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北京房山來了這些珍稀動物

目前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瞭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

在數量龐大的遷飛鳥兒中,更有天鵝、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而它們的出現,也成了首都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生動註腳。

今春,北京房山來了這些珍稀動物

“極危”青頭潛鴨亮相大石河


青頭潛鴨在“鳥界”是“超級巨星”,它是遷徙性鳥類,通常每年3月中旬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開始飛往南方。

在房山區大石河畔,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研究員郭耕清楚地拍到了兩隻青頭潛鴨。它曾是我國常見候鳥之一,但隨著棲息地的破壞和人為狩獵,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等級。

青頭潛鴨在全球僅有約400只,比大熊貓還要稀有,據監測,其在2019年春季才首次造訪京城大石河、南海子等地,而今春這是它的第二次露面。

黑鸛“安家”房山拒馬河大石河

今春,北京房山來了這些珍稀動物


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被房山拒馬河、大石河流域良好的環境吸引已經安家。

專家介紹,黑鸛一般在二月份開始頻繁接觸、相親;三月初銜枝築巢;三月中旬,家基本修建完畢;三月中旬到四月初,開始產蛋;五月份小鳥破殼而出;六月、七月褪去白羽,換成黑色羽毛;到七月中旬,小黑鸛就可以離開巢穴,從高高的懸崖上飛下來,到河邊覓食了。

拒馬河流域的黑鸛數量高峰時達到70只左右,經過近20年的保護,目前這一區域的黑鸛數量穩定在四五十隻左右。

解讀

今春,北京房山來了這些珍稀動物


鳥兒用翅膀,為北京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點贊”

什麼原因使140餘萬候鳥選擇北京中轉和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造訪北京?

據鳥類專家、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高武介紹,北京是世界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中轉站,百萬候鳥中轉是常態,而珍稀鳥類造訪北京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是指其中有一部分是“迷鳥”,它們因為霧霾、風向等原因,在遷飛中迷了路,偶爾降落北京;但包括珍稀鳥類在內的絕大部分遷徙鳥類是因為北京良好生態環境吸引的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