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全球疫情拐点不明,若继续拉长的影响

现在全球经济的最核心影响因素仍是疫情,在疫情拐点出现前,前述对经济与市场的负面影响仍会持续存在,若继续拉长,就业、消费、企业债务风险等问题仍可能继续暴露。单从每日新增病例数来看,美、欧等国的确诊病例数增速已明显高于我国峰值,且仍在持续上升中,拐点仍需等待。此外,考虑到病例增速快速上行对存量医疗资源的挤兑作用,疫情对这些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我国的可能性很高。由于此前防控不力,欧美部分国家的确诊病例总数与增速均已明显高于我国峰值水平,需要下更大的力气控制住基本传染数,才能逐步见到疫情拐点。


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防疫政策仍在为“失去的时间”买单,海外货币政策响应较快但空间已略显不足,财政政策虽在路上,但债务货币化开始浮现。据诸多学术研究,在使用封城、兴建传染病医院、集中隔离等多方面手段后,武汉才将控制到 0.3 左右水平,而现在各国的组织动员力量能否达到武汉水平存疑加上峰值更高,将疫情控制到常规医疗系统承受能力以下需要更多时间。

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虽然海外货币政策响应较快,但欧、日面临利率接近有效下限、QE 空间不足等问题,美国在短短 3 周时间内已经从紧急降息开始,到重新起用了2008年危机期间的大部分工具,并创设了新工具,但后续若要进一步加码或需修改法律,存在一定难度。财政政策是起效较快的总需求扩张手段,但是自 2008 年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政府杠杆率已明显上升,财政扩张固然可以通过增加赤字、发债等手段来实现,也与货币政策放松有一定协同,但也将对主权货币的信用造成一定影响。


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期待全球合作出现转机,有助于加快控制疫情、提振市场情绪。

3 月 26 日召开 G20 特别峰会,会后联合声明显示,G20 正向全球经济注入 5 万亿美元,以达到六大目标:①保护生命;②保障人民就业和收入;③重建信心,保持金融稳定,重振增长和恢复强劲;④尽量减少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干扰;⑤向所有需要援助的国家提供帮助;⑥协调公共卫生和财政措施。


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会议总体传递出各国合作对抗疫情的意向,全球政策协调仍是控制疫情和平复市场情绪的有效手段,而对于国内而言,疫情已不是近期主要矛盾,但全球人流、物流遭遇阶段性冻结,供需两端 同时受到冲击,外需冲击与盈利下调担忧开始出现,沿内需核心、行业龙头、现金流充裕 等角度挖掘错杀机会仍是股市重点。


一季度债市回顾:权益大起大落,转债成为避难所

一级市场:受疫情防控限制,发行节奏短暂放缓

2020 年一季度以来,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存量市场规模共 4818.57 亿,相较 2019 年底增加 396 亿。具体来看,2020 年 1-3 月,可转债新发行 34 只,相较 2019 年四季度的 55 只有所下降,新上市 46 只,退市 19 只;可交换债新发行 1 只,新上市 1 只。截至目前存量总个数 243 只,相比 2019 年末增加 28 只,合计规模约 4819 亿,相比 2019 年末增加 396 亿。此外,目前待发可转债及可交债规模约 3870 亿,其中已获核准规模约 880.5 亿。


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二级市场:权益大起大落,转债抗跌属性凸显

2020 年一季度,伴随疫情扩散及防控进展的演变,全球资本市场大起大落,A股经历前半段春季躁动后,在海外市场扰动下迎来大幅回调,避险资产受益。截至 3 月 27 日,中证转债指数一季度小幅上涨约 0.5%,同期中债企业债财富指数上涨 3.0%,国开债上涨 3.1%,上证综指下跌 9.1%,上证 50 指下跌 11.8%,创业板指上涨 5.9%。相比权益,转债抗跌属性凸显。


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从经济走势看,短期来说,即从月度名义经济同比增速角度而言,1-2 月份是最差时期,3 月后应该有一个填坑的走势。1-2 月的名义增长率为-9.85%,3 月后有望迅速反弹至正值区间,相对应的,1-2 月较低的债券收益率存在向上调整的压力,一季度债券收益率的下行是经济预期抢跑和避险情绪释放,整体上波动不大,已经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避难所。


全球市场水深火热,唯有国内债市如降甘露


〖投资建议〗

如前所述,由于海外疫情尚未出现明确拐点,股市虽长期方向看好、但短期波动尚难避免,且受制于估值因素,可转债反弹力度可能弱于正股,整体性机会较难把握,流动性冲击=杀估值,经济衰退=杀盈利,寻找错杀建议二季度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经历近期的大幅回调后,部分优质的转债标的已经跌出明显性价比,可关注超跌后的低吸机会。

从扩张内需的途径来看,政策指向促投资、促消费两手抓,其中“促投资”相关主线把握传统基建、新基建板块,“促消费”主线把握汽车板块。

〖风险提示〗

疫情并未平息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流动性冲击已逐渐恢复,市场波动仍大


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