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情緒與行為】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當你的孩子不在身邊獨自同夥伴們玩耍、學習時,你是否覺察到孩子是否有被“欺負”的異常?或許有,或許沒有,也或許是你完全沒有覺察到。


一般情況下高年級的欺凌現象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這些現象時有報道。而低年級的欺凌現象往往很難覺察,但可能會造成心理傷害。


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情景一】


每天,十歲的小蘭都會向他的媽媽索要領錢,且越來越多的,理由也越來越豐富。但是父母可能發現,孩子的身材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苗條,也沒有增加購買學習用品。孩子經常放學回家總是叫喊著肚子餓。真實的情況存在這些可能,小蘭正在將他的零錢交給高年級的學生,後者威脅如果不給的話要毆打她或是手段。

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情景二】


13歲的銘涵認為她進入的初中學校很好,因為她幾乎收到了大多數同學的歡迎。但後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她發現其中有個別同學散佈了關於她的卑鄙謠言。孩子開始表現的情緒不穩定,以前從未遇到過的事情會讓她思考很多東西,會讓人焦慮。


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情景三】


剛進入一年級的6歲的小夢,在一週之後哭鬧著不想去上學,她自己的描述是體育老師在一次課堂上批評了她,還“打”了她。隨後向學校瞭解,體育老師是有些嚴厲,但尚未到“打”的程度。


不是所有孩子認為他(她)正在受到的“欺負”在大人眼裡都是真實存在的,有些“欺負”(老師嚴厲的教導)可能是一些在大人眼裡非常正常的現象,有一些可能是真實的“欺負”,這包括戲弄(起外號)、孤立、欺凌(索要錢物、毆打等)以及散佈不真實的“謠言”。


這些“欺負”不管是真實的還是不真實的,在孩子的心目中都是遭到了“欺負”。


這些現象不一定頻繁發生,但總是會偶爾發生在孩子身邊。同時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將這樣遭遇告訴父母,這個時候父母該怎麼辦?如何幫組孩子面對他們眼中的“惡霸”?


【識別欺凌】


對於家長以及成人來說,如何判斷孩子受到了欺凌非常重要。


在大多數時候,孩子被兄弟姐妹、朋友或同學取笑,當它是以一種嬉戲、友好和相互嬉鬧的方式完成時,通常不會造成傷害,甚至他們會覺得有趣。但是,當戲弄變得有攻擊性、不友好和持續進行時,就可能會越界成為欺凌行為,需要制止。


欺凌一般體現為是以身體、語言攻擊,造成生理、心理傷害的一種故意折磨。具體表現為從敲打、推拉、辱罵、造謠、威脅甚至到勒索財物。

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這些現象孩子們都很難自己應對,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理健康。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更大的悲劇。


【為什麼孩子會欺凌其他孩子?】


孩子欺凌他人的理由有很多種情況,一般相貌、身體(不夠強壯)和心理(膽小)有些特別的孩子容易受到欺凌,有時因為孩子行為上與他人不同也會受到欺凌。


欺凌他人的目的也具有多樣性,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展現自己厲害而去欺負他人。


孩子對欺凌行為帶來的後果缺少感知能力,且行動帶有盲從性。


【如何發現孩子遭到欺負跡象?】


除非你的孩子告訴你,或是身體上有明顯的淤青、傷痕,否則你很難弄清楚孩子是否遭到了欺凌。


但是,往往孩子遭到欺凌之後,即使不同父母交流,也會發出一些警告信號:


1、父母可能會注意到孩子的行為突然與以往有所不同或顯得焦慮,或者飲食,睡眠不足或做他們放棄通常喜歡做的事情;


2、當孩子們看起來比以往心情更沮喪或更容易生氣時,或者當他們開始逃避去一些公共場所或是學校時,有可能是因為遭遇了欺凌;


3、有時候需要檢查一下孩子身體,看看是否有孩子無法說清楚的淤青和傷痕。


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當你懷疑孩子遭到了欺凌的時候,而孩子又不願意同你交流的時候,你需要採取迂迴策略,而非逼問。比如說,看到電視節目中一些類似欺凌的情節時,問孩子身邊是否存在這樣的現象。或者當談到別人遭到欺凌的時候,問孩子如果是他遇到了該如何處理。或是問孩子是否曾經經歷過。


