她像星爺年輕時一樣,有著對錶演的熱忱、有著倔強不認輸的執拗、有著不為金錢和安逸的生活所打動的赤誠。更重要的是,她和星爺一樣,體會到了家人對她表演事業的強烈地反抗、不解與管束,但年過半百的星爺這次卻溫柔地在結尾把這些衝突與矛盾都包裹到了父母濃重的愛中。有人感嘆,星爺年紀大了,心也跟著變溫暖柔和了,或許更懂得自己母親的愛了。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周星馳的母親凌寶兒,是一個比片中的父親更剛強、更反對他的演藝事業的人——她極力反對周星馳把自己未來的人生投入到飄搖不定的演藝圈,她像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一樣,期盼周星馳能好好讀書工作,早日找到正經的好工作,作為家中唯一的男人來承擔起生活的重任。但是,非常孝順的周星馳,在職業選擇方面,還是聽從了自己對演戲熱愛的內心——即使在整個80年代,他都做著比片中如夢更辛苦的跑龍套工作。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周星馳的母親做夢也沒想到,2005年在意大利米蘭的中央火車站,她會偶遇自己兒子主演的《功夫》的巨大宣傳海報。那一刻,這位內心堅強無比的老太太一瞬間淚流滿面,猶如《新喜劇之王》中參與如夢頒獎典禮的那對老父母一樣,在兒女風光形象中,看到了他們為此遭受的無數的苦。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仔細回味這部電影,我們發現如夢的父母其實代表了絕大多數中國的家長,不知不覺中竟然發現原來我們get了“同款父母”。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父母也是這麼養育我們的?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1、“不要再做白日夢了,找個安穩的工作吧!”

只要提起表演,如夢的眼中總是充滿了無限憧憬的光。為了表演,她可以幾天幾夜不卸舞臺妝、可以在顛簸的麵包車上吃難以下嚥的盒飯、甚至可以被人當成雕像踩在腳下。可是,即使看到女兒為了夢想如此努力,家長卻永遠是那句“不要再做白日夢了,找個安穩的工作吧”。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輕易地否定了我們曾經的夢想,似乎幸福的定義很統一——無非是考個公務員,或找個“得體”的工作。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這種父母嘴中常見的“為你好”,其實是出於對孩子保護的心理,過度干涉孩子自己的決定權,常會造成悲劇的後果。在影片中,當紅明星興沖沖地來如夢家告訴她入圍實力派演員候選名單的時候,她的父母卻替她拒絕這次機會,說如夢現在變“好”了,不再做白日夢了。那一刻,如夢眼中的光悲傷的熄滅了。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雖然電影結尾的如夢成功了,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如夢”的夢想,就這樣被父母毫不留情地澆滅了呢?


2、“不管多大,聽話才是好孩子。”

如夢的父母總是罵她不聽話、不孝順。在中國,從出生到成人,似乎只有聽父母的話才優秀,甚至等於孝順。但是,我們習慣了處處聽從父母,不敢質疑權威,長大以後我們卻發現父母很多觀念並不正確,更悲傷地發現我們已經很難再習得批判思考能力了,創造力也被牢牢地禁錮住了。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3、“我很愛你,但我不說出來。”

中國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也是含蓄而特別的。在整部片中,如夢的父親從沒當面表達過對女兒的愛,卻默默尾隨著女兒處處保護她。只可惜,如夢並未發現父親對她這種深沉的愛,這使得當她發現連唯一誇獎她的男朋友都是騙子的時候,她的自我價值體系徹底崩塌了。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這是很真實的中國式家庭培養出孩子的寫照。父母或許怕孩子感到驕傲、或許認為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或許只是單純地害羞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然而,這會讓孩子極度地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甚至喪失表達和感受愛的能力。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孩子連父母的愛都難以感受到,又如何確認自己值得被愛呢?

4、“打是親,罵是愛。”

一個外國朋友看完這部電影,不解地問我為什麼片中的父親對孩子如此刻薄(mean),我卻啞然失笑,不知如何將中國“打是親,罵是愛”這句獨特的“教育箴言”解釋給她聽。


她說,在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通常像朋友一樣,他們會互相讚美對方,即使孩子犯了錯,父母也儘量委婉地告訴孩子,而且會以鼓勵的方式。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然而在中國,父母常以管教、訓斥的方式來表達對兒女的愛。科學研究表明,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溝通方式,強烈地影響著親子關係,甚至會造成兒女長大後焦慮、抑鬱、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的惡果。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該如何愛你,我的孩子?

有一句很喪卻很真實的流行語說,我們終究變成了我們曾經討厭的樣子。最可怕的就是,我們會把這些父母對我們犯下的錯在自己育兒的時候重複。為了一起當好新時代優秀的爸爸媽媽,彩媽特意總結了以下幾個小tips幫你丟掉中國式育兒的“惡習”。


1、樹立邊界意識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一定要聽自己的。但是,當孩子出生下來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與你一樣平等且自由的。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確自己和他們之間的邊界,有些事情我們是不能參與或是代替他們做決定的,比如說不能偷翻他們的日記或手機,不要替他們選擇朋友。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同樣的,也要幫助孩子從小建立邊界意識,告訴他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和思想,不能讓別人隨意侵犯,也不要跨過別人的邊界——很多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來完成,不可以依賴於父母。

2、 用理性溝通代替責罵

孩子總有調皮、闖禍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忍不住想要訓斥他們。但是,心理學家發現,這種責罵的方式對糾正孩子的行為收效甚微,甚至會起反作用。


所以,當我們被孩子的行為激怒的時候,要冷靜地想一想自己是想刺痛孩子的自尊還是想解決問題呢?如果是為了解決問題,不妨理性地和孩子一起探討他的行為,幫他理清楚前因和後果,告訴他這種行為會導致什麼可能的後果。在下次面臨同樣問題的時候,孩子會自己學會分析和權衡利弊。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3、 拒絕言語暴力


作為家長,我們也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對孩子的貶損也是脫口而出:“怎麼搞的?你怎麼這麼笨?你這樣能做成什麼事?”不要小看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話,他們會變成一顆顆不自信、自我懷疑的種子灑落在孩子心中,慢慢長成傷人的大樹。

從星爺的《新喜劇之王》看中國式育兒,請收下這份新年育兒指南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早已正式把語言暴力歸為對兒童的心理虐待。當我們為幼兒園虐童事件而憤怒的時候,誰又能想到,我們轉身便用語言向自己的孩子施虐呢?言語的力量絕不亞於體罰的殺傷力。


在想罵孩子之前,我們不妨簡單地轉變一下句式:“寶寶,我知道你這樣做得已經不錯了,但是下次你如果能……就更好了!”


4 、經常表達自己的愛


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能明確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除了經常用語言和行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還可以更具體的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感情。比如說在和孩子讀圖畫書的時候,你可以說“小兔子的媽媽真的很愛小兔子,就像我愛你那麼多一樣。”


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你要公正地批評他的時候,也要記得強調一句“爸爸/媽媽還是愛你的,我只是針對這件事情對你提出批評,希望你能改正。但這絕對不會影響我們對你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