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曹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魅力叼炸天


魏文帝曹丕是曹魏的開國皇帝,他繼承父業,迫使漢獻帝讓出帝位,建立了曹魏王朝,他在帶汗的過程中,為了掩蓋自己篡漢自立的事實,借用了上古的禪讓形式,以禪讓掩蓋篡位,他是始作俑者。



曹丕名為開國皇帝,實際上是守成之君,但他成功地完成了漢魏政權的交替,穩定了北方的局面,政治上還是有所作為的。

像父親曹操一樣,曹丕也是一個才兼文武,多才多藝的人,他詩文十分出色,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他撰寫的《典論論文》是首開風氣之作,在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曹丕被人詬病的是他的心胸狹窄,猜忌刻薄,殘害兄弟,像流傳甚廣的七步詩的故事,就是他逼迫弟弟曹植的事情,還有人認為曹衝也是被他害死的。


陳壽在《三國志》裡比較客觀的記述了曹丕的生平事蹟,對他的評論也很公允,同時委婉的批評了他的心胸狹隘。 《三國志》裡對於曹丕有如下記載:

代漢自立,欲蓋彌彰

曹丕字子衡,是武帝曹操的太子,中平四年冬天生於譙縣。建安十六年,出任五官中郎將,擔任丞相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太子。

太祖曹操去世,繼位為丞相、魏王。尊王后卞氏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建康元年。 建康元年二月十六日,朝廷任命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設置散騎常侍、散騎侍郎各四人,詔令宦官任職最高不得超過各署署令,並把這一詔令的文字住在金簡上,收藏在石室之中。

五月初三日,漢獻帝命魏王追尊皇祖太尉稱太王,夫人丁氏稱王太后,封魏王的兒子曹叡為武德侯。這個月馮翊山中的叛亂首領鄭甘、王照率領部隊投降,都被封為列侯。六月初七日,魏王在鄴縣東郊操練軍隊,二十六日進軍南征。七月二十日,大軍停留於譙縣,魏王在縣城東面設酒宴慰勞全軍將士及譙縣的父老百姓。八月,石邑縣報告說有鳳凰飛來聚集。

獻帝因為眾人的心都歸向魏國,決定將帝禪讓於魏王,於是召集公卿百官,到高廟祭典稟告。又命兼任御史大夫的張音持符節向魏王獻上天子印綬,禪讓帝位。十月二十八日,魏王登上壇臺即帝位,百官在一旁陪位觀禮。儀式完畢,魏王走下壇臺,觀看焚燒木柴,柴燎禮完成後返回。這一年改建康年號為黃初,大赦天下。

善待獻帝,追尊先祖

黃初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帝下詔,命以河內郡的山陽縣一萬民戶供奉獻帝,封他為山陽公。山羊公可以繼續使用漢朝立法,可以用天子禮儀舉行郊祭活動,給皇帝上書,不用自稱臣子,京師有祭祀太廟的活動,要給他送去祭肉,封山陽公的四個兒子為列侯。

追尊皇祖太王為太皇帝,父親武王為武皇帝,尊王太后為皇太后。賜予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一級,充當家族繼承人及任孝悌、力田之職的每人爵位二級。封過去的漢諸侯王為崇德侯,過去的漢列侯為關中侯。將潁陰縣的繁陽停改為繁昌縣。其他人封爵升官各自不同。

改制變爵,廣納人才

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勳,大理為廷尉,大農為大司農。各地郡國縣邑也都有所改動,重新授予匈奴南單于呼廚泉魏朝的印綬,授予他青蓋車,乘輿、寶劍、玉珏。十二月,開始修建洛陽宮,這年十七日,文帝到達洛陽。 黃初二年春正月,文帝的京師城郊祭祀天地、明堂。正月初三日,打獵到達原陵,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規格祭祀漢世祖。

初四日,在東郊祭祀太陽。開始命滿十萬萬人口的郡國,每年舉薦孝廉一人,如果有特別優秀不凡的人,則不要拘泥於戶口上的限制。初十日,分出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各自的部分民戶,轉封他們的子弟一人為列侯。十一日,免除潁川郡百姓一年的田租。改許縣為許昌縣。改以魏郡東部為陽平郡,魏郡西部為廣平郡。 黃初三年春正月初一日,發生日食。



初五日,文帝到達許昌宮。下詔說:“如今的上計吏、孝廉,就是古代地方向朝廷進獻的人才,僅僅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會有忠信之士,假若限定一定的年齡之後再選舉人才,那麼呂尚、周太子晉的名聲就不會顯揚於前世了。現在命令各郡國舉薦人才,不要拘泥於年齡的大小,儒生只要通曉經學官吏只要通曉文書法令,來了都加以適用。有關官員要糾察故意弄虛作假的人,為國家選拔人才。”

夷陵之敗,謀斷於先

閏六月,孫權在夷陵大敗劉備。當初,文帝聽說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立柵欄連接營寨達七百餘里,對群臣說:“劉備不懂得用兵,難道有長七百里的營寨可以抗擊敵人的嗎?在被低溼平地及險阻山丘包圍的地方安營駐軍的,會被敵人所擒獲,這是用兵的大忌,孫權報捷的文書馬上就要到了。”七天以後,孫權大破劉備的報捷文書果然送到。



秋七月,冀州發生大蝗災,百姓遭受饑荒,文帝派遣尚書持符節開倉賑濟。八月,蜀國大將黃權率領手下將士投降。

平叛納賢,賑災扶困

這個月,孫權又反叛,將郢州恢復為荊州,文帝自許昌南征,各路軍隊齊頭並進,孫權進至長江沿岸防守抵抗。十一月十一日,文帝到達宛縣,三十日月末這天,發生日食。這一年,開挖靈芝池。


