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德国大使谈疫情:5名确诊中国学生检测转阴!促德方为旅德中国公民提供公平待遇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快速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疫情已经影响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时间4月2日,中新网、中国侨网邀请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以及侨界代表,介绍中德共同应对疫情的举措及当地华侨华人的贡献。

驻德国大使谈疫情:5名确诊中国学生检测转阴!促德方为旅德中国公民提供公平待遇

直播截图

此前5名确诊中国籍学生检测转阴

“我很高兴通过这个渠道告诉他们在国内的家人,刚刚在半小时前我得到一个检测结果,对5名同学的检测结果表明,都是阴性。”

3月下旬,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领区某语言学校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据介绍,学校共18名学生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5名为中国籍学生。确诊的中国籍学生均为轻症或无症状,此前根据德方相关处置流程留在学校隔离观察。

吴恳介绍,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校方取得了联系,要求校方密切关注确诊中国学生的病情发展,做好对他们的治疗工作,同时对其他中国学生进行隔离,及时提供检测、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包括心理疏导等。

驻德国大使谈疫情:5名确诊中国学生检测转阴!促德方为旅德中国公民提供公平待遇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25日,德国希尔斯海姆,工人和志愿者在市场大厅改建一家临时医院。

吴恳表示,使领馆一直保持与校方、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的联系,“也请他们在国内的家长放心,我们会持续保持和他们,及校方的联系,确保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

“在德中国留学生是我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最为关注的群体。”吴恳指出,因为学校目前都已关闭,他尤为关心学生们的健康状态。使领馆工作人员与留学生用110个微信群建立了联系,确保一个不落,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同时针对他们关心的问题,邀请专家提供线上答疑解惑服务等。

侨胞和留学生是否回国需权衡两方面因素

在被问及侨胞和留学生是否需要回国时,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表示需权衡两方面因素。

吴恳表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确实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相反,德国的疫情形势变得日趋严峻,一些留学生,特别是国内的家人,希望孩子们尽快回国,“我完全理解这种心情,因为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让人安心,这体现了他们对党和政府以及祖国的信任。”

驻德国大使谈疫情:5名确诊中国学生检测转阴!促德方为旅德中国公民提供公平待遇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直播截图)

吴恳同时建议,大家在做决定前一定要权衡好两方面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住在国的防控体系、防控措施以及医疗水平是否有效,能不能符合相关疫情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德国的基础和水平在全球应该是比较靠前的。”

另一方面,吴恳表示,大家需要考虑回国旅途当中交叉感染的风险。据其了解,目前已经发现了多起留学生在回国路上被感染的案例,在封闭机舱里的风险确实不可控。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理性、科学地看待归国问题,把各种风险权衡好,分析好。”吴恳说,不管大家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大使馆都会提供全力支持。

重点推动德方为旅德中国公民提供公平待遇

“疫情发生以来,大使馆和驻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总领馆等同德国各有关部门以及各地方加强沟通协调。我也几乎每天都跟德国总理府、外交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保持热线联络,主要目标是推动德方为我们旅德中国公民提供公平待遇,我认为这是大使馆必须做的一项重点工作。”

谈及驻德使馆协助当地中国公民防控疫情所作的工作时,吴恳如是表示。

吴恳介绍,大使馆和总领事馆通过工作渠道,不断呼吁德国方面,要更加重视在德国华侨华人、留学生和中资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重点要确保在德中国公民,患病后在就医方面能够得到同德国人一样的公平待遇。中国在德外交机构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当地中国公民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驻德国大使谈疫情:5名确诊中国学生检测转阴!促德方为旅德中国公民提供公平待遇

在柏林一条主要地铁线上,每节车厢乘客不超过5人,且相互保持数米距离。车厢内贴有防疫提示。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吴恳介绍,中国驻外机构每天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整理发布德国疫情报告、中国抗疫情况、德国当地的就诊指南、云医疗服务等重要信息,以提醒在德中国公民加强防范,同时使馆也提醒同胞要冷静科学地看待疫情,严格遵守当地的防疫规定,积极开展自助和互助。

吴恳表示,在大使馆的指导下,在德国中国商会也高度关注在德国中资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多次举办在线讲座,为在德中资企业员工做好服务,使馆还调整了领事业务工作的时间和证件申请的措施,以减少中国公民到大使馆途中交叉感染的风险。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还邀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线解答防疫问题,为在德同胞和留学生答疑解惑。”吴恳说,总之通过多种办法,一方面保持与同胞的联系,另一方面推动德方加大关注力度,为中国同胞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关照。

文字:马秀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