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杨子珊演绎的电影《天亮之前》,有别样的凄美


最近看了一些去年和近期热播的影片,有的寡淡如水,有的不知所云,心里就想,现在,票房收入越来越高,可想看到一部好的电影咋就这么难呢?

在三月三的午后,在安静地办公室里,我静静地看完《天亮之前》这部电影,却觉得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汹涌,以至于影片已经播放完很久了,我还沉浸其中没有走出来。

首先感觉故事的构思很好,特别是收尾,完全在意料之外,又巧妙地弥补了前面剧情的不合情理之处。

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对女主茉茉(杨子珊饰)对男主高野(郭富城饰)的感情觉得有些突兀,短短的一夜之间、一面之后就会有那么大的信任、那么深的情义还有那么大的默契和那么大的纵容,就是有些不合情理。

虽说有一见钟情之说,但对一个风尘女子来说,绝不是因为一部影片、一个梦想的影响那么简单。

茉茉陪着高野有两次奋不顾身的舍生忘死,一次是蒙面开车,一次是一起喝下一瓶安眠药,这种可以为对方去死、陪对方一起死的感情珍贵到稀有。

直到影片即将结束,才知道茉茉身患绝症只有半年的生命,才知道高野的妻子曾经救过茉茉,才知道茉茉替雨晴给狱中的高野写信而高野的回信成了茉茉活下去的心理支撑。

故事讲到这里,峰回路转,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个结局虽不是大圆满,但对故事来说却堪称完美,也有一种让人心疼不已的凄美在。

郭富城、杨子珊演绎的电影《天亮之前》,有别样的凄美


总体感觉这似乎是个悲剧,毕竟剧中有着美好心灵的两位女人都离世了,两座墓连续在影片结束前出现,确实有一种极强的冲击心灵的作用,让人顿生人生无常的唏嘘。

墓碑上所书的“音容宛在”也好,“彤管流芳”也罢,似乎都昭示着命运的不可捉摸。

雨晴救了茉茉,难道真的就注定了茉茉要在离世的半年前再去救高野吗?宿命真的是冥冥中存在且不可抗拒的吗?雨晴见高野的最后一面是茉茉见高野的第一面,就预示了三人纠缠不清的命运纠葛吗?

故事在悲戚之中又注入了生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雨晴走了,可她活在高野和女儿的思念中,茉茉走了,虽然她活着的一生也没有实现她被一个男人深爱的愿望,可死后,她却会在高野的一生中微笑,这也许是命运给她的一个补偿吧。

想起茉茉的那句话,总觉得有道不尽的辛酸之意:“对你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晚上,对我,却是一生。”想起茉茉其短暂悲惨的一生,能有这样一个夜晚,多少也会有一丝欣慰之意。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高潮不断、迂回婉转,我是由衷叹服。

郭富城、杨子珊演绎的电影《天亮之前》,有别样的凄美


其次是感觉影片中的感情真挚。影片中有夫妻之情、父女之情、男女之情、家人之情。

雨晴是浪荡公子哥高野的妻子,想来高野一开始对这个父母硬塞来的妻子并不会有太多的感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善解人意、时时处处为高野着想的雨晴终于赢得了浪子高野的爱。

正如高野自己所说的,这种爱,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雨晴的绕指柔感化的结果。我也不敢说这种爱到底好不好,只能说,这也是爱情的一种方式吧。

影片中的父女之情也很真实,我说的是真实,不是感人。高野绝不是个称职的父亲,他把家业败光,把女儿交由姨妈寄养,自己堕落为一个负债累累的烂赌徒。

这样的父亲,没有给予女儿应有的照顾,更谈不上对女儿的责任和担当,可以说,女儿被抓的遭遇就是其父高野一手造成的。

高野的选择在情理之中,他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女儿的命。高野的选择,是一个正常的父亲做出的正常的选择,可是,真因为寻常,才愈加显得父母之爱的伟大。

在生死的选择面前,舍己为女,悲壮之余,又是那么自然,除却父母,这世间,又有谁会毫不犹豫的如此?

郭富城、杨子珊演绎的电影《天亮之前》,有别样的凄美


片中的男女之情就复杂了些。妓女茉茉多次轻生,生无可恋,没有活下去的动力。她在延续雨晴对高野的感情的过程中找到了寄托,似乎也对高野产生了好感。

这种感情有些错乱,也有些错位,再加上她那个始终横亘在心的找一个深爱自己的人的愿望,就让这份感情增加了些梦幻般的美丽。

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许真的是一种奢望!影片结束前的那句:我多希望在十八岁时遇到你,似一声长长的叹息,如刺般扎在观众的心里,其激起的共鸣似涟漪般久久扩散。

除了夫妻、父女,影片中还涉及到家人之情。一场空难,让富家公子在继承了巨额财产的同时,却失去了活着的方向,就在赌博之中寻找那一份虚妄的刺激来支撑,以至于家业败尽,混得惨淡无比。

《天亮之前》这个名字也好,黑夜的相遇,是一场梦还是真实?黑夜过去了,天亮之后,生活是否会灿烂?

即便黑夜里的经历是一场梦,天亮之后的阳光,难道会将这梦融化的了无痕迹?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又会选择怎样的生活,还是一直活在记忆里?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也许,生活会给出每个人不同的答案吧。

作者静塘:好读书,喜读史,善谈人生、聊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