夏五月,有鵜鶘鳥飛來集聚在靈芝池,文帝下詔說:“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汙澤鳥,《曹風侯人》這首詩用它‘譏諷曹恭公疏遠君子親近小人’,現在難道還有賢良智慧的人處於低下的位置嗎?不然的話,這種鳥為什麼會飛來?要大力舉薦天下品德優良、才能突出的人和品德高潔的君子,以應對類似於曹國人那樣的譏諷。”

黃初六年春二月,文帝派遣使者巡行許昌以東直到沛郡為止,慰問百姓的疾苦,對貧苦的百姓給予賑濟。三月,文帝到達召陵,開通討虜渠。三月二十八日,回到許昌宮。幷州刺史梁習討伐鮮卑首領軻比能,大敗鮮卑軍隊。


閏三月二十四日,文帝組織水軍東征。五月初二日,到達譙縣。十四日火星進入太微星座。 六月,利成郡軍士蔡方等人佔據郡城反叛,殺掉利城太守徐質。文帝派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一同進軍討伐,平定叛亂。其中被脅迫參加和事後畏罪逃亡的全部赦免。

南征未果,英年早逝

秋七月,文帝封皇子曹鑑為東武陽王。八月,文帝便率水軍從譙縣沿著鍋水進入淮河,然後從陸路到達徐州。九月,修築東巡臺。冬十月,文帝到達廣陵故城,在長江岸邊檢閱軍隊顯耀武力,有將士十餘萬,旌旗綿延數百里。這一年天氣特別寒冷,河道結冰,水軍戰船無法進入長江,於是率領大軍返回。十一月,東武陽王曹鑑去世。十二月文帝回來的路上從譙縣經過樑國,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規格紀念過去漢的太尉橋玄。


黃初七年春正月,文帝將要到達許昌時,許昌城南門無緣無故地自己崩塌,文帝心中很忌諱,便沒有進許昌城。正月初十日,文帝回到洛陽宮。三月,修築九華臺。夏五月十六日,文帝病重,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一起接受遺詔,輔佐繼位的皇帝。命令將後宮內淑媛、昭儀以下的嬪妃發遣回家。十七日,文帝在嘉福殿去世,時年四十六歲。六月初九日,文帝被安葬在首陽陵。

好文無度,少德寡恩

當初,文帝喜好文學,專心從事於文章的著述,親手編撰的作品將近一百篇。又讓眾儒生從經傳中搜集資料分類排列編撰成書,共一千多卷,書名叫《皇覽》。


陳壽在《三國志》的最後評價說:“文帝天生具備文采,提起筆就能寫出文章,知識淵博,記憶力超群,多才多藝,假如他能夠再具備寬宏的度量,用公平的誠心來勉勵自己,專心致志於道義,能夠寬廣自己的仁德之心,那麼與古代的賢明君主相比,又會有多遠的距離呢!”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在政治上,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穩定了士族社會的基本秩序。在軍事上,他平定了青州、徐州的割據勢力,對外擊退鮮卑,基本統一了北方,又恢復了中斷已久的對西域的政治輻射。

在文化上,他恢復太學,重新確立了儒學的官方哲學地位,並重新編訂禮樂。他的《典論》是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論,詩、賦皆有成就,和其父、其帝並稱三曹。同時,他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直接影響了一代文風。

所以陳壽給予他極高的評價,說他“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但也點出他幾個問題,那就是不夠曠達,待人不夠誠懇,也不公平持中,嗜好太多而不修德,如果他能克服,那距離古之賢王也不遠了。可惜曹丕四十歲就去世了,沒有機會。

但就其人而言,的確是個好玩的人,也比曹植更適合做皇帝,因為他不像曹植那樣富有藝術家的氣質,相對較為理性,也有同理心,葉嘉瑩就說他是一位“理性詩人”。但曹丕跟他爸一樣,性格中有很傲慢、固執、跋扈、陰鷙的一面。

說他好玩,舉幾個例子。王粲愛聽驢叫,他去弔唁時率領一群名士學驢叫給王粲聽。

迷迭香在魏晉時傳入中土,當時的文人們都轟動了,紛紛吟詩作賦歌頌這種舶來香草,只有曹丕例外,他不僅寫詩,還親自種了一園子。

曹丕是當時最牛的時尚博主,後宮有薛夜來這樣的美人幫他打理裝扮,自己又愛好此道。“敷粉何郎”何晏是大帥哥了,也要模仿曹丕的穿著,氣的曹丕大罵他是“假子”。


鍛彰趣義


關於魏文帝曹丕是一個怎樣的君王,社會上也流傳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是一個優秀的奪權者,也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也有人說曹丕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做事比較隨性……然而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但是歷史上曹丕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

其一:曹丕比較陰損小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句最有說服力來表明曹丕的小家子氣,逼迫弟弟在七步之內作詩,若是不能完成任務,就要置之死地,雖然曹丕的弟弟在七步之內完成了一首詩,但是後來被遺送到潘國做潘王的時候,形同囚徒,可見曹丕心胸狹窄,陰損毒辣。其實也有文獻記載:曹丕讓曹植七步作詩,並非是真的想殺死弟弟,只是證實曹植是否真的在文采上超越自己。

