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許可馨涉疫不當言論,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導致的觀念扭曲

近日,微博博主@許可馨Nova- 在網絡上公開發表大量侮辱國家及涉及新冠疫情的不當言論,引發網絡熱議,激起公憤。

據悉,“許可馨Nova-”曾在社交平臺多次公開發表疫情不當言論。新冠疫情期間,許可馨在網絡上大放厥詞,罵國人“賤骨頭”,而且還自稱是“恨國黨。”。而其此前曾在微博留言叫囂,“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媽的錢和人脈,二靠蘇州的平臺和資源。”

留學生許可馨涉疫不當言論,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導致的觀念扭曲

留學生許可馨在網絡上大放厥詞。圖片源自微博截圖。

針對該留學生囂張的辱國言論,其本科畢業學校中國藥科大學深夜及時回應,表明立場。網友也紛紛表示應該嚴查許可馨的父母。

同為多年在外的留學生,筆者看到這樣的言論無比痛心和憤怒。其實據筆者的親身經歷和個人觀察,遙遙相望祖國的留學生們往往有一個更加赤忱的、愛國的赤子之心。像許可馨這樣的留學生其實是極少數的個例,往往踏出國門的學子更加愛國,更加努力地維護祖國的文化和立場。

在國內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初期,在外留學生紛紛自發組織向國內捐口罩、捐防護用品的行動,多地都曾報道過留學生買空當地口罩全部寄給國內的新聞。筆者也在年初向國內寄發了三批口罩,如今病毒肆虐北美,竟連一個自用的口罩也再也買不到。在外漂泊的留學生心繫祖國,因為根只會越扎越深,不會忘本。

留學生許可馨涉疫不當言論,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導致的觀念扭曲

在國內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初期,在外留學生紛紛自發組織向國內捐口罩、捐防護用品的行動。圖片源自網絡。

可是,我們還是不禁要問,像許可馨這樣的個例到底是因為“年輕不懂事”,還是其他原因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導致了“觀念”的扭曲。

  • 兒童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在4-7歲時形成的概念很難在今後的人生中發生改變。
留學生許可馨涉疫不當言論,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導致的觀念扭曲

讓·皮亞傑在“認識發展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圖片源自網絡。

觀念是我們對人或事的看法或者想法,而觀念往往在我們的童年就形成了。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認識發展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中提到,孩子在4-7歲時形成的觀念很難在今後的人生中發生改變[1]。而對於一個正常成長的孩子來說,在4-7歲之間,已經接觸了人生中大部分的常見事物,對事物的概念和由此產生的觀念已經建立,這些觀念將在孩子未來的人生中成為一種無意識的反應,很難再改變。而4-7歲的孩子,主要觀念的培養者正是家長,所以家庭教育的誤導,會讓孩子的觀念扭曲一生。

許可馨事件中最無法容忍的莫過於她的辱國言論,她多次汙名化國家和國人。她之所以在公開場合不知羞恥地發表這樣的不當言論,正是因為在她的“觀念”裡,這已經成為一種連想都不用想就會出現的無意識反應。

著名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曾經說過她的一個習慣,筆者認為值得借鑑。她說,每次當她經歷了難過的事情後,她總會習慣性地反思,她能從中學到什麼教訓

。所以,在這次留學生辱國事件中,除了憤怒,我們能學到什麼教訓?能為家庭教育提供什麼警示?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國家和種族的觀念”。

  • 家庭教育中如何為孩子樹立健康的“國家和種族的觀念”。

1. 首先,這取決於家長願不願意為孩子形成國家和種族的觀念,這其實很重要。

留學生許可馨涉疫不當言論,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導致的觀念扭曲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圖片源自網絡。

國家是政治化的概念,而不是地理概念。種族雖然是人種基於生物特徵的區分,但種族的觀念已經逐漸被政治化,變得敏感。所以,是不是要為孩子樹立政治化的敏感觀念,這取決於家長的認知。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很多人是“無國家、無種族”觀念的。在他們的認知裡,世界無論是地區還是人種都是基於科學事實進行區分的,而非政治因素。他們認為不同地區只有地理文化的差異,而沒有國家的差異;人類只有文化、語言的不同,而沒有人種的差異。

政治化的概念是敏感的、情緒化的,因為代表著複雜國際局勢,稍不注意,就容易因為立場的不同,走向觀點的狹隘。但基於科學事實的區分,是客觀的,是不帶有偏見和歧視的,也正是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基礎。

2. 避免汙名化任何國家和種族。

如果家長決定為孩子普及國家和種族這樣的政治概念,請一定避免抬高或貶低任何一個國家或種族。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夜郎自大,以理性的語言為孩子樹立對國家和種族的觀念。

留學生許可馨涉疫不當言論,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導致的觀念扭曲

狹隘地汙名化任何國家和種族,只會為孩子的未來關上更多的門和窗。圖片源自網絡。

國際政壇上,常常因為立場不同,各國打起“口水戰”,但那些是政客們的爭辯權術和外交手腕,家長可以作為自己茶餘飯後的談資,但過於偏激的言語並不適合傳達給孩子。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時事遷移,所有的立場都是可以變化的,所有的誤解都是可以消除的,所有的敵對和聯盟都是暫時的,但孩子在童年時形成的對某些國家和種族的偏見,卻是永久的,甚至是終生難變的。

筆者實在不忍心看到任何一個孩子因為童年時的一個偏激觀念就影響他(她)一生對於世界的看法,這得為他(她)在今後的人生中關上多少扇門?關上多少扇窗啊?所以,父母要慎言。

希望通過這次負面的事件,我們從中能有所警醒,能見不賢而內自省。如果有家長看到本文,希望能對孩子關於“國家和種族的觀念”培養上謹言慎行。

如今還跟筆者一樣漂泊在外的留學生,都變成了“滯留”學生。我們滯留他鄉,是因為我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回到祖國,不是作為一個“疫情難民”,而是作為一名能為祖國打勝仗的戰士!

參考文獻:

[1] Piaget, J. (199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he world. New York: Littlefield Adam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