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年級的寫字教學


淺談低年級的寫字教學

一、如何掌握寫字的要領

1、寫字教學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多年來從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因此在低年級課後練習練習中,都有編排田字格寫字訓練。可見,切實培養學生的寫字技能,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有利於學生鞏固漢字的音形義的聯繫,又提高識字的質量,而且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做事的恆心、耐心、有毅力的品質,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寫字教學要取得成效。必須從一年級就開始,把握好這個關,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編排的順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教他們寫字的正確姿勢和動筆方法,讓學生記住“三個一”即“手指離筆尖一寸,胸離桌邊一拳,眼離書本一尺,肩膀要平頭要正”,然後再結合識字教學進行練習寫字。

3、教寫字時,要幫助學生認識田字格。要嚴格按照書上田字格里的範字來寫,認清範字在田字格中的所佔的位置,結合用寫字教材進行練習,在寫字時必須“三到”,即眼到(仔細觀看範字),心到(認真記字音、字形、字義),手到(正確動筆書寫)。要求學生按照老師教的方法一筆一畫地認真書寫。做到筆順正確、筆畫清楚。教學中還可以利用掛圖和書上的插圖邊講邊示範,讓學生仔細觀察,反覆練習。學生練習時,教師逐個檢查,對寫字姿勢不合要求的學生耐心糾正。每次寫字前,要針對發現問題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左右結構的字“快、輕”的指導方法,要求學生先觀察好左右兩部分所佔的比例,再看看左右兩部分是否一樣高,最後看清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從左到右的筆順規則寫字;又如:教半包圍結構的字“尾、甩、起”的指導方法,在“尾”是半包圍結構,“屍”的撇是豎撇,要寫得稍長一些,能包住裡面的“毛”字;“甩”注意寫得略寬偏左一點;“起”的捺要寫得舒展,能把“已”托住。然後每個字描兩個,臨寫三個,寫完以後,還要通過與範字比較,區別書寫正誤與優劣,逐步提高寫字的技能技巧,直到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如何掌握寫字基本方法

1、寫字技能的培養必須做到:有序、有法、有效。“有序”就是堅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訓練順序,從瞭解掌握基本筆畫到安排間架結構,從練習寫鉛筆字、鋼筆字到練習寫毛筆字,從描紅、仿影到臨帖,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寫字技能;“有法”就是教師要教學生掌握漢字的筆畫、偏旁、結構的書寫方法。比如,掌握間架結構是寫好字的關鍵,間架好,字體就端正,其基本要求是:橫平豎直,疏密勻稱,比例適當。如何安排好字的間架結構,教師要進行正確的示範和指導;“有效”就是要講究寫字的效率。學生寫字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的反覆練習,教師在書寫技能上做必須的指導和示範後,要留有一定量的作業和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在課內練,在課外練,在練習中提高,在練習中掌握書寫的規律。教師必須及時給學生具體指導,對練習的方法要多加點撥,把讀字音,字義與寫字結合起來。教低年級學生寫字時,就讓他們先讀字音,講字義,然後書寫,如寫“人”字時,教學生說“人、人口的人,撇捺”,接著再寫字。

2、要教學生理解在書寫,每寫一個字,都要想想這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不是孤立地寫字形,不管音、形、義。這樣有利於消滅錯別字,達到識字與寫字同時提高的目的,只有勤於練習,才能奏效。在寫字教學中,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興趣性。首先必須教育學生懂得寫好字的意義,明確寫字的目的,要使學生認識到寫字不僅是完成各科書面作業的必要條件,也是將來為祖國貢獻知識力量的一種基本技能。在教學中向學生有重點地介紹我國古代及現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事蹟,並收集一些書法作品,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欣賞書法藝術,從而啟發學生寫字的自覺性,培養他們寫字的興趣,此外,教師對學生寫字作業要及時地認真批改,不要隨便勾畫或塗改,批語的字跡要端正,給學生起示範作用。對學生寫得好的字可以加上紅圈,以示讚揚鼓勵,還可以採用課堂口頭表揚,優秀作業講評。張貼,舉行寫字比賽和作業展覽等方式引導學生觀摩學習,調動學生寫字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提高語文教學寫字的質量,從小養成愛寫字的良好品德。

3、低年級寫字教學還必須教學生使用和保管文具。

對初入學的學生,要教他們怎樣削鉛筆,怎樣使用鉛筆,怎樣保護好鉛筆。比如,筆尖不要太長,不要削得過細,過尖,也不要太禿,不要使鉛筆受到劇烈震動,不要用口咬鉛筆,用完了要放進文具盒裡。要教學生保持練習的整潔,珍惜文具紙張,不要在本子上亂添亂畫,不要隨意撕掉本子,要培養學生每天晚上準備好第二天的用具習慣。以上所說的幾個方面看起來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將來的習慣形成和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低年級寫字教學,一方面教師要教育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源源不斷地努力,激發寫字興趣,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愛祖國的思想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