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2018年12月19日上午,這是一個深冬的清晨,在杭州殯儀館一間十分普通的告別廳裡,躺著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的人,他的名字叫張成良。

殯儀館外面站滿了來送葬的清潔工,整個杭州半數的清潔工都來了,足足有幾百人。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棺材裡躺著的人曾是“中國好人”,在“‘最美浙江人’大型公益活動’”中,被百姓推薦為身邊的“活雷鋒”,他的慈善形象更是登上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城市形象宣傳片中。

一個普通人為什麼能得到如此多的頭銜?又為什麼能夠得到那麼多清潔工的尊重?

01、“窮”則獨善其身

年輕時候的張成良,是一個“旅遊達人”,他走遍了20多個國家,不僅如此,他還去過南極探險,去北極遊過冰泳。

在朋友看來,他就是一個瘋子,為了旅遊探險,什麼都可以不顧。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其實,他這麼做也是為了滿足父親生前的遺憾。

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都沒來得及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親走後,家裡陷入十分貧寒的境地,為了生活,他只能拼命努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張成良30多歲便擁有了自己的公司,邁入成功人士的隊伍,早早的實現了財務自由。

那時候的他還是個說走就走的任性“大哥”,想去哪裡就立馬買機票,立志看遍全世界未知的景色。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玩兒了一圈下來,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出去玩也沒什麼意思,於是立馬買了一輛房車帶著自己的年邁的老母親周遊世界。

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把中國大地跑了個遍,這還不過癮,更是帶上自己的母親到國外去玩,這一圈下來就是20多個國家。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那時候的他,還沒有起過幫助別人的心思,只是想照顧好自己的家人就足夠了。

能走得萬里路的人,多半心胸開闊,心中一片海,眼裡一道川。

02、“達”則兼濟天下

從一個人環遊世界,走遍天下到開始幫助他人,張成良遇到了什麼突然心態轉變?

有一次,他去柬埔寨旅遊,看到一群不到10歲的小女孩在路邊賣明信片和當地特產。

幾乎每個人都瘦得可憐,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可也得堅持售賣特產,可能這特產和明信片就撐著一家人的生活。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張成良看著心疼就買下了她們的所有東西。

回去後整理買下的東西時,看著一張明信片上寫著:哪怕你以後丟了這張明信片也不要緊,但請不要忘記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

看到這段話以後,想起來面對的那群人,鼻子一酸,心裡很受觸動,從那一刻起,張成良下決心自己要做點什麼。

回去之後,他開始留意這方面的信息。

有一天,張成良在看到報紙上一則關於貴州貧困山區孩子的報道後,坐不住了。

他當即打電話給報社,當了解到相關情況後,自己掏錢買了大量文具用品和日用品,裝滿了整整一房車。張成良來了,一人一車,顛了一路,終於到達。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真正到了山區小學後,眼前的景象比報紙上更令人心酸。低矮破舊的教室,很小一塊的黑板,甚至好幾個孩子合用一本教材,看到這裡,他十分心痛,同時還有幾分自責。

跟當地負責人溝通以後,他給孩子們送上了緊缺的課本和文具,還給他們送禮物,分享外面的世界。並且告訴他們只管好好學習,其他困難叔叔會盡力的幫他們解決。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從那以後,每年他都來。

2013年,他在網上了解到索馬里難民正遭受水深火熱,就有了去那當志願者的想法。回家溝通,家裡人不同意,可他還是去了。

他前往北京索馬里大使館請求籤證放行,大使館的人員簡直難以置信。

表示他這種行為無異於送死,勸他不要這麼做,同時還給他播放了一段視頻,畫面裡的索馬里一片破敗不堪的景象,血腥程度無異於人間地獄。

然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反而堅定了他前往支援的決心。

為了對家裡人負責,他到保險公司購買保險,可是國內保險公司都拒絕為他承保。就這樣他堅決的簽訂了生死狀,表示一切都是他自願,生死與別人無關。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帶著自費購買的一臺醫用氧氣機和2000盒抗生素等藥品,他毅然奔赴索馬里。

剛到達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他的心就揪了起來。看著這破敗的景象,他說道:“我覺得這已經不能算生活,只能說是活著吧。”

把醫療設備和藥品捐給了當地醫院,看望病房裡的傷患,給他們送去跨越國境的慰藉。

儘管每天穿行在遍地廢墟和槍林彈雨中,他還是堅持完成了此行的援助任務,成了全球少數幾個以個人名義前往索馬里行善的愛心勇士。

索馬里難民營裡竟然出現了中國人,這在全球引起了轟動,很多外媒採訪他:

“你一箇中國人幹嘛要去這麼遙遠又危險的地方?”他總是回答:“因為愛是這個世界共通的語言。”

這次的海外救援,張成良算是撿回了一條命,其實心裡也是有些後怕的,畢竟自己還有家人需要照顧,得對家庭負責。

其實他自己也覺得行善不一定非得轟轟烈烈,平平凡凡也是真,在親人的建議下,張成良決定換個方式繼續他的慈善之路。

不久後,張成良在杭州建國南路209號開設了第一家成良微公益麵館。店門口的玻璃上貼著一句話:當您遇到困難時,可以在成良麵館免費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剛開始,因為人家對他不熟,很多路過的人看到了都忍不住吐槽一句“真會作秀”,而開始人們以為的噱頭,沒想到卻一開就是五年。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面對普通的食客,麵館的口號是“你吃一碗麵,我捐一塊錢”,他說“一個人改變不了世界,但或許一杯水、一碗麵,也能讓溫暖在陌生人中傳遞”。

