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假期間“雨紛紛”,不利於上墳,有人為此高興,為何?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對清明節的描述,他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大節日之一 ,這一天 ,或閤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

今年清明假期間“雨紛紛”,不利於上墳,有人為此高興,為何?

清明節

在人們的記憶中,清明節好像從來都是陰雨綿綿,沒有出現過晴朗的日子,但有個例,清明假期間出太陽的。清明節雖是人們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但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人們在除了祭奠活動之外,更多將這個節日他用。放鬆工作壓力,趁機邀約朋友聚會,增加友誼,帶著全家到野外開展一些活動。為此,現在的人們有著矛盾心理,盼著清明假期間天氣好,利於出行,又不希望天氣好,天氣好了祭奠活動有時受限制。

今年清明假期間“雨紛紛”,不利於上墳,有人為此高興,為何?

護林員巡山

根據天氣預報,今年清明假期間,我們這裡天天是小雨,有些人就偷偷開始樂了。

鄉村幹部開始高興了,清明假期間下起小雨,自己可以不用到進山路口值班值守,可以得休息下了。

說真的,一到清明節,最苦的是鄉村幹部。在期間節期間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森林防火任務。因為清明節上祭祖上墳,農村人很多人還以燒香蠟紙燭祭奠,農村祖墳多葬于山邊,清明上墳頻繁,易發生山火。

今年清明假期間“雨紛紛”,不利於上墳,有人為此高興,為何?

傳統上墳

為了杜絕山火發生,當地採取有力措施和強硬對策,加強火源控制。鄉村幹部在清明期間,每天為如何防住山火發生綁緊神經。當然,要想不發生山火,只有多付出。鄉村幹部很早就到進入村寨路口設卡,對進入村寨或山林的車輛和行人進行檢查,發現帶有香蠟紙燭的人一律勸返。必要時還到有墳的地方巡邏,發現上墳燒香蠟紙燭的人立馬制止。有時,看著有準備燒香蠟紙燭祭奠的人不離開,自己也不敢離開,要等他們離開才能撤離,哪怕天黑。

鄉村幹部最希望清明假期間下雨,雨下得越大發生山火的概率越小。鄉村幹部看到今年清明期間下小雨,心裡可高興了,因為雨天不會發生山火,可以不用值班值守,可以得放假了。

護林員高興,清明期間不用成天巡山,見到有人進山上墳時宣傳下就行,其他時間還可以乾點農活。

在農村,村級護林員工資低,任務重。森林防火是護林員的主要職責之一,從年前到清明節後這段日子,他們一到太陽天就要到田邊土角,山林邊去巡邏,發現用火的人要制止。對於他們來說,天晴時守著別人幹農活,防止幹活人野外用火,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沒時間弄,心裡急。辭去護林員,又捨不得那一個月幾百元工資,沒法,只有按職責要求完成任務。

清明期間是野外用火高峰期間,雖然森林防火宣傳多年,實施多年,人們也知道這一規定,但有的人總是存在僥倖心理,認為不會出事。多年來,因香蠟紙燭發生山火也處理個別人,可有的人好了傷疤忘了痛,還時不時有人在野外用火。要想杜絕發生山火,只有護林員加強巡邏,加強管控了。

不發生山火的最佳條件是下雨,只要下雨,山林中的枯枝爛葉都溼透了燃不起來,那才叫人放心。護林員在雨天遇見進山上墳的人,多半告之,別野外用火,小心發生火災,其他不再強制。

祭奠的人雖然不便出行,但能燒香蠟紙燭祭奠逝去祖人,不被人制止,也是高興的事。

在農村,燒香蠟紙燭祭奠逝去親人是先人們傳承下來的習俗,雖然在近年倡導新的祭奠形式,但要改變人們長期形成的習俗,要有一個過程。所以,現在燒香蠟紙燭祭奠逝去親人的還有存在,這部分人也還認可燒香蠟紙燭祭奠方式。清明節天氣好時,需要強制阻止燒香蠟紙燭行為,有些買有香香蠟紙燭準備上墳的,被發現後勸返或強行扣留物資。進山上墳可以,把香蠟紙燭留下,允許去掛點“親紙”,回來後再把香蠟紙燭給你。

如遇到雨天上墳,因為燃不起來,你要燒香蠟紙燭影響不大,護林員只打作宣傳,不強制。對於上墳的人,能燒點燒香蠟紙燭,也算了卻下心願,也是高興的事。

好不容易得幾天假,卻下起了雨,有的人不高興,但對於我們的鄉村幹部、護林員,還有上墳的想燒點香蠟紙燭的人,他們也是高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