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以下文章來源於益美傳媒 ,作者益美君

就在昨天,與新冠肺炎鏖戰58天的李蘭娟院士,隨浙江醫療隊1000多人正式撤離武漢,凱旋歸來!

在迎接返浙醫療隊的隊伍中,有一位身份特別的老人,雖然和其他人一樣撐著傘在等待,但從他的雙眼中流露出的,是跟旁人截然不同的期許。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他笑著說:“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驚喜,想到馬上就能見到她,感覺非常高興和激動!”

果然,李蘭娟院士一下飛機,在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了他。驚喜之餘,他們的手早已經緊緊地握在一起。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這位老人,就是李蘭娟院士的先生,鄭樹森院士!

隨後,在鄭樹森院士的陪伴下,李蘭娟院士笑著對在場所有人說:

“大家都安全地回來了,我們與武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時時刻刻掛念著武漢。”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們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愛情,不就是眼前的這對老人嗎?

01

從校園戀情到朝夕共處

相伴45年從未吵架

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紹興的一個農村,家境貧寒的她自幼便熱愛醫學並且成績優異。

被保送到初中後,家裡已經承擔不起她上學需要的費用,李蘭娟無奈之下向老師提出輟學。

但老師當然不會讓這樣一位優秀的孩子輟學,便向學校申請了獎學金,李蘭娟才得以讀完初中。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3年後,李蘭娟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生活費,開始自學針灸方面的知識。

讀完高中,她便回到家鄉,一邊代課,一邊開始為鄉親們針灸治病。

為了把買藥材的錢省下來,李蘭娟自己翻看書籍,上山採藥,半年多時間認識了幾十種藥材。

接下來的兩年,她為全村1300多人看過病,憑藉著自己對醫學的熱愛和精湛的技藝,她也以“赤腳醫生”的身份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也是在這所大學裡,她邂逅了將會和自己相濡以沫下半生的鄭樹森。

鄭樹森在幼年時期就埋下了一顆從醫的種子。

在上學時,聞著藥香走進一家中藥鋪,看到中醫為病人把脈、開藥,立刻就被吸引了。那時起,他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李蘭娟與鄭樹森相戀後,兩個人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雖然在同一家醫院工作,但一天中唯一可以說說話的時間,就是起床後到抵達醫院前的這一小會兒。

“經常是他在臺上做手術,我在實驗室討論問題,弄到半夜一兩點是常事。”

甚至連新婚這種大喜的日子也是簡簡單單,和親戚朋友吃了頓飯而已。

婚後,兩個人的生活依舊如此。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不過,跟其他夫妻不同的是,李蘭娟和鄭樹森幾乎不談論家庭瑣事,兩個人的話題也通常是“病人”、“報告”、“手術”之類。

雖然沒有你儂我儂、嘻笑打鬧,但這對夫婦的婚姻生活卻不乏幸福。

新婚當天,鄭樹森的父親生病。已經成為妻子的李蘭娟主動提出陪鄭樹森回家看望父親,兩個人就帶著鋪蓋在火車站睡了一夜。當時條件雖然艱苦,兩個人的內心卻很甜蜜。

後來,鄭樹森去香港讀博,不巧公公患上重病。李蘭娟擔心丈夫分心便沒有告訴他實情,自己悄悄跑回去,在公公身邊精心照料了整整一週時間,並且親自為打針掛水、觀察病情,直到徹底康復才放心離開。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同樣,李蘭娟的母親在90高齡時兩次骨折,鄭樹森從制定方案到實施手術都是親自出馬。

鄭樹森說:“我們幾乎從不吵架,晚上工作到再晚,他也會等妻子一起回家。”

夫妻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麼時,李蘭娟用四個詞語回答我們:

志同道合、互相關心;

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歲月縱然漫長,但志趣相投讓彼此傾慕,比任何情話都來得踏實。

02

三次送妻子上戰場的勇氣

來自於勢均力敵的愛情

2003年,非典爆發。當時正在擔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責無旁貸,立即著手研究應對措施。

在浙江出現第一例確診的SARS病例後,當天早晨5點,李蘭娟便向社會公佈了這一消息。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隨後,立刻對密切接觸病人的1000多人進行了就地隔離。突然隔離這麼多人,社會上難免有些輿論,其中不少是責難。

接下來的48小時內,李蘭娟來領攻關小組成功培養和分離出 SARS 病毒,完成全基因序列測定,研製出特異性檢測 SARS 病毒基因的實時熒光核酸擴增診斷試劑。

這是鄭樹森第一次送李蘭娟去抗擊疫情的前線。

2013年,我國長三角地區出現 H7N9禽流感。李蘭娟帶領團隊研究發現,82%的患者都有活禽市場暴露史。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隨即,李蘭娟深入患者和活禽市場進行研究,確認了活禽市場就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來源,並且該病毒是從禽向人傳播的。

封閉活禽市場,可以直接減少感染H7N9病毒的風險。

果不其然,封閉活禽市場以後,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遏制了病毒向全國範圍播散,減少了經濟損失。

這是鄭樹森第二次送李蘭娟去抗擊疫情的前線。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2020年的春節,新冠肺炎爆發,73歲的李蘭娟再次奔赴戰疫前線。