而對於清潔工、流浪漢,他們是免費的。

當清晨夜色褪去的時候,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無數的清潔工來到成良麵館,麵館裡一片齊刷刷的橘黃色,清潔工人正在享受榨菜肉絲麵帶給他們的溫暖。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在夏日,往來的路人可以在這裡喝一杯免費茶水解解渴,突然的下雨天,粗心大意的人可以在麵館領到一把循環愛心傘,不僅如此,他還在杭城各主要路口投放了500個打氣筒,方便騎行的市民隨時取用。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其實早在建國北路店剛開張那會,張成良就主動找到下城區建北環衛所所長方萍。

張成良說到:“環衛工人很辛苦,起早貪黑,寒來暑往的,杭州的好環境就是他們一掃帚一掃帚掃出來,我特別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當時他就問我環衛工的早餐是怎麼解決的。”方萍告訴張成良,因為工人們捨不得在外花錢買早飯,早餐吃頓泡飯就打發了。他當場就說,“歡迎環衛工人來他的麵館免費吃麵。”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方萍記得,開始有環衛工人吃過幾次後,就不好意思去了,說是張老闆太客氣了,整的他們怪不好意思的,人家做生意的,不給錢也就算了,還耽誤人家生意。

張成良見飯點兒少有清潔工來,就打電話給方萍,問她怎麼回事。

瞭解到情況以後,張成良便跑到街上跟清潔工人們解釋,“不要不好意思,可以天天來吃。你們很辛苦的”。還把她們一個個往店裡拉,工人們也推託不過,眼裡滿是感激的熱淚,這一刻,她們感受到了愛與尊重。

03、眾人拾柴火焰高

幾年來,張成良的麵館也從杭州建國南路開到了建國北路。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2015年,他受邀參加烏鎮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網聚正能量 傳播善動力》論壇上分享自己的公益故事,用公益使者的身份傳播網絡正能量。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就如何把慈善事業和互聯網結合起來發起了討論。錄製現場,一眾互聯網大佬為微公益麵館如何做大做強獻計獻策,幫助麵館“上頭條”。

回去以後,張成良便開始策劃起這件事來。

年底,張成良發起的兩家麵館的股權眾籌,出讓了70%的股份,這樣一來,麵館的股東也達到了260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甚至還有國外的愛心人士。

通過股權認購,吸引到了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張成良自己說這是活學活用。

在2016年12月7日,張成良突然在他的“杭州成良微公益主題麵館”公眾號發佈了一篇《網紅“小馬雲”本月16日將開啟杭州之旅,邀請他來的居然是……》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將在12月16日邀請“小馬雲”父子三人到杭州,看看西湖,並且去參觀與他撞臉的馬雲的公司阿里巴巴,希望可以見到馬雲先生本人。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張成良為範小勤也就是“小馬雲”募捐善款,可公佈的支付寶賬戶與銀行賬戶卻是張成良本人的。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這件事被曝光以後,眾說紛紜,很多人批評張成良,雖然這篇文章很快就刪了,但還是在網絡上引起了極大地爭議。

有人說他帶著“小馬雲”找馬雲只是為了博眼球,就連著名評論員曹林也發聲說他炒作的痕跡太重,這件事也是對馬雲的一種道德綁架。

面對質疑,張成良回應道:“ 我想也很正常,有時候人家站著說話不腰痛,質疑的人我想基本上肯定不會去做這些事。”還說自己從95年開始做公益,至今20多年過去了,有很多的質疑聲,表示不會在乎這些。

張成良說:“我們就是要‘高調’做公益!慈善需要去傳播,愛心才可以傳遞。利用好互聯網做公益,更高效”。

到17年的夏天,麵館也開始了新的愛心行動,從7月10日到9月10日,在杭州城最熱的時間裡,麵館每天給環衛工人、建築工人等勞動者送出500碗綠豆湯。

他說道:“這個項目原本我們的預算是6.5萬元的資金,由於股東的積極參與,經費一下子籌集到了7萬多元”。

張成良說,每天有300多碗綠豆湯是他們送上街頭的,通過互聯網發動,一大批人參與到送湯的行列中來。

這和剛開始做愛心面時,幾個人起早貪黑的忙碌完全不同,“以前是我們單打獨鬥,現在是一群人一起‘玩’,真的很有意思”。

據不完全統計,他免費送出去的面就5萬多碗。“去年是10577碗,今年開始了36天,是11294碗”張成良拿著志願者記錄的“面單”,認真的數著。

看得出來,現在的麵館和之前的麵館效率已經不一樣了。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麵館的盈利所得先後資助了衢州、麗水兩地近175名貧困中、小學生。

一碗麵暖胃暖心,也帶動了很多人參與公益活動。

杭州姚園寺巷社區黨委書記宋月蘭說:“以前我們覺得做公益的應該都是大企業和大機構,但張成良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做公益,都能夠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

2018年12月19日的中午,有人路過,發現麵館門鎖著,玻璃大門上白紙黑字貼著“內部整頓,暫停營業”的字樣。

曾帶“小馬雲”找馬雲被罵,張成良病故為什麼有眾多清潔工送葬?

原來在前一天下午4點07分,一則消息打破了門店昔日的熱鬧,在“成良微公益麵館義工群” 裡 “因病醫治無效,張成良於12月16日過世” 的消息讓所有人都震驚了,沒有人願意相信這是事實。

同時還有一封訃告,裡面這樣寫到: 為了遵守慈父的遺願 不打擾親朋好友以及所有鄰居 , 不設靈堂,不接受花圈,後事一切從簡。低調的張成良,竟一點也沒透露過自己生病的消息。

儘管如此,這一天所有聽到消息的義工都跑去為他送行。

張成良只是個普通人,連願望都非常普通:“這個麵館會一直開下去”。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只是希望弱勢群體可以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麵。

他走了,但他的麵館會一直開下去,一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