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反观现代教育

教育能成就一个人,亦可毁掉一个人。

回首.反观现代教育


如果不是操着无故生非的心,只是本着做人要敞亮的行径来凭心而论。那上述关于教育双面性的说辞,就也还算是中肯的。我很庆幸自己自小便受到了好的教育,这在那往后直至今天。“好教育”的路线是越来越走的端正,受教育的人腰杆儿也越挺越硬。这是好事。

西方列强又侵略他国了,德意志法西斯又死灰复燃了,日本趁机又搞军国主义了……这些别国要事,于我们重要否?(假设)

我想这等大事皆是重要的,且是相当重要的。此等要事已关乎到“人性”。事无大小,只要关乎“人”就没有哪一件可以有正当理由而被视而不见的。这用西方的眼见来看就是一度被作为高调的“人权主义”

“人性至上”的学说。倘若说西方讲“人性”,那我们东方亦然如此。我们不仅讲“人性”,而且还讲“奉献”。

教育起初的目的是授艺,以使人明理,识体为主要。其后愈发展愈成为一种规束,但绝不是刻意敌对所理解的“束缚”。我幼时,老师总以花草做例来向我们说明受教育的好处。其思想大致是讲:人就如花草一般,有俩类。一类有人照管,一类无人看应。有人照管的花草,虽然不能自由生长,但总会得益于人的照料而长成鲜花。那无人看管的呢?虽然获得了自由,但因为不能明白自然法则,任性发展,自由滋生。最后只能长成杂草野花,为一缕野火所终了。

回首.反观现代教育


如此说来,我觉得还是受人管教的好。

但也不能因此就要抹去野花本也是花的秉性。同样的道理,人也一样,受教育也好,不受教育也罢,总不该以教育来权定“人性”。

我小时候就习得“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相信同年代的孩子也一样。似乎“性本善”也自就成了一切教育的摇篮与归宿。这是长辈们最所思深远的教育思想,即:如果不成才,也务必要善良。这也是我们东方最传统,最朴素的“奉献”精神之底气。

可我们今天的教育却少有这种底气。当然这并不能作为我们攻击,诽谤现代教育的强孥利器。现代的知识教育,德育教人的思想是好的。这和我们要受教育一样,都是好事。现在提教育的得失,都会自觉的归咎于学校如何?教师如何?而全然忽视了家庭本身的教育。我以为现代教育应该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应该重视两个方面。一是“性格教育”。现代教育很容易忽视这一面,绝大多数的家长是不顾及孩子性格的。不作差别的要么绝对严厉,要么过份骄纵。这样教育的方式是抹杀“人性”的。合理的教育应该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生性胆小,就要多鼓励,要稍“放手”。天性好强,叛逆,就要多管教,少骄纵。像这样有差别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重要的,这作用要强过报兴趣班。我小时候,父亲待我要严厉些,母亲则多宠爱些。这就使得我后来既爱念书,又喜逃学的刺激。大概是父母没有注意到我生来好静的性格吧,使教育之精益不能往这一处去聚。

“性格教育”是家庭教育需要注意的。而“生活教育”同样重要。

回首.反观现代教育


提前将生活介入教育,或许是好事。生活总是可以使人更能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这要比所有的学校教育见益快。在某个学生阶段,“人设”这个概念就显得很含糊,但又很醒目。在一定阶段,学生就开始注意突出“个性”。但是这种“个性”还不是绝对的自我个性。更多的是一种模仿。模仿在这个阶段这种程度上就毁掉了一个人日后能成为他自己的最大可能性。教育亦可毁掉一个人,就是由此生出。

教育是规束,使“人性”得以向善。现代教育也应考虑以此为基本,而后才论知识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