其二:曹丕比較有膽識,曹操在經營曹魏基業,成天攜天子以令諸侯,不敢越雷池半步,沒有想過稱帝,晚年孫權力薦曹操登上皇位,然而曹操謝絕。但是曹丕卻“膽大包天”,父親死後,居然利用自己的手下,逼迫劉協交出玉璽,代魏國稱帝,成了大魏國第一代皇帝。

其三:卓越的政治家,擅長兵法,當年劉備攻打孫權,劉備苦熬數月不過,居然在山上紮營,曹丕接到戰敗,看到劉備失敗的最終結局,直言不諱:“劉備不懂兵法……

其四:曹丕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學家,也是當時的著名詩人,並且還是文學史早期的文學理論家,在位期間命人編撰《皇覽》,收集當時大量的圖書文獻;曹丕的《燕歌行》更可以說是七言詩句的開山鼻祖,句句押韻,這首詩更是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由此可見,曹丕作為一個文學家,確實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作為一個政治家,曹丕具有獨特的政治慧眼,具有很高的政治頭腦;然而,最後就是曹丕的功業心太重,事業心太強,在位期間迫切想要建立政權,伐吳多次敗北,最後在失敗,猜疑中結束了一生,也是一個可悲的皇帝。


遺產君


曹操的次子曹丕(187——226),字子恆,諡號魏文帝。曹操死後,他繼位為魏王,並代漢自立為大魏皇帝。他以貴公子身份而稱帝,生活經歷與人生磨練迥異於其父,因此在軍事與政治方面都沒有突出成就。

史載,魏王曹操有20幾個兒子,他最喜愛的是曹丕和曹植,於是想在兩人中間選一個立為太子。

曹丕自幼在軍營中長大,跟隨曹操東征西伐,10歲就學會了騎馬射箭,並且在父親的影響下,對諸子百家等歷代典籍也有較深的研究。曹植則從小就聰慧過人,有過目不忘的天賦,成人後才華橫溢,文學造詣極高,是彼時大名鼎鼎的詩人。

曹操在立誰為儲君一事上一直猶豫不決。他從內心就喜歡才氣縱橫、激情澎拜的曹植,想立他為太子,但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對:“自古以來,立長不立幼,若傳位給次子恐怕會引起朝政混亂 ”。

曹丕雖然也很具文采,但與曹植比還是有不小差距,他的特點是行政能力強,但才氣與名望都遜於曹植,因此一直很嫉妒弟弟,尤其是聽說父王有立曹植為太子的想法,更是想盡辦法在父王面前貶低弟弟,並藉機表現、抬高自己。曹植雖然天縱逸才,但一向狂傲不羈,又喜歡酗酒,曹丕利用其弱點背地裡使壞,使曹植耽誤了率兵出征的大事,令曹操十分不滿。曹丕很有心計,他處處在父王面前表現自己的寬仁大度,漸得曹操歡心。之後,曹操覺得曹植雖有才華,但不及曹丕寬厚仁慈,因此決定立曹丕做接班人。

曹丕做了魏王后,一直刁難曹植,甚至有將之除之而後快的念頭,曹植憑自己的急智而逃過一劫,後被貶為安鄉侯。

雖然曹操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一直未曾篡漢稱帝。曹丕上位後,卻想把那個有名無實的傀儡漢獻帝廢黜掉,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於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禪讓帝位的好戲正式拉開了帷幕。曹丕的親信華歆率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讓位給魏王曹丕。當了30多年傀儡皇帝的漢獻帝劉協,頗有自知之明。為保性命,他識趣並“主動”的把傳國玉璽交給曹丕。不料,曹丕竟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扭捏作態,假惺惺地把御璽又還給了獻帝。

漢獻帝捧著玉璽戰戰兢兢,冷汗直流,不知怎樣做才好。在曹丕的授意下,漢獻帝命人搭起一座“受禪臺”,又選了個吉日,曹丕裝作萬分不樂意但逼不得已的勉強樣子,於公元220年正式受禪稱帝,改國號魏,年號黃初,定都洛陽。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了數起邊患。他擊退鮮卑入侵,和匈奴、氐、羌等遊牧民族修好,並逐步恢復了漢朝對西域統治。曹丕代漢稱帝后,其文治武功雖不如曹操,算不上雄才大略之君,但表現也算中規中矩,有一定作為,沒出太大的紕漏。史載: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歿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號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司馬懿在曹丕帳下做賓客的時候,曾對曹丕說:懂得審時度勢、相機行事、韜光隱晦、是為潛龍。

潛龍,指人的發展還沒有開始高飛的準備階段、蓄勢待發的階段,像巨龍潛伏於水中,將有一股巨流即將湧動。

司馬懿是何等的聰明人,自然能慧眼識人。司馬懿對曹丕如此評價,是讚揚其有飛昇的潛質,看到了他的將來,及對當下時局的隱忍和定力。



曹丕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卻能奪得世子之位。在曹操為丞相的時候,一直小心謹慎,從不惹事。此外,還大打感情牌,常令曹操感動不已。

