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文|令狐伯光

最近,2017年拍摄的一部网络电影《簋街的鬼2》火了。

原因是被网友挖掘出了一个旧闻,电影居然让黑人定了中国古代的皇帝。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从电影的服化道来看,这个黑人小孩饰演的显然是架空的中国明朝皇帝。

导演祝东宁,为此遭到了大量网友的吐槽。

虽然这是一部网络大电影,同时该电影的主题是部“古装穿越喜剧”。

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中国明朝皇帝都不应该让一名黑人小朋友来扮演。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这不但与真实中国的历史上完全靠不着,同时还有着相当严重的解构中国历史文化的意味。

不信。

西方那边某方面的正确比中国要盛行得多。

迪士尼的《小美人鱼》让黑人女演员来饰演就引起广泛的抗议,但迪士尼也没拍部电影,让黑人女演员去演欧洲女皇不是。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这位导演祝东宁在国内也不是无名之辈。

作品《铁血荣耀》《唐砖 》《简职男人》,再到青春剧《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等。过去还有着一部相当知名的电视剧《战火中青春之血染风采》。

这在国内是相当知名的电视精英了,拍摄这样历史解构,真的要不得。

今天,伯光大致聊聊中国文化里面的“崇洋媚外”。

01

中国流行文化“崇洋”的原因

这个原因,说到底其实就是“文化自卑”的关系。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原因则是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一直到最近10年才开始改善。

不过,2020年的中国都是一个文明大国,却不是一个文化大国。

这里的“不是文化大国”指的是小说、游戏、动漫、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流行文化。港台流行文化在2000年前后十年,曾经创造过一个流行文化的高峰。

比如香港电影,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侠小说,再到台湾的流行音乐等等。

但是,80年代和90年代内地的流行文化的巅峰,从文学、摇滚乐、再到电影都广泛充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风潮。

它在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是有点“逆向”的,很多是持反思和批判态度。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过后,经济坐上了火箭般的迅速发展。

大陆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很不成熟。

那么当时谁成熟呢?

先是港台,然后是日韩, 最后就是西方国家了。

我们的流行文化产业就先经历了学习港台,再学习日韩,再到全面学习欧美的过程当中。

在全面学习发达国家的过程当中,自然很容易造成人家的文化更发达,文化更先进,和文化更加厉害的观念。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单独从流行文化产业来讲。

先不提发达国家的欧美和东亚的日韩了,哪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港台,现在内地主导的流行文化都还没有超过人家。

同时,即使在港台流行文化的巅峰时代。

它们对于欧美日韩尤其是日本文化,都处在亦步亦趋的学习当中。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这样一来,整个华语地区在流行文化上全面的“崇洋媚外”。

自然而然是可以预见的。

02

中国流行文化“崇洋”的现象

这次网络大电影《簋街的鬼2》让黑人小孩演明朝皇帝,只是比较显眼的一次罢了。

中国影视剧里对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借鉴,模仿甚至是抄袭,早就层出不穷,数之不尽了。

比如近年发展迅速的国产动画。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2019年7月,国内开播一部万众期待的科幻动画《灵笼》。

开播前很多观众都非常期待,结果开播过后就觉得不对了。

立刻出现了很多批评的观众,除了大量模仿欧美日本科幻的元素,特别集中到男主角是白人身上(设定上是混血)。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各种各样的国产动画,各种各样的欧美人种建模。

这不早已经是个公识了吗。

中国青少年观众不是早就习以为常了!

造成这样的现象上面已经说了,单独就动画这个文化产业来讲。

西方那边美国动画是老大,东方国家自然是以日本为尊。

从动画题材类型,到动画精英人才,再到作品的经验积累,最后到动画影视工业层面。美国发展一百多年,日本发展了大半个世纪。人家是这个行业里的翘楚,落后国家学习借鉴,模仿抄袭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从文学、音乐、游戏、影视剧等流行文化,哪一个发达国家没有做到行业标杆。

同时因为人家做得久,做得强和做得大。

中国动画业内崇拜,中国观众喜欢观看。

这些难道不都是很正常的文化消费吗?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我们回到中国流行文化作品里,却蕴含有大量“外国文化元素”的问题上。

03

中国流行文化”崇洋“的事例

根据伯光的观察,最常见的有两个现象。

一是国产动漫和古装影视剧,往往和日韩联系甚深。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日韩因为经济的先发优势,流行文化非常成熟。

前几年的国产古装剧,磨皮抠图,韩式平眉和模仿韩国古装剧的模式很常见。

既然提到国产古装剧学习韩国模式,那么不得不提的还有日本。

中国古装剧抄袭日本文化,尤其是借用“日本和风”替代唐风和中国风,简直达到了前所未有,比比皆是的程度。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关键是,很多观众还被“唐朝文化在日本”洗了脑,反驳我们只是学回来罢了。

