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新戰略自我重塑,恆大的“刻刀”舞了起來

港股年報季的最後一天,恆大壓軸登場,並帶來一個重磅消息:恆大將再次戰略轉型。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房地產市場一度陷入困境。因此,業內對恆大在2020年如何化解壓力、謀篇施策極為關注。不出所料,在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提出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

這一次,恆大拿起刻刀,開始塑造全新的自我。

經歷了早期勇於加槓桿、抓住房地產業黃金髮展期問鼎行業冠軍的恆大,如今直面自己的高負債等問題,揮刀減負,計劃於三年內,打造一個呈現新面貌的新恆大。


依託新戰略自我重塑,恆大的“刻刀”舞了起來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以“高增長”塑出新的“銷售高點”

在雕塑藝術中,進行捏、補等藝術加工手段,是為“塑”。如今,恆大要在其本身就一騎絕塵的銷售上再次加碼,做出提升了。

加強銷售回款,增加現金流入,是房企改善現金流、降負債的關鍵,恆大新戰略的首要動作就是確保銷售“高增長”。

按照恆大的內控目標,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億元,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元。年報顯示,恆大2019年銷售6011億元。要在今年大增2000億元、3年內大增4000億元,這也對公司的貨量及銷售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此,恆大底氣十足。

恆大有2.93億平方米的巨量土儲,今年總可售面積1.32億平方米,可售貨值1.27萬億元,按照64%的去化率保守估算,可輕鬆完成8000億元銷售。

為保證銷售,恆大還開創了“網上銷售”顛覆性營銷模式,首季度即取得“開門紅”:銷售1456億元,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元大增55%,均為行業第一,刷新公司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紀錄,為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提供了有力保證。

控規模既要大刀闊斧,也要精雕細刻

如果銷售額和投資同增長,那麼就會出現“進得多、出得多”的擴張性循環,“降負債”也就無從談起。

正如雕塑者在作品上不停增加材料,最後作品只會變成材料的堆砌,臃腫不堪,無亮點亦無價值點。

如何管住“手”,很重要。

許家印在現場表示,地產主業方面,在現有土地儲備的前提下,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在多元產業方面,也要收緊投資,5年內不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

同時,恆大通過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為自身管控打下良好基礎。

“一增一控”,負債大降

無論是增還是控,均只為求得“降負債”的結果,足見其大幅降低負債的決心。

按照許家印的規劃,恆大從今年起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元,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元以下。


依託新戰略自我重塑,恆大的“刻刀”舞了起來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許家印在發佈會現場算了筆賬,“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元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元,回款按7000億元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元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元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元的目標。”

塑造,本是一種工匠活,除了看中技法,材質本身也很重要。而恆大,一向是塊“好料”。這家1996年創立的企業,在許家印的帶領下,從零開始一步步走向行業TOP3,走的是一條先快後好、先大後強,最終實現又快又好、又大又強的道路。

不得不說,對於恆大的第一印象,是“大”。但如今,我們領悟到,“恆”才是大的賽道終點,“大”是演進過程,是結果,而“恆”,才是決定企業生存的關鍵。如何實現“恆”?按照恆大的邏輯,高增長、降負債、控規模,就是必經之路。

隨著新戰略的深入推進,恆大的降負債目標極有可能提前完成,一個更穩健的新恆大不會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