由於曹丕在父親的光環下壓抑太久,稱帝之後變得多疑、陰險、殘忍。逼死曹彰,逼得曹植七步成詩。

古代的人很重視史書對自己的評價,故而沒有殺漢獻帝,而不是曹丕大度。

曹丕還有很高的政治頭腦,知道司馬懿暗藏大志,致使其一生沒有讓幫著自己一步步奪得世子之位的司馬懿掌兵。

最後就是功業心太重,在位期間幾次伐吳,迫切想要建功立業,結果都無功而返,最後,在失敗、壓力和猜疑中結束了他的一生。


歷史一定很有趣


一個有心機和頭腦的文人兼政治家,曹丕倒算上一個。

  首先,曹丕很陰損。當年曹操在兩個兒子之間確立太子猶疑不定,最後選了曹丕,作為當年最大的政敵,曹丕很不客氣。曾經逼著老弟在七步內賦詩一首,而且說完不成任務,就要死了死了地。把曹植嚇得大吃一驚,可以看曹丕的那個勁,只好念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唸完後,摸摸自己的頭顱,還好。不過,曹植雖然僥倖躲過一劫,後來被遣送做藩國的國王時,卻形同囚徒,連自己的兄長曹彰死了都無法來看一眼。

  其次,曹丕很浪漫。作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大文學家,又是一國的君主,曹丕曾經很浪漫,不僅有絕世美女甄宓相伴,而且還有江南美眉薛靈芸,當然還有善於揣計謀的郭女王,再加上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還有其他嬪妃,每日裡偎紅倚翠,好不瀟灑。尤其是江南美女薛靈芸,想起了曹丕的那首情意纏綿的詩歌:乘輦夜行遊,巡遙步西園。雙渠相溉灌,嘉木繞通川。卑枝拂羽蓋,修條摩蒼天。驚風扶輪轂,飛鳥翔我前。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鮮。遨遊快心意,保已終百年。佳人在側,詩句翩翩,愜意得很呀。

  其三,曹丕膽很肥。曹操經營曹魏基業,成天挾天子以令諸侯,甚至連兩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每日裡還要東擋西殺,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哪裡想著要稱皇帝,晚年孫權要讓他當皇帝,曹操居然說這小子是要我放在爐子上烤呀。說什麼也不答應。曹丕倒好,父親一死,居然利用自己的手下,逼迫劉協交出玉璽,然後代魏自立,成了大魏國第一代皇帝。

  其四,曹丕也很擅長兵法。當年劉備攻打孫權,孫權派陸遜迎敵。劉備苦熬不過,居然在山上紮營。曹丕接到戰敗,居然看出來劉備失敗的最終結局,曹丕說:“劉備不懂兵法,哪有連營七百里抵抗敵人的!‘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這是用兵的忌諱,孫權打敗劉備的上書快到了。”

  其五,曹丕很灑脫。作為文人,曹丕很有一股文人的天性,當年曹操手下有很多飽學之士,比如王粲陳琳楊修吳質應暘等人,曹丕和他們關係都處的不錯。王粲年輕的時候喜歡聽驢叫,這個曹丕心裡一直惦記這件事。後來王粲死活,曹丕居然帶著一般文人在王粲墳前學驢叫,一時傳為佳話。

  可見,曹丕作為一個文學家,他的才能很出眾,不僅寫了大量的詩歌,而且還有典論論文傳世;作為一個皇帝,曹丕玩的很老辣,儘管不能和自己的父親曹操相比,但是他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散騎侍郎兩種官職,同時又宣佈:嚴禁宦人干政、宦人為官,最高只能充任”諸署令“,從制度上剷除很多年來宦官干政的根源。


笑搞


評價曹丕,我覺得必須繞開《三國演義》牽絆,從他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對歷史的貢獻層面來評價。曹丕繼曹操位,後建立魏國,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客觀上促進了三國分裂局面的終結。在軍事才華上,曹丕遠不能和父親曹操相比,三次率大軍南下伐吳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學有相當高的成就,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傑出的偉大詩人。在建安文學裡,曹丕的文學成就毫不遜色於其他人。《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所著《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題論文,《典論·論文》中,他提出了 蓋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的著名論斷,把文章提高到和經國之大業同等重要的地位。

最後,我摘錄幾段曹丕之後歷史上他的評價:

《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評價: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張溥:“霸朝初創,力更舊輒,至待山陽公以不死,禮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應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


微史天水


當年上學時做過一個作業,就是分析曹丕的文學理論文章《典論·論文》,由此知道,魏文帝曹丕是一個文學皇帝。

儘管他的文名沒有他父親曹操和兄弟曹植那麼大,但他依然位列“三曹”,是當時的著名詩人,並且還是文學史早期的文學理論家。從這個角度看,他是個很了不得的人物。他在位期間命人編撰了類書《皇覽》,收集了當時大量的圖書文獻,分類編纂,據說有800萬字之巨。這部書是後代類書的始祖,很多著名的類書都仿照它的體例,像唐朝的《藝文類聚》、宋朝的《太平御覽》和明朝的《永樂大典》等等。如果能流傳下來,絕對是一座文化寶庫,只可惜年代太久失傳了。

曹丕的《燕歌行》,可以說是七言詩的開山祖,句句押韻,這在當時絕對是獨創,只此一首詩便已奠定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了: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不光文才出眾,據他自述,由於自幼長於軍旅,常年隨父親東征西討,練就了一身好武藝,身手相當了得。可以左右開弓射箭,而且在馬上任意姿勢都可以拉弓射箭。他曾經對曹操的謀士荀彧說:總是按平常練習的方法射固定靶子就算箭箭命中也沒什麼意思,只有在平原深草中與飛禽走獸周旋,箭無虛發,那才是神妙的技藝呢。另外,曹丕還自稱跟劍術名家史阿學過劍法。奮威將軍鄧展號稱武藝高強,拳法高超,可以空手入白刃。一次宴會上,大家都喝多了,鄧展要領教曹丕的劍術,兩人就用甘蔗比劃,曹丕連贏三劍。鄧展不服,還要交手,曹丕料定鄧展要靠步法快速突進,便假裝前衝,鄧展迅疾上前,直取中宮,曹丕卻猛然後撤,一甘蔗砍在鄧展的額頭上,席上眾人都很驚佩。如果曹丕自述屬實,沒有吹牛的成分,那他確實是武林高手了。

