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


不不不,成长在社会主义教育大旗下的坚定唯物主义者Why君我,其实并不是个鬼故事爱好者。我也向大家保证,这篇文章里不会出现任何灵异照片。我们只聊事实,嗯,或许还有一些八卦。


在各种恐怖文学、影像中,废弃的医院或疗养院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灵感来源,探灵者们的亲身经历,提供了无穷的素材,娱乐内容又把它们进一步戏剧化。


但是要知道,有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要比鬼怪更吓人。

真实恐怖故事


1883年,有钱人梅杰·托马斯·海斯买下了一处地产。


这块土地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杰斐逊县,虽然自然风光不错,不过作为居住地来说,并不算很便利。海斯先生有一个女儿,为了让女儿上学,他在附近建立了一间小小的学校,并聘请了莉齐·李·哈里斯小姐执教。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韦弗利山疗养院的绘画作品。当时的韦弗利山疗养院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一块土地,有自己的邮政编码、邮局、各种工业设施和便民设施。

在18-19世纪年间,有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大文豪瓦尔特·斯科特,毫不夸张地说他可能是全欧洲头号流量作家。由于这位苏格兰爵士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匿名写作的,所以热切的读者们一般用他的第一部作品Waverley来指代他。


哈里斯小姐也是斯科特的大粉丝,于是把海斯先生建立的学校命名为Waverley School。海斯先生想必非常中意这个名字,直接沿用到了整块土地上,把整块地产命名为Waverley Hill,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的发生地,韦弗利山。直到后来这块土地不再属于他,名字却也还是流传了下来。


20世纪初,一场不幸的天灾降临到了这块土地。“白色鼠疫”——结核病来了。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图源:Cristóbal Rojas/Wikimedia Commons

不得不说,这块地方也实在是倒霉。韦弗利山在地理上临近俄亥俄河,环境非常潮湿,简直就是结核病蔓延的理想温床,路易斯维尔的结核发病率非常之高,市政不得不决定拨专款建立一所结核医院,把所有结核患者集中管理。


这个项目在1911年初启动了,韦弗利山被选为医院的所在地,并建立起一座二层的木结构疗养院。此时的建筑只能够容纳约40名患者,很快爆满,疗养院不得不继续扩建。


根据医院董事会报告的记载,1912年8月31日,城市医院的所有结核病患者都被转移到韦弗利山,暂时安置在帐篷里,等待新医院大楼的落成。


在此后的数年间,新建筑一部分一部分投入使用。1926年10月17日,五层高的主楼正式开放,所有病房加起来能够容纳400人以上的患者。这就是如今的韦弗利山疗养院了。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1926年投入使用的韦弗利山疗养院主楼

在当时,韦弗利山疗养院被认为是全美国最先进的结核医院,但是你懂的,那个时候结核仍旧属于不治之症,所以最终还是死去的患者占了大多数。


那个时候对结核的治疗方法,在现在看来简直是简单粗暴到可怕。


当时的共识是,新鲜空气对结核患者有好处,所以整座疗养院的结构被设计为最大程度地采光和通风,内部结构非常通透,轻症患者们时常被推到宽阔的走廊上,接受新鲜空气——就算是严冬也一样。疗养院还会用紫外线灯照射患者的胸部,以杀灭病菌。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走廊里的患者还穿着大衣

图源:路易斯维尔大学图书馆

至于那些无力回天的重症患者,疗养院会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最终手段”,比如往患者的肺里塞入气球,使得肺部尽量涨大,以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而另外一种治疗手段,胸廓成形术,则是完全相反的思路,通过使肺部萎缩断绝病菌的氧气。


想想都有点瑟瑟发抖。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韦弗利山。


在一些夸张的表述里,韦弗利山疗养院运营的51年里,共有6.3万条亡魂在此安息。不过这个数字实在是太不现实了。根据曾在韦弗利山工作的一位医生的笔记,某年死去患者的人数为152人,据此估计,真实的死亡人数应该在8000左右;考虑到韦弗利山疗养院的床位数量,死亡人数也不可能更多了。


据说,医生们为了增加患者们的治疗信心,不希望他们看到太多的死者,所以死去的患者都是经由一条隧道偷偷运输下山,这条原本用来搬运生活物资的通道,最终落得了“死亡隧道”的异名。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这段隧道长约500米

图源:Christopher Drake

1943年,第一种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出现,随后逐渐建立起的结核病治疗手段,让韦弗利山疗养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961年6月,韦弗利山疗养院正式关闭。


不过这幢建筑倒是没有就此废弃,而是在次年以伍德黑文老年医学中心之名重新开张。据传这里曾经进行过一些骇人听闻的试验,真实性难以确定,不过当时以电击治疗精神疾病还是很常见的。后来,由于预算缩减,院内环境越来越恶劣,再加上被指控虐待患者,肯塔基州于1982年关闭了伍德黑文老年医学中心。


此后也有开发商计划将韦弗利山开发成监狱或公寓,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如今,韦弗利山疗养院归私人所有,这幢历史悠久的建筑向公众开放参观,供好奇心充沛的旅客开展探灵之旅。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组织者提供的一些活动,还有不同时长的游览路线可选,甚至对极端爱好者提供过夜。当然,都不让带小孩。

图源:https://www.therealwaverlyhills.com/

是的,韦弗利山疗养院如今是著名的全球十大闹鬼地,灵异爱好者们和探灵节目曾拍摄到多个飘忽的鬼影,比如一个叫做蒂米的喜欢拍球的小男孩,曾在院内工作的女护士,饱受虐待的老婆婆,误入鬼地的流浪汉……


