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出生時遇上非典,高考時遇見‘新冠’”,對這屆高三學生來說,今年二月三月的全民戰疫,足夠讓他們刻骨銘心。而瞭解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既成為他們的人生必修課,也成為迎考需要關注的熱點。

今天我們推送從30後到00後的9位抗疫勇士,9段動人故事,他們都正在為中國戰疫寫下生動的註腳,無論尊貴與否,無論名聲大小,都是最勇敢的戰士。

蘊含在這9段故事裡的內涵很豐富、深遠:時代責任、悲憫善良、天下為公、捨身忘己、家國情懷、愛崗敬業、命運共同體……所有這些,也理應疊加、掩映成當代青年的人生底色。

30後——國士無雙“鍾南山”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17年前,鍾南山教授領軍抗擊非典;17年後的這個冬季,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他建議公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僕僕。

這位當年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為絕對的超級明星、全民偶像。

他的言談舉止令全網瘋狂刷屏,令無數人為之振奮與動容,很多經常看偶像劇的女性朋友都說:沒想到被一個老爺爺圈粉,毫無抵抗。

84歲,在這個絕對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齡,支撐他出山,承擔如此大的身體與精神負荷的,絕對是醫者仁心和國士風範。

84歲高齡的鐘南山,是一位長者,一位醫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位老師這樣概括:知識淵博,專業過硬;懸壺濟世,心懷悲憫;勇於擔責,敢說真話;義無反顧,不怕犧牲;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我們一直在尋找讀書之用,教育之本,或許這就是吧。

40後——女中丈夫“李蘭娟”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疫情後,“李蘭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冒險親赴武漢、建議武漢封城、怒懟謠言毀謗……這位73歲的女院士,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丈夫,極具傳奇色彩。

有人說,她是一個可以和鍾南山院士並駕齊驅的抗疫靈魂人物。有他們二位在,我們就更加心安。她是國內唯一一個傳染病學科院士;在她掌舵浙江省衛生廳期間,巾幗不讓鬚眉,創造了“二次感染率為零”的奇蹟。

從貧寒的農家女,到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從赤腳醫生,到名震天下的院士;李蘭娟的人生,足夠傳奇,也足夠“硬核”。

李蘭娟院士率先提出“封城”建議:在防控疫情時,市民們不得進出武漢。萬一疫情沒那麼嚴重,李蘭娟院士的名譽可能毀於一旦。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她顧不上多想,與鍾南山院士聯名上書。次日,湖北省關閉“離漢入漢通道”。一個建議,保護了更多人。也是從那天開始,李蘭娟院士每天凌晨兩三點後才睡,睡眠時間不超過三小時。

那些最光輝偉大的人格,並不是儒家編造的童話,而是真實存在著。本可安享榮華,卻“哀民生之多艱”,不惜深入險境。李蘭娟和鍾南山,要是在古代,是會被封神立廟的。在這種長者面前,年輕一輩是既感到崇敬,也感到汗顏的。

50後——無私無畏“鄭楊”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鄭楊醫生,是吉林省支援武漢醫療隊伍中的一員,她也是隊伍中年紀最長的一位。

63歲的她不顧家人勸阻,主動請纓參與抗擊疫情工作。作為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她在專業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而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則更讓人欽佩與感動。

她說:“我在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和科研領域已經工作35年了,在處理心血管系統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斷上,我有把握;面對急危重症的搶救及疑難病,我有治療經驗;在介入治療上,我有技術。”“我喜歡幹活,熱愛工作,這也是醫生的職責。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值得說的,這是我應該做的。只要國家需要,我多大年紀都上!”

60後——舍家忘我“張定宇”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57歲的張定宇本人身患絕症,妻子同為醫護被感染,他卻顧不上照顧妻子,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了30余天,無疑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他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同時,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

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很害怕,怕她身體抗不過去,怕失去她!”“願用漸凍的生命,與千千萬萬白衣衛士一起,托起信心與希望。”因患漸凍症,他的腿一瘸一拐,夜以繼日地與病毒賽跑。他是一個做指揮的將軍,同時也是一個拼命的戰士。

《湖北日報》評價說: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絕症,卻要為患者、為社會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擋不了自己的病情,卻用盡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來。他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堅實的陣地。”

70後——守衛國民“劉森波”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相比前面大名鼎鼎的抗疫英雄,劉森波非常的默默無聞。

他是一名“病毒樣本快遞員”。他所在的公司承擔起了武漢雷神山醫院新冠肺炎患者病毒樣本的核酸檢測工作。

正在老家休假的他,毅然向公司遞交了申請,奔赴武漢支援,成為了一名特殊的“快遞小哥”。

他主動請纓承擔高風險任務,每日要跑兩趟,到武漢雷神山醫院收取樣本,為確保樣本運輸的安全性及密封性,樣本首先經過標本袋加固包裝後放於95Kpa罐內密封,再放置於專屬武漢雷神山醫院樣本運輸的UN2814鋁合金的標本箱子中,樣品清單需放在運輸箱外層。最後經過多層的消毒後,劉森波要在半小時內把樣本送到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服務機構之一、武漢金域醫學公司核酸檢測實驗室。