这真的是个天大的笑话。

二是中国流行文化滥用西方文化元素,对西方影视工业的拿来主义。

2010年前后到2017年后衰落的国产魔幻大片,广泛的存在对于西方文化的美术审美,影视工业的拿来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封神传奇》里西方城堡的商朝朝歌城,埃及艳后的九尾狐苏妲己等等。

《西游记》《钟馗伏魔》《捉妖记》《降龙传》《奇门遁甲》等等。

那些年港台导演主导的魔幻大片,这种对于“西方文化元素”“西方影视工业‘的拿来主义,真的是不计其数。

除了这种观众看着都反感的,相比之下某些精神上”历史文化解构“的作品。

它们其实更值得警惕。

伯光印象深刻的有一部电影,范女士主演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如果说片中视角让西方使者来看待中国历史也行,但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唐朝皇室和精英大量对于”景教“的崇拜。

历史上,基督教确实在唐朝存在过,而且流传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样历史文物。

但论唐朝的宗教传播的程度,大概只会排在第四位。

第一是道教,因为唐朝李家找老子为祖宗,道教很大程度是唐朝国教。

第二是佛教,虽然唐朝国教是道教,但佛教经过汉朝到南北朝的发展,在唐朝已经展现出是中国两大宗教之一的潜力。

唐朝后来发生“武宗灭佛”的事件,可以想象此前的佛教有多兴盛。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第三是祆教(拜火教,也就是中国人熟悉的明教)。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当时唐朝非常的强大,和西域各国有着非常频繁的经商往来,于是就有很多西域人待在长安城。

当时西域人信奉拜火教居多,连同唐朝信徒便成为第三大教。

同样也因为地理原因,景教自然就只能排到了第四位。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2019年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景僧大眼睛的伊斯,他成天想着的是帮张小敬立功,好向唐朝皇帝在长安推行景教。

这个就比较符合历史中的唐朝,一如剧中的地下城黑人大佬葛老。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里东罗马使臣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唐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太监等竟然全都听得懂英语,和人家沟通起来畅通无阻。

电影当中更是多次展现出了唐朝皇室,竟然非常的崇拜”景教“的戏份。

比如开始东罗马使者等人走到像是大教堂的建筑里,再将观众引到唐明皇(黎明饰)面前。后面剧情里无论唐明皇,太监高力士,都喜欢遇到问题时在教堂思考人生。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高力士为自己是太监深感自卑。

主教积极地开导他:“罗马的阉人都是灵魂歌手。”

似乎是唐朝皇室因为崇敬“西方宗教”,从而才能开创中国大唐的盛世。

这显然是受到近现代西方文明强大,从精神文化上面崇拜对方,反过来解构中国历史文化的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2018年,陈凯歌导演的奇幻片《妖猫传》。

因为是改编自日本小说,里面同样出现了大量用日本文化来解构唐朝文化。

04

民族自信和精神自信的崛起

为什么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观众,对于大量的中国文化作品,里面却充斥着无穷无尽的“外国元素”感到反感。

伯光已经说过了很多次。

还请你们睁开眼睛看一看,近现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络。

之前不提。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2000年的前后10年,当时是港台流行文化巅峰的时期。

港台流行文化确实创造过辉煌,但港台流行文化因为种种原因已经衰落了。

而经过40年开放的经济迅速发展,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内地观众。近年来,由上而下形成的文化风潮,再到精神面貌。

2010年到2015年后,是“消费主义”的全面崛起,虽然推动流行文化迅速发展,但造就大量“群魔乱舞”的时代。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2015年后,国内已经是民族自信、精神自信、文化自信全面崛起的时代。

1、2015年后的中国古装影视剧

中国幻想系文化,真的是浩瀚和博大。

我们有灿烂的神话,有封神西游,有民间传说,有志怪猎奇,有武侠仙侠——

甚至,后世崛起的中国网络小说、仙侠、修真、修仙、奇幻和玄幻都已经玩出花了。

不管中国古代还是中国现代,自己的还是舶来的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中国幻想文化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审美体系,比起东亚做得极好的日本,厚度,广度和深度,绝对要强上一筹(尤其文学)。

2010年前后到2017年后的的大量影视剧。

电视剧《山海经》照搬日本动漫《犬夜叉》。

更不用提前面说过的魔幻片,《封神传奇》《长城》《捉妖记》《西游记》,最后上映下架的《阿修罗》等等。

它们打着的中国奇幻电影的名头。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这里都不要求它们反应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哲学。这些电影表面的美术审做得不中不洋,不伦不类。

中国观众怀念早期的香港奇幻片。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倩女幽魂三部曲》《青蛇》《大话西游》等,再到巅峰时代的香港武侠电影。

中国观众怀念的是什么呢?

2015年,正午阳光的《琅琊榜》后。

港台引领的《武媚娘传奇》阿宝色,日韩审美替代中国风后衰落。

古装剧变成了《军师联盟》《那年花开月正圆》《延禧攻略》《知否知否》《长安十二时辰》《鬓边不是海棠红》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这些制作精良,美术审美全面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当然,其中有些作品审美会有争议,也有值得改良的地方,但这个文化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中国观众为何又开始认可这些古装作品了呢?