大年三十,第三次送妻子去戰役前線的鄭樹森走進廚房,燒了一桌子菜。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要知道,兩位院士每年都要從年初忙到年末,只有年夜飯可以由李蘭娟親自掌勺,而鄭樹森也終於可以吃上妻子做的飯。

李蘭娟當天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鄭樹森在廚房做飯的身影。“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刀。”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同為從醫者,鄭樹森知道李蘭娟對醫學事業的態度,所以三次送她上戰場的勇氣不是每一位丈夫都有的。

但鄭樹森敢,不僅僅是對李蘭娟的信任,更是因為他們勢均力敵的愛情。

1980年,經過鄭樹森和相關專家的不懈努力,以肝移植為首的器官移植手術,存活率提高了近三倍。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1996年,李蘭娟及其團隊經過十餘年的探索試驗,終於完成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Li-ALS)”,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治癒好轉率從11.9%提高到78.9%,開闢了重型肝衰竭治療新途徑。

1991年,鄭樹森作為第一助手參與首例人體原位肝移植獲得成功,列為當年十大新聞之一。

2007年,鄭樹森為出生僅106天的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實施親體肝移植,刷新中國大陸年齡最小兒童親體肝移植記錄。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2013年3月,以李蘭娟為首的中國科學家在 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且相關論文也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

截止至2020年,鄭樹森主刀施行肝移植860餘例,其中活體肝移植150餘例,良性肝病受者術後一年生存率為95.2%,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1年,鄭樹森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鄭樹森年當選為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5年,李蘭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醫藥衛生學部(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

這些,應該就是鄭樹森院士三次送妻子上戰場的勇氣。

03

她不常在家

卻為兒子犧牲了太多

兩位院士的兒子鄭傑出生後,他們的重心沒有太多改變,所以帶孩子的任務,就交給了李蘭娟的母親。

鄭傑的童年印象裡,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來自來自外婆的“李蘭娟不在家”。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儘管在家的時間不多,但李蘭娟“今日事今日畢”的行為準則卻一直影響著鄭傑。就算他從小到大都成績優異,李蘭娟依舊對兒子的要求極其嚴格。

後來,鄭樹森去香港讀博士後,全家人的生活開銷都由李蘭娟一個人來承擔。公公生病的那段時間,她也是帶著兩個兒子去照顧。

因為相對不善言辭,李蘭娟對孩子的教育也通常是以身作則。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不僅是鄭樹森不斷求學的堅強後盾,李蘭娟在求學進取方面也一直很努力,直到當上院士也沒有放棄,這種對職業的進取心一直鼓舞著鄭傑。

“這是一種拼搏精神,我後來才慢慢感受到。因為他們幾乎沒有娛樂時間。我父親當上院士後,偶爾看看電視,也會被我母親督促去看論文。”鄭傑說。

2月1日,目送母親出征的鄭傑把不捨藏在心中,淡定地說:“我們雖然擔心,但更多的是相信。她做事有一股‘倔’勁,這個時候誰也攔不住她,而且祖國確實需要她,所以我們只能在後面默默地支持她。”

04

她只想當個好醫生

他只想救更多的人

1月22日,李蘭娟團隊提出武漢必須嚴格封城,次日10時,武漢全城封閉。

正值春運,讓一個交通重地封城是極其危險的,其造成的影響無論好壞都將不可逆轉。倘若再出現什麼閃失,來自社會和網絡的輿論將會把一個人徹底壓垮。

但李蘭娟堅定地回答:“因為疫情已到刻不容緩的程度,只有嚴格控制傳染源,才能不讓傳染病發生大流行。”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李蘭娟的回答讓我們知道,她不在乎決策失敗的後果。在她身上嚴謹縝密的學術氣質和談及疫情時殺伐果斷的語氣,足以讓眾人明白這個決

策的重要性。

事實也證明,武漢封城,有效的抑制了疫情的更大規模擴散。

當問及為什麼選擇醫生這個職業的時候,李蘭娟回答說:

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這輩子我選擇做醫生,我覺得很有價值。

能夠救死扶傷,能夠減輕病人的痛苦,能夠挽救病人的生命,對病人、對我們來講都是很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我願意這輩子做一個好醫生。

但是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花時間的,要有奮鬥、有奉獻,要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夠辦成功一件事情。

所以只要是工作的需要、搶救病人的需要,我可以捨棄其他為之奮鬥。

作為醫生來講,救死扶傷是我們天生的職責,尤其是我們傳染科的醫生,這麼大的疫情一來,我們有責任挽救每一個病人的生命。

我覺得人生就是要做事情,多做一點好事,做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人生才是有價值的。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鄭樹森院士也在採訪中說:

要做有道德的醫生,用我最好的年華,最好的技術去挽救患者。

我在體力還好的時候,用我這一雙靈巧的手,能夠救活多少人。

把它做好,我想這個意義是很大的。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所謂“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大抵就是如此吧。

李蘭娟院士行醫救人幾十載,本該飴含抱孫的年紀,卻毅然決然地奔赴在抗疫一線堅守使命。

鄭樹森院士作為另一半守護在後方,看好這個家,讓她在前線心無旁騖,更有力量。

最後,想起畢淑敏說的一句話:

也許,我們的身體老了,每況愈下,但我們牽著愛人的手,慢慢老去,旅途就不再孤獨;

也許我們是平凡和微渺的,但我們竭盡力量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心中便充溢著溫暖和安寧。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