劉森波說,以前入伍是為了守護國家安全,現在到武漢是為了守護國家健康。把每一位患者的樣本儘快、安全送到實驗室是我的職責。

80後——俠肝義膽“汪勇”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他叫“汪勇”,是武漢一位古道熱腸、俠肝義膽的快遞小哥。

2月13日凌晨5點,他在武漢二環外快遞倉庫的一個高低床上醒來,測了下體溫準備出門。他下意識看了看手機日曆,才意識到,自己已經22天沒回家了。

汪勇和他的夥伴們一共對接了1000多名醫護人員,接下來還要為3000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提供服務。

汪勇有一段話樸實又感人:“人這一輩子碰不到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盡全力做,不後悔。其實想想,我開始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醫護人員能救多少人,怎麼算我都是賺的。”

汪勇只是一個快遞小哥,但他同樣在一線為抗擊疫情英勇戰鬥,他以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力所能及地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奉獻,一個普通勞動者也可以在平凡崗位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90後——勇者有愛“趙闖”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武漢市公安局礄口分局寶豐所民警趙闖,主動下沉社區,轉運發熱病人,真心服務患病群眾。

他老家在重慶,27歲的他已經連續兩個春節沒有回家和家人團聚,平常都是通過微信和家人視頻。今年過年前,在所支部關懷下,他提前和所裡同事交接了工作,趕回老家,和家人團聚,一起吃年夜飯。

在和家人歡聚的時刻,他通過新聞,看到了武漢爆發疫情,立即和所內聯繫,得知武漢封城的消息,他和家人告別,家人再三叮囑,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護。

看著家人依依不捨,趙闖眼中噙著了淚花,但是眼淚沒有留下來,他不想讓家人擔心。20多天,27歲的趙闖協助轉送了59名確診患者、疑似感染者、發熱病人、密切接觸者。這項工作非常危險,也非常辛苦。汗流進眼睛只能眨眼不能擦。他和病人成了朋友。

他第一時間向所支部遞交了的請戰書,在網絡曝光,那工整的字體,剛毅的文字之間,充滿了青年民警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勇氣,讓人無比感動。“這些患者好多和我父母年齡相仿,我幫助他們感覺就像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從起初的恐懼到主動接觸、跟蹤幫助,趙闖坦誠自己的感受。

95後——最美姑娘“朱海秀”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對不起……”在央視《新聞聯播》中,這位“黑眼圈”姑娘樸實的話語,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她,她就是河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019屆畢業生朱海秀。這名已有3年黨齡的90後女孩,成為極具正能量的“戰疫網紅”,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2020年1月24日,朱海秀報名參加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療隊,投身武漢防疫一線。2月3日,朱海秀瞞著父母到武漢支援防疫一線的事蹟經報道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被網友們稱作“全網最美姑娘”。

2月11日,在武漢市漢口醫院,探訪隔離區的央視記者,記錄下了朱海秀及其同事們的工作日常。央視鏡頭下的朱海秀,帶著厚厚的黑眼圈,步履匆匆地穿梭在各個病房間,為病人量體溫、分發藥品、記錄病情、打掃衛生。記者請她給家鄉的父母報個平安,她輕輕拒絕了,她說:“我不想哭,我的眼淚在眼睛裡打圈,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對不起……”

00後——戰疫新銳“劉家怡”

【每日積累】從30後到00後,9位戰疫英雄,9段動人故事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一句話脫口而出,劉家怡雙眼充滿認真。很多網友因為這句話,感到無比心疼,也無限欽佩。

2000年出生的劉家怡,是惠州市惠城區中醫院的一名護士。2月9日,廣東省再派出438人的醫療隊增援湖北,她是其中一員。

不滿20歲的劉家怡,毅然投身於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戰“疫”現場。作為隊伍裡最年輕的成員,劉家怡的任務是指導離開方艙的人脫防護服,為抗疫戰友守好避免感染風險的這道重要防線。

除了醫務人員,每天也有警察、安保、保潔人員等進入隔離病房,只接受過簡單培訓的他們對脫防護服有些陌生,起初幾乎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指導。這也意味著,在6個小時的上班時間裡,劉家怡幾乎要不停地講話、重複指導動作。

“感覺頸椎間盤都要突出了。”劉家怡形容,防護服裹得很緊,因為擔心崩開都不敢做大動作,脖子一直是前傾狀態。更難受的是N95口罩帶來的窒息感,就像是6個小時被人捂住鼻子,脫了口罩才恢復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