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刚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还是家长想多?

学生:《荷塘月色》教会了我欣赏美,发现细节,理解内心,也是我语文课本最难忘的一篇文章。

家长:美什么美?欣赏什么?这是小孩子该看的文章吗?你看看说的“刚出浴的美人”,就让你这么欣赏的吗?

因“刚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还是家长想多?

朱自清的文章,很多都因为优秀而被选进中学课本,也因为此成了“大家心中的语文”。比如《背影》,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比如《匆匆》,教会我们理解时间。但是唯独《荷塘月色》,竟被许多家长冠以“少儿不宜”而要求下架课本。

说起来这“少儿不宜”的原因,竟是文章出彩的一个比喻“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大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正处于对新事物最为好奇的阶段,朱自清用这八个字去形容荷塘美色,就算在语文上言辞华丽,比喻生动,形容精彩,但对孩子来说,是不是上头了?

因“刚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还是家长想多?

其实像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遭遇过这样的对待的。何以见得?

红楼在多个朝代都被称为禁书,禁书原因想必和家长的想法如出一辙了。其实,细细考究,问题多出在读者身上。蒋勋蒋老先生在评红楼的时候,对前几章故事人物的年龄做了功夫,他说红楼开始黛玉进贾府,那不过是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

因“刚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还是家长想多?

我们第一次将红楼当作禁书,也许多半是从贾宝玉和袭人的章节来看的,可是当事人才几岁,和现在中学阶段的孩子差不多大吧。他们的行为,说现代化一点,就是符合“中小学生行为准则“的,他们自己其实也是不懂,只是有了一些好奇,像多了吗?去问问贾宝玉。

因“刚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还是家长想多?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由叶圣陶老先生选进课本的。当初也有人争论要不要删除这句话,余光中先生也巧妙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了下这个问题,所以普遍得到家长群的一致好评。

可是这对学生公平吗?对作者公平吗?对语文公平吗?

作为散文界的瑰宝,不管是文笔或是意境都是少有人能驾驭的,如果删去他的本意,或者下架这部作品,是不是更能激发起孩子求知的热情。是不是就适得其反了呢?

因“刚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还是家长想多?

说严重点,这是教育界与文学界的探讨,说通俗点,这是读者与读者的比较。我想所谓的见仁见智,就是这个意思吧?

那么对于这个现象”因七个字下架荷塘月色“,作为读者的你,有什么看法呢?

到底是家长想多还是担心孩子多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