答案将在下文揭晓。

2、中国动画产业的全民性

2015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获成功后。

《精灵王座》《大鱼海棠》《大护法》《昨日青空》《风语咒》《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西方题材的《精灵王座》,和日本青春动画明显的《昨日开悬空》,票房上都不算成功。

《风语咒》和《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相当于动画的剧场版,粉丝群体相对的固定,质量口碑却没能转化成普通观众的观影潮。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大护法》以尺度突破和中国文化获得一定的成功。

追光动画摆明学习好莱坞的《阿唐奇遇》和《猫与桃花源》,虽然和《小门神》一样都制作精良和剧情。

​但是两部电影的票房,仍然严重输给了更加传统的《小门神》。

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四强分别是:《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只是可惜因为“疫情”袭来,动画电影《姜子牙》没能上映。

如果口碑质量扑街不提,如果成功背后的”中国神话宇宙“。

我们再回答上面的问题,请看看近年国内古装剧的美术审美,请再看看票房最高的四部国产动画电影的类型和题材。

答案不是很明显了吗。

05

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的崛起

其实,当谈到很多直接学习”国外流行文化“的时候。

国内的观众当中,经常会出现另一种不同的声音:中国流行文化当然需要反映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一直非常包容,一味的反对非常狭隘。

这些支持的观众,尤其集中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少年。

比如科幻动画《灵笼》主角确实是外国人。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难道中国动画就只能做都做烂了的中国风,做个”外国人“就反对也太狭隘了。

答案也很简单,新生代的青少年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文化审美呈现多元的趋势。他们是直接消费”外国的文化产品“,亦或者模仿国外的国内文化产品。不管是文化消费观念,再到文化理解上都没什么障碍。

注:单纯指国内外流行文化产品的相似性,没有和背后”意识形态“的挂勾。真正出现真的对立的产品,相反现在青少年立场反而更加坚定。

但如果回到14亿人口,才刚刚富裕起来的整个中国。

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还是刚正处在文化自信崛起的状态。

他们要求新时代中国流行文化崛起,并不是无脑的拒绝西化(工业化),而是在现代工业化崛起的中国之后。做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精神文化和当下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流行文化产品(传统文化)。

2019年,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2》第二期。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佟丽娅化身大唐美人那一期,当时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楚艳教授,在现场复制了一场盛世唐朝服饰的片段。

主持人张国立当时就问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这些只能在舞台上展示的服装,复原它的意义何在?”

楚艳教授当时的回复,着实有点长。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我们这一代的服装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服装教育和审美教育其实一直在受西方服装设计的影响,纽约、巴黎、伦敦、米兰这四大国际服装周每年发布几百场时装秀,几乎已经主导了全世界的服装流行趋势,可以说时装的话语权一直在西方,大部分中国设计师,包括我在内,都曾经在强势的西方服饰审美当中迷失了。”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当我们回望历史回到盛世大唐,那个时候的长安其实就像今天的纽约和巴黎一样,也是世界的时尚之都,也是引领着国际时尚潮流的策源地。我们看,唐人是何等的自信,他们无论是梳着回鹘的发髻,或者是用着丝路上传来的胭脂,甚至穿着波斯纹样的唐锦,整体看上去,大唐依旧是大唐。”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我们为什么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复原这些,并不是说以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要穿成这个样子,而是我们要用这样一个笨功夫,一点一点地通过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去找到那份非常高级的对美的品味,在这个过程中,找回属于我们中国的审美精神。”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知来处,明去处!

楚艳教授的话,形象具体的说出当前的中国观众,至少主流的中国观众对于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要需求。

最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从来都不是错。

如同很多接受而且喜欢西方流行文化,再到摆明学习人家的中国流行文化。

这本质上没有任何的问题,毕竟现在的中国人也越来越现代化了嘛。

但在中国自己全面崛起的今天,我们当然要先做出依托中国的工业化,结合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产品。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自己的流行文化都没有建立没能够发扬光大。

便先去考虑中国全面复兴后的“多元文化”的东施效颦。

一言以蔽之:你自己的文化都没整明白呢,就考虑去做别人的东西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如同科幻动画《灵笼》,这部动画本身并没有问题。它的题材和美术审美的借鉴模仿,在“多元文化”下的今天,国内也有很多年轻观众喜欢。

这很正常,但它想要破圈受到大众喜欢,显然没有找到这个文化平衡点。

历史虚无主义:从黑人演明朝皇帝,看中国流行文化的“崇洋媚外”

实际上,《灵笼》在国内年轻观众当中都没有做到完全破圈。

这家动画公司的下部科幻动画作品,却是中国顶级科幻巨著《三体》动画版,这部当代中国科幻崛起的巅峰作品。

如果将中国人角色做成西方人的脸孔,再解构原著里大量的中国文化和精神。

难道不和黑人小孩演明朝皇帝一样荒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