讓你的孩子知道,如果他們被欺負或騷擾,或看到別人身上正在發生這種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有必要同父母或是老師以及其他成人說出來。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


如果孩子告訴你有關被欺負的信息時,請冷靜地傾聽並提供安慰和支持。孩子們通常不願意告訴父母或成年人他們遭到欺凌的原因,因為他們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會感到尷尬或是羞愧—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並不是光彩的事情,或者他們擔心告訴了會讓父母感到失望、沮喪、生氣或反應激烈。


有時孩子收到欺凌會覺得這是他自己的錯,如果他的相貌、身體(強壯)、心理(不害怕)或是行為沒有不同的時候,就不會遭到欺凌。有些時候,他們擔心將遭到欺凌的事情告訴父母、老師或是其他成年人之後,事情會變的更加糟糕。而且,通常在孩子中間普遍認為,向老師、父母“告狀”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因此,一旦你獲悉了孩子遭到“欺凌”的事情之後,不管這個“欺凌”事情在你的眼裡是屬於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都必須認真對待。必要的時候同欺凌者的父母聯繫,通常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實際生活中,往往是學校的班主任、老師或是輔導員最先知道。


更為重要的是,在進過最初的聯絡或是其他方式處理之後,父母必須跟進處理,避免孩子因為告訴了父母、老師遭到程度更深的欺凌,這是非常糟糕的現象。可能會導致孩子以後不會相信你的處理能力,從而不再與你溝通類似的事情。因此,當事件發生之後,需要長時間的跟進並觀察,有必要的話時間跨度會長達數月、一年或是數年。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他們眼中的“惡霸”?】


當孩子遭到欺凌時,父母告訴孩子進行反擊可能是很多人選擇的方法,這看上去很有道理,畢竟孩子遭到了痛苦感受到了生氣,告訴他站起來反抗似乎是很好的辦法。


但是,建議孩子使用戰鬥或是對抗的方式應對欺凌行為,它可能會迅速的將矛盾升級為暴力、更大的麻煩或是有人受傷,從這個角度上看,這並非是最好的建議。


相反,告訴孩子遠離哪些欺凌者,將遭到的欺凌行為告訴父母老師,與其他友好的人一起玩耍和學習會是更有價值的建議。

你有覺察孩子在校園受欺負嗎?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惡霸”?


另外,需要同孩子討論應對他們眼中“惡霸”的一些策略,幫助他們免受欺凌:


1、避免同欺凌者接觸。如果發現某些人喜歡欺負他人,或是某地有他們心目中的“惡霸”,避免同這些“惡霸”直接接觸,避免一個人進入“惡霸”控制的範圍。並要告訴孩子,這並非是膽小的表現,而是聰明人的做法;


2、遇到欺凌不要害怕,保持憤怒。欺凌者一般看到被欺負的人害怕,他們會更加肆無忌憚,所以,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哭泣會表現的很害怕。而應該表現的冷靜,一些建議的方法有:保持“撲克臉”,面無表情的面對欺凌者;或是表現出憤怒,深呼吸,甚至大聲從10開始倒數。這些方法通常都有用,會對欺凌者產生心理壓力。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不要對欺凌者保持微笑或是很友好,這可能會引發欺凌行為,讓對方膽子更大。


3、勇敢一點,堅決行動,走開,忽略欺凌者。堅定而又明確的制止欺凌者可能的行為,然後走開。


4、發生任何苗頭立即告訴大人。告訴孩子,不僅父母、學校的老師,就是身邊的任何一位成年人都會幫助他制止欺凌行為。


4、一定要告訴孩子,你會堅定的同他在一起面對所有的問題。當然,要想孩子完全信任你,首先作為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心目中“欺凌者”。


【恢復信心】


遭到欺凌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為了幫助孩子恢復信心,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與有積極影響力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交更多的朋友,減少孩子的孤獨感。


日常生活中,保持同孩子的交流,鼓勵孩子告訴你他一天中有趣和懊惱的事情,專心的聆聽,並提供一些建議(注意是建議,而非要求)。做好防範工作,比之後處理可能的欺凌事件要有價值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