包括那条死亡隧道在内的韦弗利山,今天也静静地等待着新的来访者。


深深影响人类的白色鼠疫


围绕着韦弗利山疗养院的恐怖阴影,最大的一部分还是来自所谓的“白色鼠疫”——结核病。


结核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非常之早。根据结核分岐杆菌的进化学研究,这种疾病可以追溯到一万七千多年前。考古学家们在古埃及的木乃伊脊柱中发现了结核性腐烂,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肺部也有结核钙化灶。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不过结核真正“深度参与”还要数19-20世纪,因为,死得人够多。1815年,英格兰有四分之一死亡人口归因于结核,直到1918年,法国的死者仍有六分之一命丧结核之手。


从某个角度来说,正是这样大规模的传染病加速了现代医学的进化,包括当时英国对传染性疾病通报的规定,对公共场所卫生的要求,以及如韦弗利山疗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的出现。


疗养院(sanatorium)在当时的定义,已经与现在不相通了。在有效的抗生素出现之前,疗养院就是治疗结核等长期疾病的主要场所。


符合这个语义的第一个疗养院,可能是乔治·博丁顿。1836年,他开设了一间疗养院,并根据自己的实践撰写了一篇有关肺结核治疗的文章,不过这篇文章被《柳叶刀》杂志批为“粗糙且没有证据支持的”,博丁顿的疗养院也很快就转型成了一所救济院。


1863年,德国医生赫曼·布雷默成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疗养院。其实在抗生素出现之前,疗养院还是为消除结核贡献了很多努力的,毕竟条件合适的疗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非常舒适的治疗环境,患者的休息、营养和治疗也能够得到保障。


当年对结核的治疗共识是,洁净、寒冷的山区空气是治疗肺部疾病的最好方法,所以在瑞士、芬兰等国家曾经有许多家疗养院。这些疗养院一般被设计为拥有宽阔的阳台,以及屋顶露台,这样患者可以整天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1978年发行的芬兰邮票,内容是由阿尔托·阿托瓦设计的Paimio结核疗养院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由此还产生了一种专为结核病患者设计的椅子,Paimio椅。设计者认为椅背的角度是最方便患者呼吸的理想角度。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至今仍在家居品牌Artek售卖的由阿托瓦设计的Paimio椅

图源:Artek

结核还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核还被称为“浪漫疾病”,这与它所影响的艺术家之多不无关系。著名诗人济慈、雪莱、爱伦·坡,作曲家肖邦,剧作家契诃夫,小说家卡夫卡、勃朗特姐妹、陀思妥耶夫斯基、毛姆、乔治·奥威尔、画家蒙克等等等等,皆是结核的裙下之臣,要么自己患病,要么身边有人罹难。


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结核能够帮助艺术家们的创作。


结核是否让天才们的才华更加耀眼已经无从得知了,但它的确给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艺术创作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包括《茶花女》在内的文学作品中,淑女往往是苍白、孱弱、有事没事就晕倒的女性形象,这从结核患者外在形象得来的;数不清的画作和音乐作品以结核病为题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的代表作《魔山》正是发生在一家疗养院里的故事。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画家蒙克作品《病童》,画中病人是他的姐姐索菲亚。索菲亚在蒙克14岁的时候死于肺结核,随后他的母亲也同样死于这种疾病。蒙克就是那个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的蒙克。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这些艺术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是一个人类对结核束手无策的时代。所幸,随着抗生素的出现,这个时代也和疗养院一样,逐渐成为落满灰尘的历史了。


链霉素


1943年10月19日,罗格斯大学的三位科学家从灰链霉菌中分离得到了链霉素,项目受到默沙东的资助,主持者是塞尔曼·瓦克斯曼。值得一提的是新霉素也由这个团队发现。这个团队在次年1月发表了论文,并很快和梅奥诊所建立了合作,希望能够开展一项针对结核的人类临床试验。


这项尝试如此紧迫,以至于实验室甚至还没有找出能够大规模生产链霉素的方法。科学家们拿出仅有的10g药物,在实验动物上证明了药物的治疗潜力,这才说动默沙东从青霉素的生产计划中调拨一部分资源,来生产链霉素。

真实恐怖故事:疗养院和杀死亿万人的传染病

链霉素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直到二战结束之后,密歇根州的一家军事医院才第一次尝试使用链霉素治疗致死性感染。第一个接受治疗的人死去了;第二个人虽然存活下来,却因为链霉素的副作用失明了;第三个人治疗效果不错,迅速好转,这位罗伯特·多尔后来当了政客,差点当上美国总统。


1946年-1948年间,首个链霉素抗肺结核的随机试验启动,这次试验不是双盲的,也不是安慰剂对照的,但它证实了链霉素能够治愈结核病,终结了结核的不治之症历史。


1952年,瓦克斯曼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它发现了第一种抗结核抗生素链霉素。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治疗结核的方法,如今的一线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药效更强、毒性更小,链霉素可能只在其他药物产生耐药的情况下才有用武之地。不过它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目录中,被认为是卫生系统所需的最安全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人类的医学至关重要。


小结


回看过去的医学故事,起初感到蒙昧可笑,越了解却越深感慨。万物的前行均是一脚探索、一脚试错,我们今天所做的不过是隔着屏幕看了看那些故事,故作怅然罢了。


最后,韦弗利山疗养院题材的娱乐节目很多,美恐也有一集取材,想了解有哪些鬼故事的可以看参考资料8和9,就是那个叫《死亡隧道》的电影,太烂了,别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