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並沒有像陳後主、李後主和宋徽宗那樣耽於才華而花天酒地、不務正業,而是繼承了曹操的遺業,建立魏朝,雖然沒有大的建樹,但政治上也算個了不起的人物。

關於曹丕還有個很宿命的故事。除了像記載中的每個皇帝一樣,出生時紅光滿室,金龍罩頂之外,曹丕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高人預測了壽命。據說曹操封魏王后久不立太子,身為長子的曹丕很著急。於是找來著名的算命先生高元呂,問前程,先生說:“貴不可言”,又問能活多久,先生十分委婉地說:“其壽,至四十當有小苦,過是無憂也。”曹丕果然只活到四十歲,之後的確無憂了。


一生就愛一部書


銅雀臺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歸來。夜宿鄴城,看到金光由地而起,第二天在發光之處挖出一隻銅雀,認為是吉兆,下令建造銅雀臺。




公元210年,銅雀臺終於落成。曹操召集文人登臺做賦,曹丕、曹植兄弟也在其中。十八歲的曹植一揮而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銅雀臺賦》(正式名稱為《登臺賦》,但《銅雀臺賦》因為《三國演義》為世人所熟知,故用此名。)

史書記載曹操的反應是很驚喜。其實《銅雀臺賦》的文學價值遠不能與曹植十五歲寫下的《白馬篇》相比,然而《銅雀臺賦》勝在這篇文章達到了拍馬屁的最高境界。

拍馬屁的要義有二:一是一定要發自內心地拍,不能有絲毫虛情假意。二是要有新意,有文采,使被拍的人能夠牢牢記住並且可以到處顯擺。《銅雀臺賦》堪稱古往今來最優秀的馬屁文章。

公元210年,是曹操栽樹,準備給後人乘涼的一年。按照傳統,曹昂死後,曹操的兒子們以曹丕居長,但曹操對這個兒子一直比較冷淡。這一年司徒趙溫舉薦曹丕出仕,曹操表示趙溫舉薦曹丕並不是因為曹丕的才能,將趙溫免職,這就是當眾在打曹丕的臉!

或許是曹操之後有些過意不去,公元211年他讓曹丕當上了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但在同一年他也讓曹植在諸子中第一個封侯。(比其兄長曹彰早了五年。)


公元213年,曹操就立嗣一事發出密函徵求眾臣意見。立曹丕明明是順理成章的事,徵求意見是個什麼意思?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孫權,一改由曹丕留守的慣例,安排曹植留守。並勉勵曹植說:“你老爸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事業剛剛起步,那時做過的事情至今都不後悔,你一定要發憤圖強啊!”

換了別的父子,這話不過是老爹囑咐兒子像自己一樣好好幹事業。可曹操乾的是什麼事業?王霸之業啊!

曹丕急了。權謀什麼的可以請教司馬懿等親信班底,但老爸不僅是個政治家、軍事家,最要命的是他還是個詩人,文采這一項決不能瘸腿兒啊!

曹丕在文學上下了極大的功夫,他向建安七子請教,大搞文學沙龍。他的詩篇《燕歌行》質量上佳,文采斐然,由於讀過曹丕詩的人很少,特摘錄如下: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我國最早的七言詩,五言詩實在幹不過曹植,只好在形式上創新了。

這還嫌不夠,曹丕生怕自己的才華不被父親知道,寫下了一本自傳——《典論·自敘》,說自己文能通經、史、諸子百家、武能左右開弓,在快馬上用牙齒咬箭搭弦、在脖子後面開弓射箭、用甘蔗擊敗劍術高手……

為了在最大程度上起到宣傳的效果,曹丕像發傳單一樣把這本自傳到處送人,甚至連長江以南的孫權和張昭都目瞪口呆地收到了曹丕專程派人送來的簽名版自傳……

公元216年,曹操封王,卻沒有同時任命曹丕為魏王太子。曹丕實在沒轍了,找賈詡問計。賈詡只讓他老老實實做個好兒子。看起來是句廢話,其實賈詡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曹操的心態。


青年時代的曹操約束自己一心做應該做的事卻處處碰壁,理想破滅以後徹底自我解放,成就越大越任性。他以法治國卻把自己的心情凌駕於法律之上,他自己長得就不怎麼樣卻喜歡以貌取人。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文采什麼的都是次要的,縱然曹植的真性情有些過度,但曹丕卻是耍心機耍得所有人都能看出來!

