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幾年有些小學老師將孩子教學任務向家長群體轉移的現象?

王瑜瑜


你好,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家長,其實這個問題是我們目前小學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為什麼學校老師會把作業甚至一些教育任務發給家長:主要是教育改革需要給中小學生減負,教師為了不被投訴,儘量減少學生的作業,另外社會和學校方面呢要求學生成績,所以該學的都得學,這樣就形成了教學矛盾,教師為了規避風險,自然把這個矛盾轉嫁給家長。有些家長呢樂於承擔孩子學校教育幫手,對於一些沒有條件輔導孩子的家長苦不堪言!


石頭和牛牛的爸爸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教師將教學任務向家長群體轉移?教學任務包括備課,寫教案,製作課件,準備教具,講課,批改作業,批改試卷,寫教學反思,寫工作總結等等。您說的教學任務指的是哪一方面呢?是老師讓家長寫教案嗎?是老師讓家長講課嗎?還是老師讓家長寫教學反思?我想,您指的教學任務應該是類似這樣的“請陪孩子完成親子閱讀”“請給孩子題寫單詞”“請孩子給家長複述課文並拍視頻提交”“請家長幫助孩子完成手工作業”等等吧,這些不是教學任務,而是孩子的學習內容。

孩子需要教師的教導,更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作為父母,我們參與孩子成長的時間是有限的。轉眼,他們就會長大。父母陪伴學習和玩耍的孩子,各方面性格情商發展的都很好。我既是老師,又是家長。我深知,一位負責任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而那些父母忙於工作不管不問的孩子有多可憐。

我給6歲的女兒佈置了每天背誦一首古詩的任務,為了提高她的積極性,我和她一起背,每次贏了我她就會很開心。我還製作了抽獎盒,將古詩寫在紙條上用來抽獎,誰抽到誰背,她每次都玩到很嗨,現在一本古詩快背完了,我們又開始背宋詞了。

我想讓女兒得到鍛鍊,便規定每天跳繩200下。如果讓她一個人跳,豈不沒勁?我也陪著她跳,剛生完二胎,正好減肥了。於是,我們玩一分鐘跳繩,玩雙人跳繩,慢慢地,跳了400下,她還不過癮。

疫情期間,她的老師也佈置了一些作業和任務。我不上網課的時候,儘量陪伴她。數學老師讓數小棒,我就積極地幫她找合適的用品。語文老師讓每天閱讀,我就和她討論書裡的故事。閒暇時,我還帶著她去田野裡挖蒲公英,去麥田裡放風箏。

作為家長,一定要主動參與孩子的成長,全身心地投入,老師佈置的任務正好可以培養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這也是老師的真正目的,要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