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一線的“十二時辰”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 “儘自己一份力,挺好的,大夥心裡有股勁,就是那種團結一心、共同戰勝困難的力量。”“能夠參加這次任務是為國效力的機會,倍感榮幸。”3月30日,是第一批參加入境返京人員轉運工作的同志堅守的第21天。當有人問起他們有什麼感觸時,他們這樣回答。

转运一线的“十二时辰”

對於管理中心的幹部和駕駛員來說,入境返京人員轉運工作是個陌生的領域,他們要迎接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檢驗初心使命的大考。

夜班12小時

18:00

備戰,清點防護物資。在房間吃過晚飯後,轉運組的同志們各自做著準備工作。出發前要準備一個塑料袋,把當日的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口罩、腳套、防護帽裝好備用。為了確保大家做好防護,帶車人員節洪偉自己起草了《機關事務管理服務中心押車工作人員防護流程(實用版)》,梳理了轉運工作程序、防護物品清單、消毒和用餐注意事項等內容。組員們每次出發前都要對照看一看,有個提示,也能避免遺漏。

18:40

登車,穿戴防護用具。為避免因穿防護服引起居住地點附近居民的恐慌和誤解,組員們每天都是登車後再穿戴防護用具。經過專業培訓和多天的實戰演練,大家都已經掌握了穿戴要領,幾個關鍵點要十分注意,所有皮膚要全部覆蓋,衣物連接部位要壓緊壓實,兩人一組再相互檢查一下,準備完畢,整裝待發。

19:00

發車,目標新國展。經過一番嚴格的審核檢測,轉運組抵達新國展指定停車區域待命。隨著入境返京人員的增加,轉運任務日益加重,特別是夜間國際航班到達較多,等候區轉運車輛要隨時待命,大部分的時候所有車輛都在馬不停蹄的運轉,滿滿工作12小時,往返於新國展與懷柔、新國展與東城之間。轉運途中,經常都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轉運人員還要協調處理乘客物品問題,幫助搬運大件行李,對接聯絡員的交接問題、工作組的轉運任務安排,做好轉運後車輛消毒等工作。負責帶車的同志利用休息時間編制了《機關事務管理服務中心入境人員轉運工作手冊》,詳細梳理了工作紀律、組織構架、帶車流程和個人消毒流程,並轉發給其他工作人員,確保了轉運工作安全、規範、有序開展。

凌晨2:00

轉運,記不清跑了多少趟了。梁林泉,58歲,大車轉運司機裡年齡最大的同志,管理中心的老員工。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開車,對有幾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來說,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全身被包裹得密不透氣,行動十分不方便,精神必須高度集中,小心駕駛,確保行車安全。“我自己都記不清送多少趟了,反正每趟任務都安全保質保量的完成了。”夜間行車給長途行駛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有時高速路口會有大車灑落的東西、被大風折斷的樹杈;有時會途經小道摸黑行駛;有時因長時間佩戴護目鏡,熱氣和水霧遮擋護目鏡視野,這一路上,押車幹部與司機就是鐵的搭檔,關注路面安全,相互提醒,相互負責,確保了每一次任務的安全完成。

6:00

天亮,看到了日出。轉運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非常繁瑣,工作人員不僅要會做工作,還需要耐得住性子。由於國際航班的緊張,許多乘客是輾轉世界多地返京的,有的乘客週轉2日1夜總算到京,還要接受“機場檢測—轉運國展—國展檢測分流—轉運集中觀察點”一系列流程,又是將近一夜的時間,精神已經十分疲憊。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服務態度,理解他們的心情,關注他們是否需要幫助,帶嬰兒的乘客用不用開燈,老人行李要不要幫忙搬運。不知不覺間已經忙碌了一夜,大家相互打趣的說:“沒想到第一次看日出,是我們幾個在一起。”

7:00

回程,一項都不能少。結束了夜班,返回程序一個步驟也不能少,手消毒、摘第一層手套、脫防護服、撕密封條,全程不能觸碰皮膚和衣服,防護服的回收也至關重要。乘車前要對車輛內外進行徹底消毒、通風。轉運組的同志們枕戈待旦、星夜兼程、不辭辛勞的與疫情賽跑,一天天、一趟趟,保證了每一次任務圓滿完成。

白班12小時

7:00

接班,開始新一輪的轉運。與大夜班的同志做好交接後,新一天12小時的值守又開始了。初春的北京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加上風雨的洗禮,這是對轉運人員身體的考驗。早班上崗時,天微涼要多穿一些,可到中午卻悶熱難耐,防護服一穿就是一天,熱也要扛著。

13:00

抓緊吃幾口飯就得走。轉運工作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電話一響就得即刻動身。有時忙完一輪轉運已經錯過飯點,飢腸轆轆的回到休整區,剛吃上兩口就接到調度電話,立馬放下盒飯迅速出發。有時一天要轉運幾十人,最遠的要往返110公里近3個小時。休整區其實就是停車場,沒有遮擋,也沒有桌椅,為保證能隨時以良好的狀態的投入工作,組員們在運轉車旁席地而坐,抓緊時間吃完飯後,就立即進入到備戰狀態。

17:00

手機一直在充電。“每次值班我們都必須帶著充電寶,要不然手機只能堅持半天就沒電了。”劉天然,28歲,是轉運組裡唯一的90後,除了與司機師傅配合帶車,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小夥子,主動承擔了轉運組工作信息收集和報送工作。轉運是一項整體工作,從國展大廳工作組、帶車聯繫人、集中觀察點聯繫人到社區聯繫人,要確保整個工作鏈條的銜接順暢,離不開耐心細緻的溝通,12小時的在崗,每天每人平均出車4、5次,基本上都是在不停撥打電話、導航定位、溝通協調中度過的。“主要靠手機上報照片和工作內容,聯絡群裡輪班24小時不停,如果不開靜音的話一晚上聲音都不會停。”

19:00

工作組住地。整個工作組百十來人住宿的地方,除了偶有的電話交談聲和洗澡水聲,很少聽到其他的響動,很多人不是上崗了,就是回來在休息,彼此的見面很少,溝通都是在電話裡和工作群。然而,各項工作卻開展的井井有條。今天你不在、明天他不在,但防護物資總有人提前幫大家準備好;防疫、轉運、隔離要求,群裡總有新的精神和任務佈置;排班計劃、信息照片、工作流程都會按時出現在眼前;天氣預報、防控形勢通報、突發注意事項也都會提醒到位。小小的手機、幾臺轉運車輛,就是他們戰鬥的武器。

“使命”是防護衣下最初的信念。

“堅守”是防護衣下最強的執著。

“光榮”是防護衣下最深的體會。

“汗水”是防護衣下最美的印記。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即使每天日夜顛倒、腰痠背痛,他們也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始終堅守在崗位上,也始終堅守在最前線,為戰“疫”勝利逆行而上。他們是機關事務工作戰線上的楷模,守著“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初心和使命!

向轉運一線的同志們致敬!讓我們匯聚力量、攜手並肩,一同迎接充滿希望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