曹丕聽明白了賈詡的話,從此裝作不裝的樣子。

曹操猶豫不決,也詢問賈詡的意見,賈詡暗示他想想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後果。二府之爭就此一錘定音。

公元217年,曹丕受封為魏王太子。

五十度灰

中國歷史上最具有虐戀情結的曹丕終於在33歲這一年晉級為霸道總裁。

9歲,他從宛城驚變中策馬奔騰,活得瀟瀟灑灑。

17歲,攻入鄴城,搶走了北中國第一美女袁紹的兒媳甄氏。


在曹家歷史性的瞬間,第一順位繼承人不想著穩定軍心,不關心戶籍賬冊也就罷了,竟然帶頭搶女人。一生喜歡奪人妻子的曹操也沒立場說什麼,只好自我解嘲地說:”我打這一仗,就是為了這小子”。曹操讓曹丕將甄氏明媒正娶以減輕不利影響,很可能曹操的目光就是在曹丕結婚前後更多地落在了當時年僅十歲的天才兒童曹衝的身上。

曹丕19歲時,曹衝在赤壁戰場上染病身亡,但曹丕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兒,14歲的曹植又以一時無兩的才華得到了父親的青睞。

自古,凡是君父廢長立幼,長子的下場都註定淒涼。巨大的壓力使風流才子曹丕變成了一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機男。《三國志》中毫不客氣地將曹丕的最終勝出歸功於他的“矯情自飾”,通俗的說法就是裝。

33歲,暗中使勁逼漢帝讓位。明面上,面對禪讓詔書,曹丕卻還要裝得痛不欲生,他說自己是天底下最缺德的人,怎麼敢考慮這樣的事情?這樣的誓言不敢聽!這樣的承諾不敢信!再說讓他當皇帝他就投東海自盡!
篡位之後,曹丕又得意洋洋的說,我現在明白唐堯、虞舜是什麼心情咯。


咱們中國人平時收個禮都要推來讓去何況是當皇帝,但曹丕表現出如此令人作嘔的虛偽當真是令人髮指。讀史至此總有一種想要啐他的衝動。

從影帝轉型為皇帝后,曹丕很有興致卻再也沒有了寫詩的靈感,只能以縱情打獵的方式發洩積壓了十幾年的壓力。皇帝只要沉溺於某種愛好,總會有大臣站出來提意見,皇帝即便不聽也要顧及影響,很少為此發火。曹丕早就裝膩了謙謙君子,即位後不願再剋制自己的小暴脾氣,剛開國就開了因言治罪的“好頭兒”。

34歲,由於母親卞太后的壓力以及曹植七步成詩得到的輿論同情,曹丕留了曹植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難赦,曹植的福利待遇從曹操時代的一萬戶降為八百戶並且在一年之內數次改封,曹植的心腹班底也被殺了個乾乾淨淨。

稱帝的曹丕將新歡郭女王立為僅次於皇后的貴嬪,皇后的位置卻空著。其原配甄夫人當然要有所怨言。在郭女王的挑唆之下,曹丕下令將甄夫人賜死,並且以糠塞口,以發覆面。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漢末三國的絕世紅顏,唯有甄宓死於始亂終棄。

顛沛流離中的曹植在第二年得知嫂子慘死的噩耗,幾近癲狂。他不顧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處境竟然衝著曹丕的使者大光其火,他一生的最高傑作——《感鄄賦》也在此時誕生。其中流傳最廣並引發海量緋聞的句子有: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閉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


對兄弟、妻子都極盡刻薄,剛剛被孫權送回,在襄樊戰爭中投降過關羽的老將軍于禁自然是在劫難逃。曹丕表面上對於禁親親熱熱,好言撫慰,讓他第二天就去拜祭曹操墓,暗地裡卻派人快馬加鞭趕到曹操墓前製作了羞辱于禁的壁畫。白髮蒼蒼的于禁乍逢大喜大悲,憤懣難當,羞愧而死。士可殺,不可辱,曹魏五子良將中資格最老的于禁不幸地淪為了漢末三國晚景最為淒涼的名將。許多年以後,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此非常不爽地評論說,曹丕對於禁,廢之可也,殺之可也,畫壁畫凌辱他,沒有一個君王的樣子。

這一年,曹丕將年長的弟弟們全部封為王爵(唯獨曹植比其他兄弟晚了一個月)。曹魏諸王雖然有封地但沒有任何行政、軍事權力,藩王的屬官專門配給在官場上混不下去的倒黴蛋兒,護衛只有最多不超過200人規模的老弱殘兵,並派專人監視。以上待遇,除了監視人員的數量外,在曹植那裡都要減半……

36歲,曹丕接見了前來謝恩的任城王曹彰。曹彰在洛陽暴病身亡。

37歲,下令所有諸侯王都為縣王。西漢開國時諸侯王的封國往往下轄幾個郡,吸取西漢七國之亂的教訓,東漢開國時的諸侯王通常只封一個郡。曹魏的諸侯王只有面子沒有裡子,現在全部淪為縣級待遇,連面子都沒了。


曹丕下令除非是謀反大罪,其餘罪名都不允許檢舉、告狀。誣告者將受到反坐。或許曹丕是對太多的是是非非感到不厭其煩才立下了這樣的法律,但25年後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後正是以此為藉口殺死了最後一個在才智上能夠與其匹敵的智囊桓範。

39歲,曹丕將曹洪下獄抄家,並處死了鮑勳。

曹洪是曹操的族弟。在曹操早年被董卓軍追殺的危急時刻,曹洪將戰馬讓給曹操,自己步行護衛。為感念曹洪的救命之恩,曹操每次分戰利品時都對曹洪格外優待,使其成為曹魏諸將中最富有的一位。曹丕做太子時為了收買人心花銷很大,找曹洪借錢未果,一直心懷怨恨。終於抓到了曹洪的門客犯法的機會,曹丕小題大做,將曹洪下獄論死。卞太后找到郭女王說要是曹洪被殺,我就讓皇帝廢了你這個皇后。在郭女王苦苦哀求之下,曹丕沒有處死曹洪但還是沒收其全部財產。堂堂天子,為了點兒錢的事兒這麼作踐親貴功臣,這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滿。但與曹魏最大的冤案——鮑勳案相比,曹洪的遭遇簡直是皇恩浩蕩了。

鮑勳是曹操起兵時重要的貴人鮑信的兒子,在曹丕作太子時就是他的屬官,由於曹丕非常不喜歡他,鮑勳被外放到魏郡作都尉。誰曾想郭女王的弟弟犯了盜竊國家財產的死罪正好落在了鮑勳的手上。曹丕不惜紆尊降貴,親自寫信求情,但鮑勳半點兒面子都不給。


曹丕登基後,太子府出身的舊臣只有鮑勳沒有得到提拔。後來在陳群、司馬懿兩位重臣的聯合推薦之下,才將鮑勳升為御史中丞。曹丕本想讓鮑勳去挑大臣們的刺兒,沒想到鮑勳卻抓住他打獵的嗜好不放,三天兩頭提意見。由於鮑勳的特殊身份加上他人望甚高,曹丕一忍再忍。

這一年,有人狀告鮑勳一個莫名其妙、微不足道的,按照法律只需繳納罰金即可的罪名。曹丕兩年前剛下令說除了謀反其他罪名不許上告,現在為了報復鮑勳什麼也不顧了。抓住這點兒破事兒非要判鮑勳死刑。

廷尉高柔實在看不下去,堅決拒絕非法加刑。曹丕將高柔召到尚書檯,另派人到獄中將鮑勳拷打致死。一個皇帝為了非法殺人竟然和廷尉玩起了調虎離山,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第二個皇帝如此下作。

鮑勳死後僅僅二十天,曹丕病亡。去世前一天才立甄夫人所生的長子曹睿為太子,遺命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四位重臣輔政。

皇家刺青

與其說曹丕刻薄寡恩,不如說他是恩怨過於分明。凡是惹他不快的,他一個也不放過,但凡是能順著他的人,曹丕都是“朕永遠對你不拋棄、不放棄。”


對降將孟達:
孟達當初在關羽走麥城時見死不救。在蜀國處境堪憂的他率領部屬投降了剛剛當上魏王的曹丕。當時有很多人說孟達人品可疑,但曹丕認為這是他上臺以來第一次有敵方高級將領來投降,必須拿孟達做個榜樣。於是以孟達為嚮導,以夏侯尚為主帥,從劉備軍手中收復了上庸等三郡。曹丕非常大方地將這片地區都交給孟達管理。終曹丕時代,孟達都是高高興興地在這個三國交界處當看門狗。

對漢帝劉協:
曹丕代漢稱帝后,封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讓劉協在封地內依然沿用漢代曆法,上書言事不必稱臣,封邑一萬戶。劉協在退位後頤養天年十四載,在歷代亡國之君中算得上待遇最好的一個。

對毒士賈詡:
賈詡的名聲與他的才幹成反比,賈詡一思考,孫權就發笑。因為賈詡這個人沒有立場,誰得到他就像是得到一把寒光閃閃的刀。而且他一生算無遺策,智商高到令人膽寒。曹丕明明知道三公應該找德高望重的人來充門面,也很清楚賈詡恐怖的謀劃能力,依然決定讓賈詡出任太尉以報答當初的定策之功。

對發小兒曹休、曹真、夏侯尚:
曹丕將兵權傾囊相授。尤其是對夏侯尚,曹丕先是給予他不需遵守規章制度便宜行事的特權,在夏侯尚為了個小妾尋死覓活之後,曹丕不惜一切挽救他的生命,展現出他難得一見的純真的友情。

對太子四友陳群、司馬懿、吳質、朱鑠:
曹丕將人事大權授予陳群,一點兒修改意見都沒提就批准了陳群起草的九品中正制。
每次出征都委任司馬懿全權留守,說朕在東邊你就管西邊。朕在西邊你就管東邊。
將禁衛軍交給朱爍。
就連為人囂張跋扈到處樹敵,名聲糟透了的吳質,也被曹丕加意保護,委派了統帥河北軍隊的重任。

恩怨分明的性格總是不討喜的,人們固然喜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佳話,但更尊崇的是寬容大度的胸懷。恩怨分明的人掌權難免對權力的濫用,這使人很沒有安全感。因此在傳統的以道德考量為主要標準的歷史人物的評價體系中,總是將恩怨分明的性格特點以睚眥必報的名義列為汙點。一個偉大的人物應該專注於偉大的事業,若是將太多的精力放到恩恩怨怨上,就只能做一個凡人。曹丕與曹操的差距,正是凡人與偉人的差距。



讓子彈飛

但對個人的好惡,影響終究有限。對集團的態度才是關鍵。曹丕將皇族、外戚、宦官全部推入深淵。對曹魏政權的兩大支柱汝潁世家和譙沛武人的報答則令人哭笑不得。

夏侯惇、曹仁等開國元勳死後倍享哀榮,其後代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譙沛武人可以坐享榮華不必再以性命博軍功,開始從庶族向士族過渡。曹丕稱帝的第一年就免除了潁川郡一年的稅收。又委派陳群、司馬懿以高級軍職。使士族衝破了曹操時代不可染指兵權的桎梏。

曹操一生致力於打壓士族這一特權階層,但他無法控制那些與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戰友們的覺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偉大理想。與唯才是舉的平等相比,他們更想做人上人,尤其是讓子孫們什麼都不用幹就能當人上人。比起打壓特權階層,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成為特權階層!

在曹操時代,誰也不敢說什麼。藉助扶曹丕上位的機會他們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各取所需了。曹操雖然強行頂住了歷史的車輪於一時,但他的理想終究成了泡沫,破碎之後就成了曹丕的難題,沒有雄才大略也沒有足夠威望的曹丕繼承了父親的政治遺產卻走向了相反的道路——從政治打壓、政治利用轉變為政治贖買、政治妥協。


魁拔

偉人是不世出的,誠然曹丕作皇帝不如作文人的水平高,他還是拼盡全力去作一個名為開創,實為守成的君主。

政治上,曹丕雖然批准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保障了世家子弟可以世代為官的特權,但這個制度可以方便地從漢朝廷的遺老遺少中甄選適合為曹魏出力的幹部。而且九品中正制設立之初,只在郡級以下設立中正來考評人才。在運轉伊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制度。司馬懿奪權之後在州一級設立大中正,才使士族勢力急劇膨脹。而且漢武帝時代開始沿襲的察舉制依然依然並行,寒門子弟依然有出頭的機會。曹丕特別規定選拔人才不限年齡,原則上每十萬人中推薦一人為孝廉,如果有特別優秀的也可以不受人數限制。

東漢限制皇族,以外戚宦官勢力對抗士族。曹丕把皇族、外戚、宦官一起廢了武功,他的皇權是建立在幾個遠親(其實更像是朋友)與士族之間的平衡上。但曹丕還是以高超的走鋼絲技藝,實現了他說一不二得近乎耍賴的的統治。但顯然這種小團體與大團體之間的平衡是極不穩定的,一旦後繼之君年齡幼小或者皇帝的朋友身亡又補充不進來合適的人選,龐大的士族群體就會……


經濟上,曹丕繼續發展屯田,降低稅率。為了恢復人口,曹丕下令禁止私鬥、廣議輕刑,穩定了社會秩序。西域與中原的聯繫得到恢復,絲綢之路上再次響起了綿延不絕的駝鈴聲。經過他七年的治理,魏國國庫充實,累積鉅萬,基本解決了戰爭造成的通貨膨脹。

軍事上,從劉備手中奪回上庸等三郡。三徵孫權雖然沒有攻下一寸土地但也迫使孫權稱臣納貢。
若從戰略的眼光看,孫劉兩家在夷陵大戰時,曹丕誤判形勢,接受了孫權的詐降。沒有采納神算子劉曄的建議,與盛怒之中的劉備聯手瓜分東吳,錯過了曹魏一統天下最好的時機。但當時放眼整個三國文武恐怕也只有劉曄一人有如此卓越的戰略眼光,曹丕選擇坐觀成敗也不能過分苛責。

文化上,曹丕尊孔,親臨曲阜重建孔廟。又重建太學,在各地復興儒術。並下令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類書《皇覽》。這部書對後世的《四部要略》、《藝文類聚》、《永樂大典》等類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曹操時代對孔子不屑一顧,甚至處死了孔子的嫡系後代孔融。曹操所尊崇的意識形態是法家學說。法家的核心在於集權強國,但人民幸福指數會降低。道家正相反,而儒家的中庸之道則取二者之平衡,集中力量幹大事之後要與民休息,休息完了繼續幹大事。秦朝的歷史明明白白地揭示了法家學說只有強人才能運用的鐵律,曹丕不是強人,尊孔興儒是他最好的選擇。


民生上,曹丕不可能超越歷史的侷限去創立社會保障制度。但他很重視對陣亡將士的家屬,孤兒、寡婦、重病患者、殘疾人以及極端貧困的子民給予撫卹和慰問。以刻薄寡恩聞名於世的曹丕竟然如此關注民生問題,怎不令人目瞪口呆呢?


最後說曹丕幹過的一件不小的小事。自從三百年前儒教教主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這一極富想象力的學說,只要出現不可抗力的天災,三公就要受到百官抨擊,最後至少得有一位站出來為天災負責。曹丕覺得這純屬扯淡,他說朕是天子,就算要負責也是朕來負責,今後出現天災不許再彈劾三公。


偉人固然偉大,凡人也有凡人的好處。

曉木曰兮歷史系


曹丕基本是個紈絝子弟,做事比較隨性。來看一個小事,他用惡作劇導致一位名將自殺。

王忠在李傕之亂中,曾以吃人為生,後與同鄉一起從武關東下,率眾進攻婁圭,奪取了婁圭的武器,向曹操投降,被拜為中郎將,曾被派遣與劉備、劉岱一起截擊袁術。曹丕稱帝后,知道王忠曾吃過人,在一起出徵時,讓戲子們把墳墓裡的骷髏掛在王忠的馬上,以此取笑他。好在王忠粗人一個,沒當回事,後來官至楊武將軍。

曹丕的文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死了,他很難過,當時已經當了皇帝,還親自到靈堂。對大臣們說:“王粲喜歡聽驢叫,我們都學驢叫,為好友送行”。王粲的愛好本身難以理解,曹丕帶著一幫大臣,當庭驢叫,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朝堂上,驢叫聲此起彼伏,蔚為壯觀。曹丕隨心所欲,心情好了,然而那一幫被惡作劇的大臣,心裡肯定不爽。

玩得產生嚴重後果的一次,發生在於禁身上。于禁被水淹七軍,投降關羽,東吳攻陷荊州又成了俘虜,後來回到魏國。曹丕稱帝后,孫權向魏國稱臣,于禁回到魏國。有次於禁去拜謁曹操陵墓,曹丕暗中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的圖畫於陵墓旁,于禁頓覺奇恥大辱,心裡的最後一道防線崩塌,很快就死了。以曹丕一貫惡作劇的風格來看,也未必真想讓于禁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